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光明大手印:智慧人生
14908700000007

第7章 大善

1.用行为守护你心中的爱

很多人都失去了爱的能力,既不觉得世界爱自己,也不真正爱世界。虽然,我们有时也为别人的苦难哭鼻子,但只要遇上一点利益冲突,我们就会变得铁石心肠。更糟糕的是,有些人不但不怜悯陷入苦难者,还嫌对方给自己添了麻烦,或怀疑对方苦难的真实性,甚至让身边的人也不要帮助他。所以,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一些人,才会觉得自己没有出路,活不下去。

现在,我们不再关心许多陷于战火的国家,不再关心那些倒在血泊里的老百姓,看到人类自相残杀的场面时,我们也不再有所触动。我们的心,变得像脚后跟的皮一样,越来越迟钝了,再也不像真正的人类那样,有一份敏感,能对弱小群体付出一点关怀。我们只关心自己的工资有没有增长的可能,自己的职位有没有晋升的空间,自己的老婆有没有乱发脾气,自己的生活够不够体面……我们甚至不同情大街上那些非常饥饿的人,因为,我们总是怀疑对方在骗钱。这当然跟社会诚信的缺失有很大的关系,但你也要明白,这不是一种明智和理性,是一种爱的丧失。

有个学生告诉我,她曾在大街上看到一对乞讨的老人,当时下着雨,两位老人连把伞都没有。于是她走过去,把伞塞进其中一位老人的手里。老人刚开始不肯要,后来拗不过,只好收下,却拖着一种悠长的哭腔说:“谢谢你啊小姑娘,好人有好报……”听到这句话时,我那学生忍不住流泪了。她说,那一刻,她感觉到老人心里的疼痛。她想,老人平时肯定得不到尊重,得不到同情,也得不到关爱,才会有那么大的反应。然而,令她心痛的,不仅仅是老人的痛苦,还有社会的冷漠。

一个人丧失了爱的能力,或许是他自身的问题,如果整个社会都丧失了爱的能力,就说明文化出了问题。所以,我们急需一种不同于流行文化的养分,唤醒自己麻木的心灵。我们需要感受爱、找回爱、有能力去爱。

一定要明白,人与人的关系,不是法官和罪犯,是同胞,是手足,是共享同一个地球的亲人。一些人占有更多的资源、更好的机会,就肯定有人得不到什么资源,也得不到什么机会。这时,我们不该骄傲自满,也不该看不起别人。就算一些人犯了错,我们也该随缘地帮帮他们,至少给他们一点尊重,一个微笑。要知道,有时,一点小小的善意,就能挽回一些即将堕落的人,甚至改变一些已经堕落的人。因为,每个人都想活得有尊严,活得坦然,但有些人却做不到。做不到的人,本身就很痛苦,为什么我们还要在他伤口上撒盐,堵上他最后一条路,不去帮助他,让他有别的选择呢?至于我们能改变什么,又能改变多少,是另一回事。你起码要有怜悯的、理解的心。

只要拥有这份心,只要能传递这种精神,行为无论大小,奉献无论大小,都是值得尊重和赞美的。

比如,遥远的山区里,一些孩子在你的帮助下读上书了;在你的努力下,老百姓的负担减轻了;在你的关怀下,一些想自杀的孩子开始珍惜生命了;在你的帮助下,一些孩子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在你的倡导下,社会多了一点善美、一点温暖;在你的启迪下,很多人知道如何贡献社会了……明白了吗?贡献社会的行为有很多,你只要随缘地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就够了。

现在,有些人把利众精神融入商业运作,让商业行为有了一种不同的使命和意义,这也很好。还有一些人,在日常生活中坚守做人的本分,不被利益左右,这本身就很好。例如,有个理发店老板,一辈子诚信经商,从不骗人多花钱,查出末期癌症后,还专门通知客户,把会员卡里的余款退给他们。这件事,让好多人深受感动。所以,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方式。哪怕是流落街头的乞丐,只要有爱,也会找到自己的表达方式。

有时,这种方式仅仅是痛苦后的释然,愤怒后的宽恕,痛哭后的微笑,飓风中挺拔的身影,风云变幻中坚定的眼神。

如果每个人都能用生命来实践爱,让人一想到他,心里就充满了温暖,不由自主地想要微笑,那他就是成功的。哪怕他只能给别人一个微笑,一份好心情,一点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也没白活。所以,生命价值不像很多人想的那么复杂,也不需要多少先决条件。你只要改变生命态度,改变生活方式,然后,在质朴的生活中实践一种爱,一种对真理的坚持,就够了。形式不是最重要的。

有一天,一位家乡的老人来找我,让我教他写作。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到了这个年纪,我才发现,房子也罢,财产也罢,一切都不是我的。我想留住一种东西,打上我的烙印,告诉这个世界,我来过。所以,我想写一部书。”我看了他带来的文章,发现他写得一塌糊涂,但他已八十岁了,再学写作,或许有些晚了。于是我告诉他,你不一定要用这种方式,虽然写书可以留下东西,但不一定所有人都要写书。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方式。孔繁森、雷锋、丛飞等人虽然没写出大作品,但他们用行为传递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让我们敬畏,也影响了很多人,让别人也去奉献,去帮助别人。这种精神的传递,就是一种不朽。

能传递精神的载体有很多,可以是文字,但不一定是文字,也可以是文化、故事、艺术等等。所以,会写文章的人,可以写文章,不会写文章的人,可以写剧本,或画画、摄影、雕刻、策划活动、推广文化等等,方式非常多。最重要的不是形式,是你想传递的东西。只要有了真东西,每个人就能做些自己喜欢做、也该做的事情。那么,他们就能实现一种相对永恒。

比如,我和儿子正在录制一些视频,专门记录西部农村特有的场面,以及即将消逝的地域文化。以前,我们买不起高档机器,只能用家庭DV做这些事。后来,我的一些学生捐赠了一套高级录像设备,我们便将每次演讲的内容做成专业视频,放在网上传播,或制成光盘,方便有需要、有兴趣的朋友浏览。我不断动员身边的朋友一起做事,有些美国的朋友看到我的文章后,也来西部跟我一起做这些事情。我很随喜他们。

