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99年至2009年的十年中,中国文化产业确立了大发展的格局,取得了巨大的文化与经济效益。同时,由于发展时间短,传统体制机制制约等原因,还存在不少妨碍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因素。
1.大格局
文化产业发展的大格局已经形成,这是十年来取得的最重要的进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全社会共同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局面已经形成。第二,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国有文化企业和民营文化企业。第三,文化产业快速增长,在部分地区正在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第四,文化产业的业态初步完善,特别是结合高科技与文化内容的数字娱乐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第五,文化产业逐步走向国际,并且正在增强竞争力,在一些领域开始出现文化内容贸易顺差的格局。第六,文化产业学科建设逐步纳入正轨,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模式渐趋成熟。
2.小气象
总体上看,到今天为止,文化产业发展依然存在着许多障碍和制约因素,在具体操作层面上还存在着许多错误的做法,从结果上看,特别是与高科技领域相比而言依然是“小气象”样态。
一方面,支持文化产业大发展的体制机制尚未完全理顺,市场规模偏小,垄断局面依然制约着文化生产力的不断提升。特别是作为发展文化产业枢纽的广电传媒领域尚待进一步的改革,而当前的局面则是广电领域的垄断制约了其他文化产业行业的市场化进程和经营收入的提升。
另一方面,企业整体上竞争力不足,文化产业的企业因为受到行业分割和区域分割的制约,尚未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盲目跟风的现象还比较严重。总之,在企业经营层面和地方政府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方式上还存在缺乏专业化水平的普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