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神与王的聚会
14892800000023

第23章 义净法师

义净法师是我国唐代的一位高僧,也是一位旅行家,同时还是中国佛教的四大译经师之一。义净法师俗名是张文明,山东齐州人,生于635年,卒于713年,在六七岁的时候,义净就被送进了泰山金舆谷的神通寺院,跟随着善遇法师和慧智禅师学习佛经法典。后来,他又随同师父到了距离齐州城西不远处的土窟寺居住,在那里不仅学习佛法,还学习了儒道的经史。义净成人之后,经常外出寻访名师学习佛教经论。由于他对东晋高僧法显和唐朝高僧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法的事迹十分仰慕,就下定决心,也要去天竺求法。

到了唐高宗咸亨二年,也就是671年的11月,37岁的义净法师终于从广州搭乘上了西去的波斯商船,如愿地踏上去往印度的旅程,他希望此行可以巡访佛教圣地,寻到天竺的高僧大德求取到佛家经典。

开始时,他的弟子善行和尚随同前往。他们搭乘的海船行走了20天之后,就到达了位于现今苏门答腊的室利佛逝。义净师徒二人在室利佛逝停留了6个月,在这6个月期间义净学习了音韵学。等要再次启程之前,善行得了病,只好返回中国治疗,义净就决定自己一个人去天竺。

他搭船前行,在673年的2月到达了印度东部的耽摩梨底国,在那里,他遇到了另一位多年居住在当地的唐僧大乘灯法师。于是他就在那里停留了一年的时间,在大乘灯的帮助下进一步学习梵语,为将来修行作好语言准备。这位大乘灯法师的原籍是爱州,也就是现今的越南清化,他出家之后,曾经到过长安,师从玄奘法师修行,后来他去天竺,途经耽摩立底时遇到了强盗,随身所带之物被劫掠一空,只好滞留在那里,一下子就是12年。

一年的时间过去了,义净与大乘灯一同前往印度的中部地区,一路上瞻仰各个地方的佛家圣迹。这个耽摩立底虽然距离著名的那烂陀寺不是非常远,但在路途中经常有强盗出没,非常不安全。他们就在一处地方停留下来,等遇上大队的同路商人才一起结伴前行。但人算不如天算,他们虽然赶上了商人队伍,可是上路后义净却得了病,由于身体羸弱,走得慢,就渐渐地落在了队伍的后面。

离开了大队伍后他还遇到了强盗打劫,在强盗那里义净受尽了凌辱,还差点丢掉了性命。即使是这样,意志力坚强的义净还是坚持下来,赶上大家。后来,历尽艰辛的他终于到达了朝思暮想的那烂陀寺,这可是他非常仰慕的法显法师和玄奘法师留学过的地方。他满怀敬意地在那烂陀寺刻苦学习,一段时间后他离开了那烂陀寺,到各地继续游历,考察天竺佛教习俗和社会风俗。一路上边瞻仰圣迹边向各地高僧大德求法、交流,他的佛法修养就在各种方式的修行中渐渐地提高了。然后他又重新回到了那烂陀寺中,向天竺著名的高僧宝师子大师和智月大师等人学习经论,研究因明、瑜伽、中观、俱舍论等各种学问,并且开始翻译佛教经典。就这样,他在那里前后共学习了11年之久,大约在685年,学有所成的义净乘海船离开了天竺,向东回归中国。

他并没有直接回到中国,而是在室利佛逝那个地方停留了下来。在室利佛逝国他居住了7年的时间,专心翻译并撰写心得体会。694年,他乘船终于回到了中国广州,并于695年到达了洛阳。

算起来,义净在印度和南海各地一路修行求法,前后共有25年之久,路上经历了三十多个国家。带回的梵文佛教经、律、论典籍将近400部。

除了佛经翻译工作,他还撰写了《南海寄归内法传》、《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两部书。

在《南海寄归内法传》书中,他对印度、南海诸国各地僧人的日常生活、学法、修行、受戒、安居等等情况,都作了非常详细的介绍。《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是义净在室利佛逝国停留时所撰写的,书中记述从641年到691年将近50年期间,向西求取佛法的56位僧人的事迹,对中原、新罗等各地的僧人都有具体的记载。

玄奘所写的《大唐西域记》反映了他经陆路去天竺的所见所闻,法显的《佛国记》中对陆路活动的记录详细而对海路活动的记叙就稍简单一些。由于义净来回都走海路,记述的都是有关沿海路线上各处的具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