一定要明白,当我们每个人都把歌声献给世界时,其实也是为自己唱歌;当我们每个人都用行为贡献社会时,其实也是在完善自己。这种自我完善不但利益了别人,也改变了我们自己的命运。因此,最大的受益者还是我们自己。因为,我们在用一种非常踏实的行为,实现着真正的生命价值。

所以,虽然我一直为梦想活着,就像堂吉珂德一样,但我一天天地长大,日子也越过越好。大家别看我最近瘦了,就以为我吃不起饭。其实,我在减肥。当然,这不是因为世界流行瘦,而是因为,有一天我忽然发现,胖的时候脑子不太灵活,整天昏昏欲睡。睡觉不能创造价值,所以,我不愿把大量时间花在睡觉上面。后来我又发现,太轻的话,一阵风就能把我吹走,而且好多人都非常担心,说你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我妈妈就以为我病了。我告诉她,我没病,只是在减肥,她就连连摇头,不让我减。于是,我又开始增肥,变成现在这样,既不胖,也不瘦。

2.大善无我,善行天下

有人问我,大手印文化提倡消除二元对立,放下分别心,那么,我们该如何分辨善恶?道德修养又有哪些境界?

我告诉他,人性中兼有善恶。凡有人类,善恶之争就会存在,也永远不会停歇。就像一个人总是在跟自己斗争。而且,善有不同层次,是个多元的概念。

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不同情况,对于善,就有不同的内涵与诠释。所以,善恶之争不可能有定论,也不一定要有定论。一个人是好是坏,关键在于他是否自省、自律、自强;人类社会发展得是好是坏,关键也在于人类能否理性、节制、自律。

人都是自私自利的,这不奇怪,世上也没什么纯粹的善人和恶人。只要一个人不但自己生存,也让别人生存,就是善;如果一个人只考虑自己的生存,不让别人也生存,就是恶;如果一个人能为社会、为他人、为集体着想,遏制自己的私欲、贪欲,他就是有道德的人。善心、善言、善行,三者统一,就构成了完整的善。

至于人的道德修养,则有五种境界:圣人界,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君子界,利人无己;常人界,利人利己;小人界,损人利己,或损人不利己;蠢人界,损人又害己。我们崇尚圣人,提倡做君子,至少做个常人,不能做小人,更不能当蠢人。我提倡的“大善铸心”,就是用圣人的善熏染常人的心,让常人的心一天天更柔软,一天天更博大,一天天更慈悲,然后变成君子之心,最后变成圣人之心。

现在很多人认为的善,还不是真正的善,因为它带有大量的偏见和局限。比如学科、文化、民族、宗教、政治理念的局限,等等。在这么多局限下,善文化很难形成普世共识。而且,善文化目前宣扬的,多是一种小善的东西,没能上升到大善的层面。就是说,现在有很多善文化的传播者,仅仅在传播一种行为,没能让它发挥影响人心的作用。例如,他们大多停留在物质化的捐赠、支援、资助等行为上面,没形成大善,还停留在小善、中善的阶段。

那么,什么是小善,什么又是中善呢?小善是让人得到金钱、物质的帮助,它停留在物质层面;中善是授业、解惑,已上升到精神的层面;大善则是传播真理,传播为人之道,上升到灵魂和信仰的层面。

小善也很好,然而,小善的行为一旦中止,影响力和效果就会中止。比如,一个贫困生接受了两千元的援助,如果他不理解其中的意义,或许就会当成一种“劫富济贫”,不用白不用。那么,两千元一旦用完,这种帮助的效果就会消失,还可能产生副作用——那捐助者可能会被当成“冤大头”,一旦停止捐助,接受捐助者就有可能产生怨恨,甚至将其体现在行为上。换句话说,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小善带来的利益,有时反而会让人堕落。但大善不是这样。大善的作用,永远不会随着行为的中止而消失。

因为,大善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人们一旦明白了这种精神和文化,善的基因就会永远扎根在他们心里,影响他们一辈子。而且,明白人会把善的光明传递给更多的人,一代一代传下去。

要知道,行为很快就会消失,行为激起的一点情绪也会很快消失,但文化可以传承,可以信仰,不求回报。这才是人类文明中最精华的部分。因此,以大善心,做大善行,才是真正的大慈善家。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做到大善无我,善行天下。

但现在,做善事的人总是被议论。一些企业家做善事,人们就说他作秀,帮企业打广告;一些明星做善事,人们就说他在炒作,帮自己打广告。人们不看这些人做了什么,也不管有多少人得到了帮助,只管费尽心思地猜测、揣摩他们的真心或假意,甚至捏造一些不一定存在的动机。古往今来一直如此。那些什么都不做的人,倒很太平,没人会指责他,批评他,也没人会议论他。因为,他什么都没做,没什么可议论的。但是,这也注定了他的平庸。人性的弱点决定了人的行为。

有时,一个人哪怕真的做了好事,别人也看不到他的优秀之处,看不到他的可贵品质,而是私下揣度他的不足,满足自己卑劣猥琐的心理,而不是升华这种嫉妒心,学习别人的优点,向往别人的精神,让自己也能进步,也能变得更好一些。

这很正常。然而,这种负面猜测、怀疑的声音如果太多,就是我们的悲哀。因为,个体是社会的投影,大量个体发出这样的声音,说明我们这个社会的诚信体系出了很大问题,亟须纠正,甚至重建。否则,长此以往,后果将非常可怕。

而事实上,我们确实也见到了太多伤害社会诚信的事情。

比如,昨天某人还在台上号召大家廉洁奉公,呼吁大学生支持西部,到基层工作,到农村就业,今天他就锒铛入狱了。原来,他是个道貌岸然的巨贪。他一方面说着非常伟大的话,一方面把灰色收入、巨额存款存到国外银行,还给老婆孩子办好了绿卡,随时打算一走了之。

