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
14905600000066

第66章 留守儿童更需要家长与老师的激励

成功是每一个孩子都非常渴望的,留守孩子也是如此。就像运动员一样,运动员每一个细小的进步,都需要人们的喝彩和掌声,孩子在成长道路上也需要喝彩和掌声。只有每一次小成功累积起来,才能渐渐铺就孩子的大成功。每一个细小的成功都能够带给孩子无限的信心和动力,孩子就是在不断的成功中不断学习、更上一层楼的。而赏识正是催人奋进的因子,它可以开拓失败者前进的空间,不断激励胜利者昂扬的斗志。

(1)激励能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激励和赏识是鼓舞孩子树立信心、勤奋进取的法宝,是提高孩子上进心的内在动力,也是充分挖掘孩子潜能的一种无形的力量。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出于学习与成长的需要,他们更应得到家长与老师的激励。家长或老师要学会激励和赏识孩子,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激发孩子的上进心和增强他的自信心。

家长必须努力克制自己无益的感情冲动,不要用直接的批评,而改用期望、信任和鼓励,用正面激励的方法,这样的效果肯定会好。

一位代理爸爸发现孩子作业写得特别潦草,很生气的对孩子说:“你的作业太乱,态度太不认真了。真是令我失望,你必须再给我重写一遍!”孩子看到代理爸爸生气地责骂,心里很不好受。不过,父命难违,不得不重写,尽管又重写了一遍,但由于是不情愿而为之,心不在焉,写得比第一次好不了多少。

而代理妈妈发现了同样的情况以后,虽然也很生气,但她努力克制住了自己的感情冲动。她认为不是孩子不能写好,而是孩子态度不认真。她想,与其批评他一顿,不如激励他。于是,这位“妈妈”态度和蔼而认真地对孩子说:“你的作业太潦草,不符合要求,要重写。我知道,要你重写你是不大乐意的。可我为什么还要让你重写呢?因为我相信,你第二遍肯定比第一遍写得好得多。”孩子一听“妈妈”这语重心长的言语,开头有点不高兴,可仔细一想,就深深体会到了严明而慈祥的“妈妈”的期望和信任,这种无形的力量,使他受到激励,促使他很快又重写了一遍,而且,如代理妈妈所期望的那样,写得相当好。

用欣赏、激励的眼光看待孩子,是家长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家长若期望孩子成人、成才、成功,最佳的办法就是永远做孩子的欣赏者,欣赏孩子的才华,可以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这两位代理家长同样是要求孩子重写,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效果呢?就是因为代理爸爸是严厉的批评,给孩子施加的是压力;而代理妈妈在批评时带着激励,给孩子的是一种驱动力。由此可见,激励和赏识所发出的能量是多么巨大。

(2)激励能激发孩子的上进心

缺点再多的孩子身上总有积极因素,总有所长。如果父母不抱成见的话,肯定会发现他们的优点。及时地给予赏识和激励,孩子身上的缺点会渐渐变成优点的。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鼓励和赏识孩子,能对孩子的进步产生一种无形的力量,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激发他们的上进心。

孩子都是有上进心的,包括那些缺点、毛病可能比较多的留守儿童,都希望得到表扬、肯定和激励。当他们由于进步或是做了好事而受到家长或老师的赞赏和激励时,都会在情绪上得到满足,在思想上产生快感。这样,积极的内心体验就会逐步丰富和加深,从而更增加自信心、自尊心和上进心,产生再进步或做好事的欲望。如果孩子总是受批评,总是产生不快的内心体验,他们的情绪就越来越低沉,并逐渐丧失上进心。

我国清代教育家颜元曾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这个原则对于任何孩子都是适用的。对那些表现不太好的孩子特别是留守儿童来说,尤其要少批评,多激励。这样做,有时候会产生奇效。

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在赞赏和激励孩子时,都应该注意以下技巧:

要使你赞赏和激励的语言有变化,避免多余的言词。

不断地寻找值得赞赏的行为。假如过去很少赞赏孩子,那么对他的赞赏不要一时过多,而要自然增多,使孩子不感到奇怪。

真诚的、衷心的赞赏,才是最有效的。

当用愉快的表情和声音赞赏孩子时,应用眼光注视着他。

孩子由于做出了努力而获得了成就,应及时地给予表扬。但不要对他们做的每一件小事,都给予过多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