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海归竞技中关村
14894200000009

第9章 伴着风险过日子

文思创新软件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淑宁

陈淑宁

陈淑宁,男,1963年生于江西。1986年获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士学位,1989年获华中科技大学工程硕士学位。作为访问学者参与IBM OS/2操作系统的开发工作,旅居美国。1995年,陈淑宁创立了文思创新(Worksoft)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是一位富有远见卓识的中国IT外包界的先行者和公认的领导者,在跨文化管理、团队建设、战略规划,以及公司发展方面经验丰富,并取得了公认的成就。12年来,他将文思创新由当年的初创公司打造成为当今业界的龙头企业,并致力于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世界级IT外包服务企业。

陈淑宁的文思创新能成为中国的Infosys吗?大约12年前,他的公司仅仅依靠为跨国软件公司做汉化讨生活,而今文思创新已经变成中国软件业里的小巨人,年收入逾3亿元,拥有近5000人的工程师队伍,跨国软件公司甚至会把研发中心的建立、运营等一系列工作都外包给它来完成。陈淑宁的努力正在改变中国给世界留下的遍地是劳动密集型制造工厂的印象,并且有可能超越印度,成为真正的大脑创新基地。

伴随经济和信息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中国正在快速发展成为新兴的全球IT外包中心。基于此,国家确定了以出口为核心的行业发展战略,开始为软件外包摇旗呐喊。在国家软件出口政策的扶持下,短短数年,中国的软件外包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行业发展蒸蒸日上。

1989年,拿着清华大学学士学位、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陈淑宁追随妻子来到北京,学热加工专业出身的他阴差阳错地进入了软件行业,在长城计算机集团做程序设计工作,一干就是6年半,连他自己也没想到会那么深地喜欢上这个职业。他的工作热情到了连等公交车时都不停地翻阅资料学习的程度,一度被同事笑作“图表现”,这样的热情持续到1995年。当时,IBM亚太区的一位高层找到已经是国内操作系统方面专家级人物的陈淑宁,向他提起是否有兴趣做OS/2中文版的协助测试工作,并建议他成立一个专门的公司。一直与IBM保持良好关系的陈淑宁,很自然地辞掉了长城计算机集团的工作。同很多中关村的小公司一样,一个项目促成了文思创新软件公司的诞生。

那是一个值得追忆的年代,和早年的IT精英们一样,陈淑宁的创业初衷除了满足自己一点点不安分的天性,也在于他狂热而执著地追寻心中那个科技强国的梦想。文思创新公司和中国的软件业一同起步,也同样历经风雨。“软件外包”的概念是在1997年兴起的,在此之前,文思创新公司的员工不到80人,业务仅仅局限于“测试、本地化”,业务伙伴只有IBM-家,处于求生存的艰难阶段。

1997年“软件外包”概念兴起后,IBM方面建议陈淑宁不应只立足于协助IBM做测试和本地化。同时,经IBM介绍,文思发展了新客户——微软,这成为文思的第一次转身。但是,在行业发展初期,软件外包并没有赢得人们的喝彩声,很多人认为它是没有前途的。“当年总免不了要向别人解释,我的公司不是做产品外包装的!我选择的这个发展方向,甚至得不到自己员工的认可,想起来就让人心痛”。那时候,每年过完春节,陈淑宁都会站在窗前眺望,期待看到员工们节后归来的身影。因为每年这个时候,总会有差不多一半的员工选择不辞而别,原因是认为做软件外包个人没有发展前途。

在行业发展特别低迷的时候,陈淑宁和一些同行交流,也曾经萌生退意,“但终究大家都舍不得放弃已经做了一半的事业,便硬着头皮坚持了下来”。

1999年夏天,在上海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上,陈淑宁偶遇美国仁科(PeopleSoft)主管本地化业务的一位副总裁,他再三请求这位德裔美国人到文思创新的上海办公室去看一看。实在拗不过陈淑宁的“死缠”,这位副总裁走马观花地“意思”了一下,回到美国之后就杳无音信。

7月份,陈淑宁就带着两个副总,硬着头皮闯到了美国加州的仁科总部。但是,当时的仁科对软件外包根本不感兴趣,他们甚至是坐在桌子上和陈淑宁谈话的。陈淑宁说没关系,你先给我们一些小单子试一试。于是就有了2000美元的第一个单子。

几年之后,降低成本的巨大压力使得仁科对离岸开发中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仁科一开始的目标并不是中国。2003年,仁科与印度公司合作建立了两家离岸开发中心。很快,仁科就尝到了成本大幅度降低的甜头,一年之内开发中心的人员规模就从400名增加到了近1400名。中国很快就成了仁科下一步的目标。凭着多年的交情,文思创新在与东软、海辉等强大对手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随后是长达4个月的商务和法律谈判,这也是文思创新第一次请美国律师。2004年8月,合同终于签了下来,文思创新以B。0.T。(建设一经营一移交)的方式为仁科兴建中国研发中心。这个项目的取得,成为迄今为止,中国软件企业针对美国市场离岸外包服务最成功的案例。同月,文思创新获得巨额的风险投资注入——联想投资和Doll Capital Management联手投入资金1000万美元。同年文思创新的营业收入近亿元,实现了跳跃式的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软件外包服务公司和软件出口企业之一。

2005年,文思创新获得了由全球顶级风险投资机构美国红杉投资领投,DCM和联想投资跟投的3000万美元大手笔的第二笔中小企业融资,也是美国红杉资本对中国企业的第一笔直接投资。“IT外包服务在中国持续高速增长,而文思是中国最大的面向欧美市场的软件外包服务供应商。文思多年来稳健快速的发展经验、未来的广阔前景,以及文思本土与国际化相结合的领导团队,是我们投资的主要原因。”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周逵先生说。文思已经吸引了两轮风险投资,正踏出进军NASDAQ的步伐。“2008年以后不会有太多人关注这个行业,特别是投资者。这也是我们为什么选择这个时候开展中小企业融资,打牢基础的原因。”陈淑宁说,“虽然我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还不是很专业,但是我认为投资方很少能碰到像文思创新这样的投资对象。因为我有很朴素的理想,我也经常用这些理念劝其他公司。投资就是投人,这些年我想得很清楚,所以VC来投资文思创新是没有风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