又比如,各种“来头”很大的主办单位,都在廉价出卖各种荣誉、头衔、称号,形形色色的人,都可以自称大师、巨星、名家,在这个社会的舞台上,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热闹,却也无比混乱。

结果,人与人之间互不信任,互相提防,互相算计。为了防范和自我保护,人们习惯把别人往坏处想,不敢把别人往好处想。在这种环境和氛围中,人们渐渐形成了自私、麻木、冷漠的心态。那些厚颜无耻地宣告“我是流氓我怕谁”的人,反而被认为很真诚,还赢得一片叫好声、理解声、鼓掌声。然后,大家都为人性中的丑陋和卑鄙无耻找到了借口,心安理得地做流氓,一齐堕落。这时,突然出现一个助人为乐者,大部分人就会怀疑他的动机。

假如一个人真心想做点好事,却备受怀疑和责难,举步维艰,他就会感到越来越累,也觉得做好事的成本越来越高、风险越来越大。那么,好多人都会渐渐失去信心和勇气,不敢做好事,不敢行善,甚至不敢言善。最后,一些人干脆加入沉默的、不作为的队伍,成为鲁迅先生笔下,那些麻木不仁的集体“看客”。

这种明哲保身的“成熟”非常可怕,如果让我选择,我还是情愿支持那些看来很幼稚,却真诚、善良的行为。

3.混乱的价值观会滋生诸多负面现象

其实,行善停留在中和小的层面,还不是最主要的问题,目前最主要的问题是,我们的价值评判体系出了问题,将善建立在诸多偏见与局限的基础上,以至于好多伪善、谬误、虚假的东西打着真理的旗号,占领了市场,搅得人们混乱不堪,分不清什么是真理,什么又是貌似真理的谬论。

比如,人们对立功、立德、立言的看法,好多都是不究竟的,是在用一种带有偏见的眼光,将血腥和罪恶歌颂成功德与正义。

实际上,立功的“功”,是功德的“功”,必须对人类有益、对世界有益,才谈得上“功”。但我们宣扬的立功者,很多都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者,都是兄弟部落的侵略者、他人利益的掠夺者。他们的行为,算是立功吗?所谓的立德也是这样。好多人认为的立德,都是一些扼杀人类天性的道学家的伪善,非常恶心,但这些东西却被认为是“德”。立言同样如此。一些人认为的立言,就是把某种名义下的血腥、暴力当成真理来吹捧。这样的立功、立德、立言,对世界的和平、文明的进步、人类的未来毫无好处,唯一有好处的,就是他们服务的那个皇帝老子,或者他们自己。所以我说它不究竟。所谓“究竟”,就是你不管把它放在哪里,放在哪个历史时代,它都经得起推敲,都是成立的。

如果你用超越的眼光审视这个世界,就会发现,广为流传的许多“丰功伟绩”,其实都是历史长廊里的裹脚布,早就该扔掉了。

然而,控制着话语权的往往是一些狭隘的思想家。他们甚至会根据统治阶级的需要,进行所谓的立功、立德、立言,也就是杀人和歌颂杀人。老百姓们不明白,只被一些令人热血沸腾的言辞冲昏了头脑,在一种激情的推动下,做着一些毫无意义的事情。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在某种需要下,自己会随时成为这种“仁义道德”的牺牲品。比如,以色列人推选出的英雄,会在爱国主义的煽动下屠杀巴勒斯坦人,巴勒斯坦人也会出于同样的原因屠杀以色列人。在爱国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碰撞下,整个世界充满了爆炸声。付出代价的是谁呢?是那些被爱国主义控制的老百姓。

每个政治家都有不同的理由,如果老百姓没有辨别的智慧,我们的文化就必须告诉大家:杀人是罪恶的,无论有什么理由,人类都不该杀人!因此,《西夏咒》才认可了冯道当时的选择。冯道不在乎谁当皇帝,只希望老百姓不要遭到屠杀。所以,他宁可背负千古骂名,也要阻止那些砍向老百姓的屠刀。这才是真正的爱国、真正的勇敢,因为,他爱的不是皇帝老子的面子,不是“国家”或“朝代”的概念,也不是名垂千古,而是老百姓。在他看来,不屠杀老百姓的皇帝就是好皇帝,姓啥都没关系。这样的精神与理念,虽然受到大量文人墨士的抨击与嘲讽,但它很可能超越了文人的局限,是人类文化中最珍贵的东西。因为,他考虑这些问题时,没把自己当成政治家、哲学家,只把自己当成一个活生生的人。当他超越某种身份,站在人类本身、人类生存的角度上反思时,就会明白什么才真正有益于世界、有益于人类。我甚至认为,作家也该站在这种角度上反思,不该在一种流行观念或情绪——即使它看来非常高尚——的挟持下,面对世界与生命。

当然,好多人现在不一定会认可这个观点,因为,它跟常识和常规教育有太大的冲突,但没关系,五百年后人们再反思今天,可能就会觉得这是正确的。“文化大革命”时,人们在一种激情下,给无数人带来巨大的痛苦,当那激情退去时,人们才会否决当时认为正确的一些观点。所以,现在的一些流行观点如果放到五十年后、一百年后,还是否正确?说不清。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反思。知识分子、文化人、思想家、哲学家等掌握历史话语权、文化话语权的人,必须自觉地警惕这种思想、文化、评价体系、评价标准和集体无意识,一定要明白,它会给人类带来深远的负面影响。事实上,匈奴也罢,胡虏也罢,都是中华民族的子孙,都是人类,都是生命。任何文化,不管多么冠冕堂皇,只要崇尚暴力,提倡人们仇视别人、屠杀别人,就是应当被摒弃、被唾弃的文化。

