书城文化中国文化产业十年
14892000000046

第46章 发展与改革

对于未来十年的把握,与其说是通过展望和预测,毋宁说是需要通过切实的改革来满足一种美好的期待。因此,对于实现未来目标而言,首先需要关注的是重视解决的问题。今后一段时期,解决以下一些相关问题对发展而言将具有重要的定位。

第一,继续转变观念。一方面,需要重视文化产业产品的特点和发展文化产业的规律,不要将文化产业等同于文化、历史文化和教育工具;另一方面,要创新经营理念和方法,切实做到按照产业规律办事。

第二,建立人力资源开发体系。其一,文化产业管理需要作为独立的学科,它应当是跨越文化、经济管理、行政管理、文化史等。打造跨学科的学科专业知识体系、交叉性的系统化课程体系和实习课程体系。其二,重点培养硕士水平的人才。其三,企业家培训。其四,包括文化和文化产业管理领域的各级党政干部也需要接受系统化的培训。

第三,对于产品的文化属性的考虑,需要和制定限定性政策结合起来。以是否不与社会核心价值相对立作为底线,制定基本标准。同时,对文化事业所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标准做适当的提升要求,对于获得资助的对外文化出口产品和服务提出同样提升性标准的要求。易言之,对于企业的文化产品的质量管理标准必须是限定性的而不是评价性的,因此,需要制定产品内容的文化属性要求的细则。总之,限定性的政策可以避免出现政府对于传媒和文化内容等作品制作的随时干预。

第四,政府需要新的角色定位。根据我国对“服务型政府”的基本定位,在文化产业管理中,政府的角色就是服务者和指导者,前者需要实施反向问责制,即由服务对象来考核政府服务的质量。就政府作为指导者而言,尽管政府在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依然起着巨大的作用,但是应当避免行政化的命令式管理和过多的行政干预。在这里,政府对于宏观文化产业发展的协调、政策制定、扶持和奖励等措施,就需要官产学的合作,而不是全部由宣传部门、行政部门甚至委托给发改委及其下属的所谓研究机构来包办。

第五,尽管我国在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市场化产业化进程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是,事业单位垄断资源的状况依然没有解决,从而制约了市场化的进程。媒体的垄断特别是事业性媒体的垄断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建议国家全资广电传媒产业集团要剥离事业单位,并且在中央电视产业集团之外,成立人民广电传媒集团和新华广电传媒集团,在经营业态上不受行业限制。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也成立两个以上的广电传媒集团,促使国家和省级广电传媒集团之间进行合作和并购。允许这些广电传媒产业集团进军新媒体产业,也允许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等企业进入广电领域,形成真正跨媒体资源的整合,促进竞争与发展。

第六,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促进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民营企业的投融资问题依然面临严峻的局面。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小企业自身的经营欠佳是一个原因,上市困难和投融资政策的僵化也是其中的原因。我对发展与改革的建议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国家应当制定文化企业上市指南,推动文化企业加快上市融资和并购发展。另一方面,我建议各地政府将政策性财政补贴转为成立国有股权投资公司,在资金的使用方面更加注重对潜力型文化企业的扶持。

第七,需要解决区域发展模式问题。各地应当重视从现代文化产业的眼光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和故事素材,但是不局限于旅游或者寻根文化。我根据城市的经济水平、消费水平、人口数量、媒体资源和人力资源状况,将国内城市的文化产业模式分为四个等级,各自有自身的侧重点和发展模式。第一个等级是北京、上海、天津、重庆以及省会城市广州、杭州、成都、昆明、长沙、南京、武汉、郑州等资源禀赋较好的省会城市和特区城市深圳等,该区域需要以传媒、设计和活动经济为核心来发展文化产业。第二个等级是资源禀赋较差一些的城市,包括部分省会城市,如福州、兰州、长春、海口、石家庄、南宁、哈尔滨、沈阳等和一些副省级城市,如大连、青岛、苏州等,可以发展综合性娱乐性文化产业。第三个等级是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如三亚、无锡、常州、镇江、拉萨、桂林、西宁、丽江、东莞、厦门、泉州等可以发展旅游产业、娱乐业和活动经济结合的文化产业。第四个等级是经济资源和人口资源较少的城市(含县城),可以发展特色旅游产业和专业化的文化产业。

第八,企业的商业模式正在逐步成熟。除了那些跟风、缺乏文化产业专业能力的文化企业之外,许多企业都在探索独特的商业模式。特别是出版、网络文化和游戏企业的商业模式已经有不少成熟的商业模式可供借鉴。不过,许多企业都忽视了企业整体价值的商业模式,过于倚重项目利润而忽视企业的整体价值实现和品牌经营。因此,通过完善商业模式来提升企业竞争力,是多数文化企业发展的基本方向。

第九,政府和企业共同完善文化产业集聚园,特别是区别出文化园、艺术园、艺术家园和文化产业园,以及对现有文化产业集聚园重新进行战略和发展模式规划,是解决文化产业集聚园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打造产业链形态的企业总部集聚是文化产业集聚园未来发展的关键。

第十,需要持续注重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和文化走出去。走出去已经改变了策略,即实施互换市场和合作,注重内容产业的竞争力提升。特别是更加专注、更加专业化,以及更加突出重点。例如,可以实施国际畅销书、中国文化元素、文化外交和动画电影的国际推广力度。在扩大媒体覆盖的同时,国家应当出巨资扶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内容制作和国际化营销网络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