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文化产业十年
14892000000005

第5章 改革推动阶段(2003—2009年)

2003年起,各级政府开始有意识地将文化产业列为经济发展的重点,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各省政府也将建立文化大省列为重要的竞争内容,给予文化产业各项优惠政策支持,以及建设各类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2003年6月国务院召开了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标志着文化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深层次变革的新阶段。此外,文化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文化产业市场发育已经趋于成熟。2003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学习会上明确要求:“根据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按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要求,不断推进文化体制和机制创新,支持和保障文化公益事业,增强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1.体制机制改革

在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市场化的进程中,市场准入特别是应对中国加入WTO之后的新形势,开始向民营企业逐步开放文化内容制作领域,并且开始吸收社会资本发展文化产业的许多领域,如演出、电影、电视、音乐、动漫、游戏和互联网等行业,取得了重大进展。

体制机制改革最重要的领域是国有文化企业,特别是出版业的市场化改革。通过试点形成的经验总结,加强了领导者对于推动市场化的信心和决心。

2.国家战略性规划

这个时期最重要的事件或者发展标志之一,是文化产业发展由自发性发展进入国家层面的初步的自主性战略规划发展阶段。

2003年国务院召开的“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是国家在战略层面上制定改革促进发展的重大举措。通过促进文化事业单位转企和国有文化企业自主发展,作为我国全面发展文化产业的切入点。

2004年下半年和2005年初,国家统计局先后发布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统计指标体系》。国家统计局将文化产业从内到外分为核心层、外围层、相关服务层。2004年国家统计局公布我国首个《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其中定义文化产业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这些有关的活动的集合。分成三类:1.核心层,包括新闻、出版、广电和文化艺术等,主要是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管理范围;2.外围层,包括网络、娱乐、旅游、广告、会展等新兴文化产业;3.相关服务层,包括提供文化用品、文化设备生产和销售业务的行业,主要指可以负载文化内容的硬件产品制作业和服务业。

2005年8月3日-8日,新华社连续播发《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中宣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强文化产品进口管理的办法》,文化部等五部委《关于文化领域引进外资的若干意见》等法规或文件,则标志着文化产业、文化市场、文化生产力良好体制环境与政策环境的初步形成。2005年10月,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出现了“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战略规划,曾经较为宽泛的“文化事业”一词,开始彰显出“公共文化服务”的新面貌。

2006年8月颁布的我国第一个关于文化建设的中长期规划:《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把文化发展纳入国家发展的总体战略加以统筹规划。2006年10月11日,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公报,对中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五方面具体部署,其中第一条重点强调要“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强环境治理保护。”

2007年8月,文化部印发《文化标准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07-2020年)》,《规划》确定了文化标准化工作需要坚持政府主导、重点保障、需求导向、共同参与、制定与实施并重、自主创新、国际化等基本原则,明确2020年以前,要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文化标准体系,取得一批文化标准化理论研究重大成果,完成主要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使文化标准化建设走向规范有序、健康发展的道路。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2009年,国家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又采取了更加有力的举措,在国务院层面上提出了发展文化产业的振兴规划和系统化政策。

3.区域性的大发展格局

在文化部文化产业司的大力推动和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各地政府逐步重视文化产业,并且开始制定专门的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许多地方政府甚至将文化产业的发展作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如时任云南省委副书记的丹增就提出“要像抓烟草一样抓文化产业”。

经过几年间的努力,一些区域已经取得了重大成效,使文化产业上升到支柱产业的地位。此外,一些地方政府还提出了结合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省强市的目标以及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愿景。

4.理论与实践

学界的参与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学者们不仅提出了学术上的许多独到见解,也促进了文化产业实践的深化。包括本人在内的许多学者参与了许多政策课题的研究和研讨,参与各地政府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为企业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多方面的智力支持。

自2004年11月第一次全国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工作会议召开到2008年10月第二次全国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工作会议,不啻是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进程的一个里程碑式的总结。

此间,文化部先后命名三批、137个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评出429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对此,文化部部长助理丁伟曾表示,这些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已经成为各地文化产业的知名品牌,有效地发挥了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产生了较好的文化效应、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