现在地球上出现的暴力、残杀、战争、血腥等恶的现象、恶的局面,都是恶的文化和人类的贪婪造成的。那些争夺强权和依靠暴力取胜的人,无非是想要最大可能地满足私欲。比如,掠夺美女,满足淫 欲;掠夺美食,满足食欲;掠夺大量金银财宝,满足对物质的贪婪……当他们的欲望得到最大满足时,别人就会非常羡慕。例如,刘邦看到秦始皇耀武扬威时,就说,大丈夫应当如此!这种贪婪的欲望,如果被没操守、没智慧的文人所记录、流传,就会在我们的文化中种下恶的种子,传递给一代又一代人。每传递给一代人,就有一代人受到荼毒。最可怕的是,每一代文人,都会用自己的笔讴歌暴力、屠杀、血腥,让罪恶文化的拉拉队不断扩张,让罪恶的声音充满人类的历史时空、文化时空。

大家不妨回想一下,宋襄公约好过河再打,结果遭到失败,他的信守承诺遭到了多少中国文人的嘲笑?他甚至被嘲笑了千年!那些重视贪欲的人,将这种诚信讥为“妇人之仁”,将有底线的宋襄公讥为“傻瓜”,但他们却不知道,自己的嘲笑对人类文化造成了多大的伤害,多少人因为这样的嘲笑,陷入了一种罪恶的集体无意识,不再向往崇高、诚信、仁慈、公正,反而向往残暴和奸诈。所以,当我们呼唤诚信和良心时,也要反思自己的一言一行,反思自己认可的真理,看看自己是否成了罪恶拉拉队中的一员。千百年来,有过这种讴歌的文人,都要为今天的局面承担相应的历史罪责。包括大诗人李白。李白有大才华,却无大智慧,当年他那“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诗句,就在唐朝形成了一种集体无意识。

当然,这种状况不仅中国有,也是人类普遍存在的问题。因为,它已经变成了一种人类文化。比如,日本也有无数文人和拉拉队,讴歌着这种所谓的民族精神,于是出现了南京大屠杀,出现了日本军人的比赛杀人。

人类历史上只要出现一个讴歌罪恶的人,他就会影响第二个人、第三个人、第一百个人、第一千个人……大家都四处传播,习以为常,就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式,最后就变成了全人类的集体无意识。

除了人类本有的贪欲、偏见和文人的传播外,这种集体无意识也跟统治阶级的蒙蔽有关。所有坐龙椅的人,都怕别人来抢他的龙椅,就号召千千万万的百姓都去学岳飞,进行大量愚民宣传。加上种族主义、民族主义、地方主义等综合因素,就导致了人类社会陷入今天这样的局面。我们在这样一种人文环境下,又将集体无意识融入教育体系,使教育体系也被毒化、扭曲、异化,这种教育体系就会进一步恶化目前的人文环境。

更可怕的是,我们给孩子制造的游戏中,也充满了这种扭曲的价值观,比如杀人得分等等。还有一些游戏鼓励孩子偷窃、骗人、坑人、算计人、玩弄人。于是,孩子或在游戏里拿着机关枪,“突突突”地杀人,争先恐后地成为“英雄”,或不顾一切地满足私欲。于是,孩子的嗔心和贪欲就被极大地助长了。这些人光顾着追求利益,根本不管自己在孩子心里种下了多么可怕的种子,更不知道,这些恶的种子结出的恶果,最终仍会回报在自己身上。

大家想一想,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觉得杀人越多越伟大,当他有机会拿起真枪时,会怎么做?他很可能会杀人。因为,游戏从小就告诉他,杀人可以闯关,可以得分,可以胜利,可以成为英雄,可以被别人崇拜。所以,他的潜意识里,根本就不觉得杀人是一种罪恶。长大后,法律对他有了一定的制约,但根本无法与他内心那种贪婪、暴力的因素抗衡。一旦有了恰当的机缘,他就会犯罪。那些习惯在游戏里偷窃、骗人、坑人、算计人、玩弄人的孩子,长大后,更会把他在游戏里形成的价值观带进现实生活。所以,传递罪恶价值观的游戏也罢,文化也罢,都非常可怕。

如果一个文人真的有良知,有智慧,就不该一方面谴责明显的罪恶,另一方面又助长罪恶的集体无意识。一定要明白,假如不改变恶的文化土壤,贪污、犯罪、堕落、无底线等负面现象,就必然会层出不穷。人类社会的明天,更是令人担忧。

4.不要把愤怒与暴力当成良知

眼下,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各种媒体、各种信息、各种污染、各种浮躁,让我们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把我们挤压得喘不过气来,我们的心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旧日的情感,随着传统的逐渐流失,变得淡漠、疏离,人与人的关系也变得脆弱、紧张。在不安、恐惧、贪婪、愤怒等负面情绪的笼罩下,人们的灵魂变得沉重和焦躁,不断走向死亡。

好多人都明白,是欲望导致了这种变化。然而,能超越的人不多。很多人宁愿这样活着,渴望世界有一天会改变,也不愿升华自己。因为,他们不知道人类还有另一种可能。流行观点也在不断传递一些助长欲望的信息,污染着、误导着人类的心灵。比如,他们不断用一种强烈的分别心,将某些暴行和贪婪合理化,让人们理直气壮地追求那些东西。其中最为明显,也最容易让人走入误区的,就是对战争和民族主义的歌颂。

流行观点总把战争狂们称为“伟人”和“英雄”——例如成吉思汗和拿破仑——他们根本不在乎这些人对其他国家与民族的剥夺和侵略。他们在歌颂这些“伟人”和“英雄”时,总会用到“征服”这个词。征服是什么?是屠杀,是掠夺,是奴役,是用强大的军事力量,强迫另一个群体服从自己。这样的暴行,却被成千上万人崇拜,多么荒谬?每一个崇拜这种暴行的人,或发现这种暴行能得到崇拜的人,都会渴望征服别人,打败别人,因为,他们想要获得别人的认可、崇拜,甚至敬仰。于是,这个世界才会渐渐远离善,远离包容,远离尊重,远离平等,远离和平。矛盾的是,好多人都像爱护生命、保护孩子那样,守护着这种错误的价值观。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让自己得不到尊重、不能被公平对待的,正是这种荼毒人类心灵的精神毒药,不仅仅是某些特定的人类,或某种特定的社会现象。

