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海归竞技中关村
14894200000010

第10章 与客户“亲密接触”的市场能力

其实,在承建仁科软件(PeopleSoft)的中国研发中心之前,陈淑宁走了不少弯路、偏路。2001年,陈淑宁和公司的其他经营者希望从行业的高端项目获得利润,开始发展行业咨询和方案设计业务。但是因为扩展性差,项目难找,加之人才短缺,收款困难,陈淑宁从高端做起的设想失败了。他开始在偏路中总结经验和教训,摸索正确的商业模式。2003年,公司员工达到200多人时,陈淑宁想清楚了问题所在,“软件已经成为无国界的知识,要与同行竞争需要足够的投入。我们把文思创新定位于出卖劳动力、靠知识挣钱,所以本地化和测试还是我们很传统的业务,现在仍在强劲发展。当然,文思创新也有高端业务,现在的业务呈三角形,大头还在下面。同时,我们还在发展BPO业务,比如给客户收账单……”至此,陈淑宁终于找到了有效的业务组合,专注于中端业务,同时往高、低方向发展。事实证明这一商业模式行之有效。

今天的文思创新,是“中国软件欧美出口工程”A类试点企业,拥有数千名高素质的管理者和技术员工,除设在北京的总部外,在中国上海、武汉、深圳、大连,美国硅谷和日本东京都设有分公司。北京总部办公面积达4000平方米,拥有先进的软件研发软硬件环境和人性化的办公条件,同时还是IBM、Microsoft、HP、PeopleSoft(现已经并入Oracle)等知名跨国IT公司在华的合作伙伴。

但是,无论是文思还是中国其他软件外包企业,他们的面前都横亘着TCS、Infosys、Wipro、Satyam等印度软件巨头,接到的单子大多也是客户转包过来的,他们充其量只能做“二包”甚至“三包”。而对于内地的软件外包公司来说,如果不能够接触到最终用户,就会处于比较被动的位置。几年前有一家内地的软件公司与一家台湾的软件公司合作开拓美国市场,后来两家闹僵了,虽然这家内地公司有着很强的开发能力,但是由于市场被台湾公司控制住了,拿不到国外的订单,人员一流失,很快就倒闭了。因此,文思创新迫切需要培养自己面对美国最终用户的市场能力。

陈淑宁觉得离岸开发中心为他创造了与最终客户进行“亲密接触”并取得其信任的机会。除了北京的仁科离岸开发中心之外,文思创新还在上海为一家美国大银行设立了另一家离岸开发中心,目前该中心已经有200名员工。放在以前,这种“好活”都是交给像IBM这种“级别”的公司来做的。

而市场能力正是印度公司的优势所在。在10亿美元收入和三四万人队伍的庞大基数之上,2004年印度四大软件公司仍然保持了超过500/0的增长速度。和这几个动辄就是四五万人的大企业相比,中国的任何一家软件外包企业都还是“小儿科”。但是,陈淑宁认为:“我们的机会就在未来的这五六年。其实,印度四大软件巨头也曾经历过我们当年的困境,他们四家也曾经两次聚会吃饭,讨论是不是退出软件外包这个艰难的行业……”

如今,中国的软件外包服务商面对的市场环境已经比当年几家印度公司所面对的市场环境宽松规范了许多,在占据全球软件发包市场65%的份额的美国软件发包市场,中国软件外包公司的能量正日益为美国的软件发包公司所倚重。2004年,美国客户给中国软件外包服务商的发包规模达0.87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56.3%,在所有发包市场中增长率最高。而对日外包则一向是中国企业的强项,出口额占据对外软件出口额的60010.

2004年,文思的营业收入接近1亿元,而2003年的营业收入还只有3000多万元,2002年则只有1000多万元,而且在此之前的很多年一直维持在1000多万元的收入规模。最近仅仅两年的时间,文思实现了迸发式的发展,增长率达到70%。分析自己公司的业绩和市场环境,陈淑宁明白,这就是行业“大牛市”来临的前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