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海归竞技中关村
14894200000196

第196章 学医,父老乡亲的寄望

北京健平九星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邹检平博士

邹检平

邹检平,男,湖南省汨罗人。1983年获得湖南省立衡阳医学院(现在的南华大学)医疗系学士学位,1989年获得同济医科大学医学硕士学位,1998年获得美国国家医学考试医学博士学位。期间邹检平曾在湖南湘雅医院附属三医院、北京佑安医院和北京协和医院从事临床医疗工作10年,在美国Fox Chase癌症中心任Research Associate,在美国卓克苏大学哈里曼医学院和福克斯·哲思癌症研究中心等从事癌症研究10多年。2002年回国后,邹检平在中关村海淀创业园,创立北京健平九星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任董事长。

一个阳光灿烂的上午,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中传来夏季精灵知了欢快的歌唱声,原本静谧的大院显得异常热闹。在第三次和邹博士通电话之后,我终于有机会一睹他的庐山真面目:身材不高,相貌硬朗,全身散发着一股青春激情。如果不是采访中得知他的真实年龄,我会认为他是一个不到30岁的学生。我们的采访地点选择在院内一家清雅的餐厅,窗外的阳光折射在邹博士年届不惑的脸庞上,岁月烙下的皱纹依稀可辨。在这痕迹的背后,凝聚着怎样的故事呢?

1962年5月,邹检平出生在湖南泪罗江畔一户农民家庭。汨罗江两岸粉墙村舍,桃红柳绿,民风淳朴,水草肥美,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风貌。然而一场文化大革命却给邹检平的童年带来无数灾难,在苦难中成长起来的人也许都寄望于知识改变命运,1978年,16岁的邹检平考上了湖南省立衡阳医学院,成了“文革”恢复高考后受惠大学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邹检平参照了父老乡亲和老师的建议,觉得医疗专业能够治病救人,而且比较神秘。带着父老乡亲的殷切期望,邹检平在衡阳医学院扎扎实实地念了5年。毕业后被分配在当地医院。在3年的临床实践中,邹检平发觉医疗领域还有很多知识自己还不熟悉,于是又加紧学习。1986年,邹检平考上了同济医科大学的研究生,深层次的学习使他的业务日臻熟练。1989年毕业后,邹检平先后在北京佑安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和湖南湘雅医院附属三医院从事临床医疗工作。

在城里住久了自然地对城外的世界产生了兴趣。1994年,以色列BENGURION大学医学院邀请中国医生前往进修时,邹检平第一个报了名,并一头扎进了抗癌药物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和白血病的细胞诊疗实验工作。在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学,邹检平在工作一年后,为学院院长兼血液科德维兰斯基教授和全体科室专家及大夫做了汇报性讲座。良好的科研设计、扎实和丰富的科研数据,以及出色的英语水平得到德维兰斯基教授的赏识,于是他再投入了部分资金将原来与意大利巴马西亚工程合作的研究延长了一年时间。在以色列的这段时间里,邹检平的工作就是从十七八种化合物中选出能够抗肿瘤的化合物,最后他找出了3种。其中两种化合物是他主要的攻克对象,这两种化合物对几种白血病细胞都有杀灭作用,而且有很好的量效关系;另外,他还发现,这两种化合物和肿瘤坏死因子有协同的抗肿瘤作用。这一成果在当地轰动一时,邹检平就此发表了两篇论文,还得了科学进步奖。

这一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去以色列之前,邹检平十多年的工作都是在临床医学方面,对于实验室技术早已遗忘,到了以色列一切都得重新摸索,不过令邹检平欣慰的是,以色列人对中国人非常友好,从生活和工作方面都给予了极大关心和帮助,教授亲自和他一起制定研究计划,科研人员手把手地传授实验技术。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邹检平告诉医学院住房管理部门说屋子有点冷,相关部门第二天就送来了两条全新毛毯和电烤炉,这对于一个刚到异国他乡、工作又忙的人来说真是难得的。邹检平工作的实验室里,以色列科研人员大都在白天很紧张地工作,所以他只有等到晚上机器设备空闲的时候一个人做,一般都要做到凌晨三四点钟。

那年在以色列工作的中国人总共只有三四十人,和邹检平一起工作的中国人只有一个,而且不在同一个科室。生活中的寂寞和孤独在所难免。邹检平说他对付孤寂的方式就是不停地工作,因为只有在工作中才能忘记其他的一切。最难熬的时候就抽支烟,然后接着做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