大家想想看,如果日本人不认为大和民族优于其他民族,如果没有那种侵略文化,如果没有那种强大的暴力资本,二战时,他们又怎么会侵略别的国家,怎么会有南京大屠杀?诸如此类的行为,都是民族主义发展到极端的必然结果。

所谓“民族主义”,只是一些对立的概念,跟其他对立概念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比如,企业家与打工仔,领导与下属,男人与女人,人类与动物等等。但不同的立场,会导致利益的冲突,让我们变得功利,不断盲目角逐。这时,我们会不由自主地陷入贪婪、仇恨、嫉妒等各种烦恼,痛苦由此而生。国家主义也是这样。当一个国家充满功利与分别时,就有可能挑起争端,甚至发起战争。例如,当年日本人发现中国地大物博,生起贪心,才会在“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等冠冕堂皇的理由下,掠夺中国的很多东西。

所以一定要明白,不管有什么理由和借口,所有争端和纷争的根源,都是人类的分别心。所有意识形态也罢,各种不同的宗教与流派也罢,都是分别心导致的。分别心将人类这个整体分割为各个区域、民族、国家、角度、立场等对立概念,故而人类至今仍不能和平共存。换句话说,如果消除了分别心,欲望和罪行就无从滋生了。所以,要从根源上解决人类的痛苦与烦恼,就不能以暴力对抗暴力,也不能以愤怒压制暴力。

即使我们不讨论政治、国家、民族、种族等话题,回到老百姓的生活中去,也会发现诸多分别心导致纷争的痕迹。比如,利益冲突能轻易引起好友、恋人、亲人间的误解、隔阂,甚至让无数个看似牢不可破的整体,在刹那间分崩离析。这是多么可怕。

为什么分别心能产生这么大的负面作用呢?因为,它会让我们生起执著。当我们执著一些东西时,就会反抗可能让我们失去它们的一切。其实,每个人都应该明白,不管反抗也罢,不反抗也罢,无常都会存在。就像每个人都免不了生老病死一样,世界也在哗哗变化着。我们拥有的一切,我们的想法,包括我们的欲望本身,都不会始终维持原状。就算没人跟我们抢点什么,我们也留不住任何东西。

比如,一辈子的朋友很少,就算有,也迟早要面临生离死别。恋人、亲人也是这样。再比如,有些人千辛万苦地爬上一个很高的位子,结果没怎么享受就退休了,或者突然就死了。这时他才发现,一辈子追逐的东西,就算有一天真的追到了,也不会永恒,更不属于自己。成吉思汗就是这样。他临死前才明白,自己虽然灭国四十,但最后仍然一无所有。大海一样的金银马上就会换了主人,成千上万的美女很快就会找到新的男人,大汗的地位马上会被别人取代,征服过的国家也会很快易主……哪怕他曾经征服整个世界,到头来,也只拥有四块棺材板的空间。世界就是这样。不管你多么强大,都赢不了无常,赢不来永恒,逃不过“成住坏空”的规律。

你想想看,中国有过多少次改朝换代?领土范围又发生过多少次变更?除了屠杀人类的罪恶,那些所谓的强者留下了什么?当然,很多人都不把成吉思汗们当成罪人,反而把他们当成英雄,甚至一个民族的骄傲。这就是人类的堕落。

大家根本不知道,在成吉思汗那个时代,无数孩子失去了父母,无数母亲失去了儿子。即使孤儿寡母们的眼泪像大海般流淌,哭声像幽谷的夜风般凄厉,也没有挡住蒙古人的贪婪。蒙古人的铁蹄把大量的人类踏成肉泥,鲜血淹没了地上的小草,尸体遮住了每一寸土地,那是多么惨绝人寰的场面?但这样的罪恶,这样的悲剧,却被后人们当成英雄事迹来敬仰,就连毛 泽 东也将其视为“一代天骄”。为什么?仅仅因为成吉思汗很强大,没人能战胜他,也没人能阻止他。现在,如果有谁连续杀上三个人,就肯定会被大家视为“冷血凶手”,那么,成吉思汗又伟大在哪里呢?明白了这一点,你就会理解我为啥在《西夏咒》中有那些议论性的文字。

当你纵观历史,放眼人类时,就会发现,所有崇尚强权暴力的人,不是变成暴君、暴徒,给人类带来灾难,就是沦为强权暴力的奴隶与牺牲品。无一例外。

所以,如果你真想为世界做点什么,就不要满足于一腔热血。你要消除分别心,锻炼出一颗独立、超越、清醒的心。否则,你就会把情绪与偏见当成良知,把尿布当成旗帜,助长时代的无知。换句话说,我们不要用愤怒、贪婪、仇恨、偏执、冲动应对世界,要清醒一点,再清醒一点,超越混乱的流行价值观,站在世界、人类,甚至宇宙的坐标系上反观人生与行为。不然,我们就会以“善”的名义,把世界变得更加糟糕。

5.肯定欲望,不如弘扬大善的心与行

中国人为何不能凝聚成更大的力量?因为,很多人考虑问题都从个人利益出发。比如,大家都说中国人很有人情味,很热情,但你仔细看看,一些人的人情味、热情、关心、爱护,仅仅局限于自己的孩子、家人、亲戚、朋友这样的小圈子。对于其他人,他们大多是不管不问的。

去年,有个孩子被同一辆车两次碾压,后来又被另一辆车压过,前后有十八个路人经过,其中有个女人还带着孩子,但他们都没有伸出援手。这实在令人寒心。但这已不是特例了。这说明,我们的社会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每个人都不能继续忽视下去了。我们一定要明白,这不只是那些路人的问题,也不只是那两个司机的问题,而是我们每一个人的问题。

