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电话”是指由国家、社区、学校、社会或个人献出爱心,为留守儿童及其父母提供相应的条件使其感情能够通过电话进行及时沟通与交流的活动。目前,亲情电话的资助方主要是企业和政府,其资助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安装电话机,二是资助电话费。“亲情电话”活动自实施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亲情电话有亲情电话机与亲情电话卡两种形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电话卡与电话呈现出不同的优势与缺点,对于外出父母没有固定电话或手机的家庭,安装电话机的效用比给亲情电话卡的效用大;对于家庭经济贫困的留守儿童,发放亲情电话卡的效用要高于安装亲情电话机的效用。
云南省曲靖市首家小学“留守儿童”亲情热线电话在会泽县娜姑镇盐水小学开通。这个新开通的亲情热线电话组织少先队负责管理,每天中午安排两名学生值班,有家长打电话来就和家长预约时间,并在小黑板上通知学生。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安居镇初中建立了“留守儿童三条热线”分别是:亲情热线,双双都在外打工的学生家长每两周和子女通一次电话,询问子女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感情状况;师长热线,在外打工的学生家长每两周给子女的班主任打一次电话,和老师交流情况,交换意见;代理监护热线,“留守儿童”的代理监护人每两周和“留守儿童”的家长通一次电话。学校每半学期对这三条热线的执行情况进行调查,对做得好的家长和监护人,学校要通过镇上的广播在全镇通报表扬,对做得差的要适时提醒。此外,每两个月对“留守儿童”的代理监护人进行半天的培训。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国际计划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2005年8月25日在北京市朝阳区东方玫瑰园建筑工地举办了新书发布会,在新书发布会上,主办机构向200名建筑工人分别赠送了《关注留守儿童》一书和电话卡,希望在外务工的农民兄弟能够更加了解留在农村的孩子,并保持与孩子的联系。
“亲情电话”为留守儿童和外出务工父母之间的沟通提供了便利条件,大大增加了留守儿童与父母沟通的频次,促进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