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三分爱七分管.养育男孩手册
14893100000035

第35章 制定一份规范男孩行为的家规

在成人的世界中,人们总会被这样或那样的规则规范着自己的行为,因此才能井井有条地生活、工作、学习。其实,规则的设立不能仅仅限于成人,男孩心智不成熟,是非判断力和约束力较差,他们的行为更需要用规则规范和约束。

通常情况下,大多数父母习惯于以自己的准则监督孩子的行为,并随时督促孩子改正缺点。但是在孩子眼中,最怕的就是整天唠叨的父母,孩子会避而远之,不愿意与其沟通,代沟就这样产生了。男孩天生就不习惯被约束,叛逆心理又强,要让男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父母与孩子长时间的共同努力。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要想规范男孩的行为,就要制定一份合理的家规。家规就是孩子行事的准则,明确地告诉他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违反规则又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罚。当孩子的行为一旦被准则规范时,他们做事情就会有底线,并且知道超越底线会有什么后果。例如规定孩子必须在8点钟之前去睡觉。那么,孩子到时间必须要去睡觉,养成良好习惯后,父母也不必每天去催促孩子睡觉了。

我们都知道规则的制定要比打破规则难得多,过于宽松的家规没有约束力,起不到规范行为的作用;过分严格的家规又会使孩子中规中矩,缺乏自我,也有可能使孩子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跟父母对着干,令家规的制定得不偿失。所以,在制定家规时一定要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并要统一与孩子的意见,这样孩子才会去遵守。

下面,介绍两种比较实用的制定家规的形式。

方法一:设立“积分制度”

在一个再婚家庭中,男孩与继父的关系很紧张,他很抵触与继父的交往和沟通。继父后来知道男孩想要一个价格不菲的轮船模型,便制定出一个“积分制”的方法改善了父子关系。他们是这样规定的:每天按时起床,收拾房间(每天2元钱);每天饭后帮助妈妈收拾碗筷、洗碗(每次5元钱);每天做一个半小时功课,做完后交由继父检查(每天3元钱,视质量可加减);每天饭后要和继父遛狗(每日3元钱)……如不能完成上述条款,要相应双倍扣除。

这样下来,如果男孩努力,每天都会有20块钱左右的收入,三个多月就能靠自己的力量买到心爱的模型。在这三个月中,男孩为了得到模型,表现出很多以往没有的好行为,而且在与继父的接触中,他又重新认识了继父,两个人建立了亲密的感情。

这种奖惩机制明确地规定了孩子的行为,做得好就加分,有奖励;做不好就扣分,有处罚,特别适合教育男孩。当你给男孩设定一个目标后,好胜心强的男孩往往会有很大的激情和动力努力希望尽早完成目标。

方法二:与男孩签订“行为契约”

如果每天都追在孩子后面对他言谈举止进行监督、指正、批评或赞扬的话,即使孩子不觉得父母唠叨,做父母的也会烦。那不妨和孩子签订一份“亲子合约”。

刘女士一直希望儿子能比同龄孩子出色,所以平常十分关心孩子的事。儿子每天放学一到家,刘女士就会询问儿子学习状况,比如学校今天发生什么事,和同学的关系怎样等等问题,晚上还陪儿子做作业。随着儿子一天天的长大,刘女士的关心很令儿子苦恼。后来,刘女士和儿子决定制定一份“行为契约”,内容有以下几点。

1.妈妈不得在吃饭时间询问学习情况。

2.作业不会时,妈妈要耐心讲解,不许生气发脾气。

3.儿子每天主动找妈妈谈心。

4.要听妈妈的话,多帮妈妈做家务,不乱花钱。

5.合同有效期:本学期。

母子俩在下面签了字,并严格按契约行事。渐渐地,儿子也比之前懂事并愿意和母亲沟通,母子之间的关系变得融洽了。

可见,家庭教育也可以模仿企事业机构的管理经验,制定严格的制度。一旦孩子的行为被约定成俗,孩子自然会去遵守,你也并不必每天在孩子身后三令五申了。契约制度类似于公司签订协议的方式,能帮助孩子自我监督,自我观察,养成良好习惯,既省去了说教,又使亲子之间的冲突大大减少,不失为一种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

专家给父母的管教课堂

孙云晓老师说过:“训子千遍不如培养一个习惯!”他在培养孩子良好习惯上给父母的建议是:

1.引导孩子对某个习惯产生兴趣。

2.明确行为规范。

3.适时进行榜样教育。

4.及时评估和奖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