例如,自己的利益被损害,或自己的东西被弄坏时,一些人就会很不高兴,甚至恼羞成怒,但别人的东西或公家的利益遭到损害时,他们却漠不关心,自己也会损公利己。而且,他们对陌生人的困难毫不同情,就连一个微笑、一声问候都舍不得给。还有一些人,把自己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到公共场合却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破坏自然环境,甚至千方百计地占有公共资源。

这样的例子很多,它们都体现出大部分人自私的一面,但人们总会忽略这些东西。因为,现代人衡量人与事物的标准只有一个:对我是否有利?对我有没有好处?习惯了这一标准的人,就会觉得这样的行为非常合理。其实他不知道,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社会利益、民族利益是息息相关的。很多东西看似与我们无关,却往往会反过来作用到我们自己身上。

2008年汶川大地震爆发后,一次网络访谈中有人问我,人们为啥不从唐山地震中接受教训,还要继续那些豆腐渣工程呢?我告诉他们,对此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每个觉得公共道德跟自己无关的人,都可能成为不负责任者的牺牲品。也许,那个不负责任的豆腐渣工程监工者,这次就有亲人死去。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该维护公共道德,不要认为所有问题都是别人的错。

评价一个人的行为时,我们不能单纯从小我、私我的角度出发,不能说他对我有利,就是好的,他伤害了我的感情,就不好。我们要把他的行为放到更大的坐标系上,放到社会、历史、人类的高度上评价。看看他是否先公后私,是否对社会产生了好的影响,是否给更多的、更有需要的人——哪怕是陌生人——送去了温暖。这样的评价标准,或许会更客观、全面、准确。如果单纯从个人利益的角度出发,就容易看小、看低、看不清。比如,有的人为了利益自己的家庭,伤害了好几个家庭;为了利益自己的爱人,伤害了很多人。那么,对他的家庭和爱人来说,他无疑是伟大的,对他伤害的那些家庭、那些人来说,他又是自私的。反之亦然。那么,我们又该如何衡量他的行为呢?同样道理,有的人为了自己教派的利益,伤害、诋毁、攻击其他教派,他的行为又是伟大的,还是自私的呢?所以,我们必须上升到一个更大、更高的参照系,才能客观地衡量和评价一些东西。

当然,趋利避害是动物的天性,人类也不例外。所以,对于人性的自私,我们不必完全抑制,但也不能过于张扬。因为,人类的自私、贪欲如果得不到合理的节制,就会给整个人类带来很大的伤害。而且,比起一般的动物,人有更高的精神追求、更高尚的品格。所以,我们的社会不能过于肯定欲望,应该更多地推崇、弘扬一种大善心、大善行,这样才有利于大众的生存和发展,最后,也必定有利于每个社会个体。

大善心,大善行,就是我所说的“大功利”,也是功德和利众的合二为一。

作为一个作家,我的功利心,就是让世界因我的作品变得更好一些。有了这样的功利心,我才会一直成长。这属于大功利。但有些人不是这样,他们把写作当成谋生、升官、发财的工具。换句话说,他们只想满足个人的私欲。这属于小功利。当然,这也无可厚非,因为谁都得吃饭,在法律和道德许可的前提下,我们允许任何人按他自己的选择生活。

小功利的特点是,你还没走到一个很高的层次,就会失去继续前进的动力和勇气。因为,这时你会面临多种选择,前方会出现很多条路。没有更高目标的指引,你就会轻易迷失,选择那条放松、向下、堕落的路,以至于停滞不前,甚至不断退步。所以,追求小功利的人,难有大的人生格局。追求大功利者不一样,他们有着不同的人生标杆。他们对自己的要求很高,总会放弃坦途,选择那条利益众生的路。因此,他们总能朝着真、善、美的大方向走去。

无论古今中外,真、善、美都代表了人类最终极的向往。而且,它们永远代表着发展的主流、时代的主流。

所以,我们一定要守护自己对真、善、美的向往,要珍惜身边点点滴滴的真诚和善良,要珍惜一个个代表了大善、真理的“火把”,要发现生活中的那些闪光点。一定要明白,真、善、美的火苗传递了几千年,至今仍没熄灭,说明我们的社会需要它。这是人心所向,也是人类的共同希望和向往。

每个人都有美好的向往,都有善美的心,关键是我们如何引导,才能让每个人的心都焕发本有的光明,照亮这个世界,而不是一味地沉浸在黑暗里。中国传统文化也罢,人类文明也罢,都有很多好东西。打碎它,失去它,很容易,但你要想找回它,重建它,却是一个非常艰难、漫长的过程。所以,我们必须珍惜优秀文化中那些美好的东西,把它传承下去,让它继续利益这个时代,以及接下来的每一个时代。

6.没有文化的慈善,难以传承

有人问我,善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底线,为何在现今社会,却很少有人在公开场合谈善、谈奉献呢?

我告诉他,几千年的文化既是宝藏,又是包袱,良莠并存,泥沙俱下。全球化、信息化、城市化,又把各种价值观、文化思潮、意识形态搅在一起。这时,我们特别需要冷静、清醒、反思。

封建糟粕的流毒,“文革”带来的后遗症,商品经济的冲击,让很多人的精神殿堂倒塌了,陷入信仰危机。我们的善文化,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摧毁。很多人已经不思考这些东西,主动把自己降低到动物的层面,只追求物欲。甚至,当我们平时谈善、谈奉献时,有些人还会瞪着吃惊的眼睛,像看怪物似的看着我们,把我们当成伪君子或欺世盗名之徒。

这种心态很可怕,但这种倾向已经非常严重了,如果再得不到纠正,我们的社会就要付出惨痛的、不可挽回的代价。所以,我对自己写作的要求——也是我对自己的要求——就是:大善铸心,文以载道。

我接触过一些中小企业主,他们虽不乏慈善意识,但其慈善,仅仅停留在捐钱捐物阶段,还没出现形而上的升华,也缺乏大文化的眼光。其实,慈善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精神和境界。它的本质,仍然是文化。如果有慈善的行为,心里却没有善,也缺乏善文化的熏陶,他们的慈善,就会停留在商业企图的层面,相当于另一个领域的买卖。这样的慈善事业,是做不大的。

