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宇宙到底有多重
14906100000038

第38章 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质量

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质量跟一个中度胖子的体重差不多。

人造地球卫星是指能够环绕地球飞行并在空间轨道运行一圈以上的无人航天器。1957年10月,前苏联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轨道,在椭圆形轨道上环绕地球飞行,近地点距地面250km,远地点900km,运行周期96.2分钟。这颗卫星呈圆球形,直径为58cm,重83.6kg,星内装有两台无线电发射机、化学电池、测量星内温度与压力的感应元件、磁强计和辐射计数器等。卫星上除了发出“嘟……嘟……”的无线电波外,只能测量轨道间的大气密度和湿度以及电离层的电离子浓度,但它标志着航天时代的来临,自此人类的活动疆域已经从陆地、海洋、大气层扩大到了宇宙空间。

不到4个月,美国也发射了它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探险者1号”,所携带的摄像机使人们有史以来第一次完整地看见自己所居住的星球。不久,美国又发射了气象观测卫星“泰罗斯1号”和“泰罗斯2号”,在10个星期内发送回2万幅广袤的地球表面以及覆盖着云层的照片,其中包括气旋照片和正在产生龙卷风的云层照片,使气象学家能够比用常规的方法早两天确定出飓风的位置。

美国1962年7月发射的第一颗通讯卫星“电星1号”能够接收地面发射的无线电波,把信号放大后再发射回来。通过卫星转播,电视节目第一次越过大洋。1963年美国又发射了“辛康2号”和“辛康3号”卫星,它们位于距地球35680km的轨道,运行周期刚好是24小时,静止在大西洋和印度洋上空与地球作同步运转。1964年10月,这颗通讯卫星曾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实况从日本转播到世界各地。

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卫星直径约1m,重173kg,沿近地点439km、远地点2384km的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行。

在目前人类已发射的数千颗人造卫星中,90%以上是直接为国民经济和军事服务服的卫星,称为应用卫星。此外,还有科学和技术试验卫星。应用卫星按其用途可分为空间物理探测卫星、通信卫星、天文卫星、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侦察卫星、导航卫星、测地卫星等。

人造卫星一般由专用系统和保障系统组成。专用系统是指与卫星所执行的任务直接有关的系统,也称为有效载荷。应用卫星的专用系统包括通信转发器、遥感器、导航设备等,科学试验卫星的专用系统则还包括各种空间物理探测、天文探测等仪器。技术试验卫星的专用系统则是各种新原理、新技术、新方案、新仪器设备和新材料的试验设备。保障系统是指保障卫星和专用系统在空间正常工作的系统,主要有结构系统、电源系统、热控制系统、姿态控制和轨道控制系统、无线电测控系统等。对于返回式卫星,则还有返回着陆系统。

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人造卫星的运动轨道的确定取决于卫星的任务要求,分为低轨道、中高轨道、地球同步轨道、地球静止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大椭圆轨道和极轨道。人造卫星绕地球飞行的速度快,低轨道和中高轨道卫星一天可绕地球飞行几圈到十几圈,不受领土、领空和地理条件限制,视野广阔。能迅速与地面进行信息交换、包括地面信息的转发,也可获取地球的大量遥感信息,一张地球资源卫星图片所遥感的面积可达几万平方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