例如,有些人给学校捐钱盖楼,会提出刻上名字等要求。因为,那些“慈善家”想依托这种方式得到永恒。但他们不知道,这个世界是无常的,无论你造上多么坚固的建筑,也经不起一场地震和大火。有时,不需外力,一些人的负面行为本身,就会降低自己善行的价值。比如,华东师大的“宋××楼”,捐助者捐款一百万,本想借此楼名垂千古,谁知他强奸女员工的行为一曝光,此楼的名字就遭到许多师生的反感,大家纷纷要求更名。可见,单纯的金钱参与,是不可能令他名垂千古的。要想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就需要人格和文化的支撑。只有文化,才能建立一种超越时空、不会被岁月毁去的价值。

所以,每个企业家都必须明白,慈善最大的受益者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因为,慈善能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但是,没有文化的慈善,是很难传承的。不能传承,慈善就难以上升到事业的高度,仅仅是一种很快就会过去的行为,也不一定能产生很大的作用。要想让它成为事业,并传承下去,就要具备四个要素:慈善文化哲学、慈善文化礼仪、慈善文化组织、慈善文化行为。

什么叫“慈善文化礼仪”?就是慈善的形式,比如慈善日、基金会等等,这些形式能承载精神和内容。这一点跟宗教一样。为什么宗教有传承?因为它有形式和仪式。为什么其他文化——比如企业文化——难以保留?因为它没形式和仪式。所以,无论在宗教修炼上,还是在事业上,都不要偏废形式和精神的任何一方。

谈到“慈善文化哲学”,就必须提到台湾的一个慈善组织——慈济。其创始人证严法师提倡当下帮助别人。如果一种文化缺乏这样的哲学、这样的精神,它就不会有传承力,很快就会消失。假如一切善行都依托人的肉体存在,它就是有限的。人活着,善行就存在;人死了,善行也就结束了。因此,如果希望善行能一直延续下去,就必须建立一种能被传承的文化。

东莞举办首届“问路民间慈善”主题论坛时,慈济的一位朋友播放了一段纪录片。片中谈到,慈济在甘肃一些常年干旱的地区,挖了很多水井。大家可能不知道,这对甘肃人来说,有多么重要。在甘肃人心里,下雨是非常吉祥的,他们甚至认为,如果一个人梦到水,就意味着他要发财了。可见,水在我们那儿是多么的宝贵。所以,看到那一幕时,我很感动。我觉得,慈济人的行为,包括他们倡导的那种精神,确实给那块土地带来了无数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因此,慈济人在短暂的人生中,在巨大的虚无中,建立了一种存在。我们也罢,我们的子孙也罢,一旦想起这样的存在,就会觉得非常温暖。因为这份温暖,每一代的人类都会把这个行为、这种精神传递下去,让一代又一代人受到感动,得到鼓舞,那么,这种文化就实现了传承。时间会消失,行为会消失,但这种东西消失不了。所以,它在虚幻中建立了一种不朽。

这种文化,就是我一直提倡的大善文化之一。它是一种对整个人类、所有生物都有好处的文化,不仅仅局限于某个国家、集团和群体。其特点是,它有一种大爱,一种没有任何条件的爱。它不仅仅爱自己的家人、朋友、伴侣,和身边的人,也爱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类,甚至生物。我们的老祖宗称之为“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不过,在这个时代做慈善,光有大爱,还不够,还必须有顺应时代的世间智慧。比如,你要知道怎么把慈善事业运作起来。

东莞的一些民间慈善家一直在探索这类问题,参与慈善论坛时,一位记者也问我,民间的慈善力量如何处理与政府的关系?在现在的情况下,政府可能会担心民间慈善机构良莠不齐,也担心民间资金被用来投资或挥霍。我说,慈善是民间的,也是政府的。但政府搞政府的慈善就行了,民间的慈善,只能由民间来搞,二者各有偏重,相得益彰。他们各自关注不同的群体,发挥各自的作用,相互补充,社会才会更和谐。为了解决信用的问题,民间慈善机构也可以邀请媒体参与,将慈善事业透明化、公开化。但一定要注意,在这个过程中,媒体不仅负责监督,还要参与。媒体的参与,是民间慈善机构赢得公信力的重要手段。因为,真正的好媒体,是社会的良心,社会的慈善,良心是不能缺席的。

比如,东莞的“助学大王”张坤先生就曾遇到类似的困惑。虽然他很公正,也很无私,但社会不知道,社会觉得他无法做到透明,就心存怀疑。这时,无论他伤心也罢,慨叹也罢,辩解也罢,都起不了什么作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一种当代的方式来解决。例如,他可以邀请一个有远见、有公信力的媒体一起做事。一旦有了媒体的参与,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在这个时代,无论做什么事,媒体参与都非常重要。所以,我希望有更多媒体跟民间慈善机构携手,多做一些有益社会的事情。

7.善念造出的牢笼,同样需要打破

有一次,一个孩子对我说:“传播大手印文化不容易,因为,现代人对一切有关慈善、信仰的话题都很敏感,容易产生不好的猜想。他们会用自己的想象,把你的很多行为功利化。所以,你肯定会碰到很多困难,很多难以逾越的坎。”

我告诉她,没关系,我只是在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别人有什么回应,都跟我没关系。需要的人,自然会从我的行为和话语中,得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得不到也不要紧,他们觉得快乐,也很好。我不觉得有什么困难。就算真的遇到一些困难,我也会继续做下去的。不过,世界很奇妙,只要你真心付出,就总有人会感受到你的诚意和善意。比如,我跟这个小女孩只聊了不到两个小时,但她会替我考虑很多东西。为什么呢?因为她相信我,觉得我做的事情很有意义。

世界就是这样。所以,你不要觉得自己会遇到多少困难,更不要把困难看得太实在。困难也罢,不困难也罢,都会很快过去。对你来说,事情的结果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在做事的过程中成长,实现自己的价值。而且,你的价值不只体现在结果上,更体现在你的态度、姿态与选择上。只要你享受做事,真诚付出,世界就会用它的方式回应你。其他东西,你就算强求,也求不来的。所以我常说,你只管付出,莫问收获。

当你做到这一点时,就会发现,所有困难,都会让你更明白这个世界。它在想什么?它需要什么?然后,你可以关怀它,帮助它,但不要在乎它。因为,世界在乎你的行为也罢,不在乎你的行为也罢,都不要紧。你属于你自己。你做的一切,仅仅在实现你自己的价值,在圆满你自己的人生,在实践你自己活着的意义,跟世界没有关系。世界不必迎合你,你也不必迎合世界。你一旦迎合它,在乎它,就会变成它的奴隶,被它控制。它满足你的期待,你就会觉得快乐;它不满足你的期待,你就会觉得痛苦、失落。你的心不属于自己。

所以,我们不要做世界的奴隶,要做自己的主人,要拒绝那些自己不需要的东西,守住那些自己必须守住的东西。在所有的生命中,都要明白自己为什么活着,守住自己活着的理由。然后,放下过去,放下未来,在每一个当下,做你该做的事情。这就是大手印文化与日常生活的一种基本结合。

比如,如果你活着的意义,是成为一个有价值、有贡献的作家,就好好修炼你的人格,同时进行必要的文学训练,补充必要的文学营养。不要在乎自己投过多少次稿子,被人退过多少次稿子,更不要在乎自己什么时候才能成功。你只管做好当下的事情,一天一天浇灌你这棵小树苗,一天一天沐浴在真理的阳光下。有一天,你吸收了足够的营养,成功自然就会降临。

好多朋友或许也是这样,但他们将目标定得比较低。他们可能觉得,随便找一份工作养活自己,然后待在家里,静静地享受一杯茶,享受一段音乐,就会生活得非常惬意。可我不是这样。很小的时候,我就为自己设定了一个目标:要在有限的生命中,留下一些不会随着肉体消失的东西。于是,我就有了一个选择的参照系:不会随着肉体消失的东西,我便守住它;反之,我就毅然地放下它。所以,我总能轻易作出一些别人觉得艰难的决定。

有些人或许觉得这个理念过于简单,不像他们想象中的真理。所以,有时,真理也会穿上一件貌似“真理”的衣服。但你要明白,真理其实是质朴的。不管你用什么语言去表达它,用什么形式去传递它,其核心,都是最简单的。它就像水晶,晶莹剔透,什么颜色也没有,但每个切面都能反映出光明。尤其在一些根本性的问题上,如果你能遵循那简单、质朴的真理,坚定地守住它,它就能影响你的一生。至少,你的人生必定会更充实,更自由,更少遗憾。

我说的自由,是一种无需任何依靠的自由。它来自心灵。只是,很多沉迷于物质的人,不一定这么想。他们从心底里认为,没有身体的自由,心灵的自由就是自欺欺人。所以,他们希望改变世界。但大手印文化告诉我们,我们无法控制世界,无法控制别人,我们真正能控制的,只有自己。

如果我们强求世界实现我们的愿望,就肯定会失望,因为世界的本质是善变的。例如,某种福利可能会取消,某种法律可能会取缔,某种规则可能会改变,某种情怀可能会消失。这时,你该怎么办?我们期望世界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但它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心满意足。因为资源是有限的。那么,不能满足欲望的人怎么办?他们能得到自由吗?一些人更强大,更善于满足自己的欲望,就肯定会有另一些人更弱小,没有足够的能力实现自己的愿望。那么,难道后者就必须承受痛苦、失落和无尽的等待吗?他们的快乐和自由,又到哪里去寻找?

我告诉大家,在西部大地上,有很多处于弱势的百姓,他们脸上充满了淳朴的笑。这种笑,是发自内心的,不是装给人看的。你越是跟他们相处,就越会发现,他们是真的快乐。这种快乐朴素、简单、干净,没有一丝伪装,但又强大无比。因为,他们的精神世界很富足。有了满足的心灵,他们就是自由的。他们有足够的力量,去选择自己需要的,拒绝自己不需要的。这是一种质朴的智慧,它建立在追求高尚人格的基础上。

西部有好多老百姓不追求金钱名利,只要求自己知足、做个好人,尽量帮助别人。所以,虽然西部很穷,但老百姓在彼此的帮助下,渡过了好多难关。你只要深入西部农村,听听老人们讲讲过去的事情,就会发现,那片贫瘠的土地,藏着许多足以令现代都市人动容的智慧。

但令人遗憾的是,随着全球化浪潮和功利主义的席卷,这样的美德,甚至在西部农村那么偏远的地方,也渐渐被消解和遗忘了——我在小说《白虎关》中,就记录了西部农村在市场经济冲击下的一些转变——现在的一些农村人,不像以前那样互相帮助了,凉州贤孝那样的大善文化,也因形式的老旧,渐渐从现代人的生活中隐去。若干年后,假如这些优秀文化完全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我们的社会,我们的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子?说不清。因此,我总是借助一切渠道,传播大手印文化,也总是鼓励有识之士一起传播大手印文化。当然,大家也可以传播别的文化,只要它向往善,承载了有益人类、有益世界的真理,就很好。

不过,有些人不一定理解这一点。他们认为,大手印文化是消极的,是虚无主义的一种演化。其实不是这样的。大手印文化从不回避社会现实,也不回避苦难。它提倡实践者训练出一颗镜子般清明的心,能观照到世上一切,包括一些非常丑陋的东西,但它不为所动。这种“不为所动”,不是冷漠,不是懦弱,不是麻木,更不是动物冬眠般的迟钝,而是明白后的释怀和放下。

听过凉州贤孝的人都知道,它充满了苦难意识、人民立场和利众精神。通俗地说,它是一种“多情”的文化。不过,这里的“情”,不是男女间的情 爱,而是一种大悲悯。众生的苦难无论多么细微,都会令大悲者感同身受,但他们不会失去心灵的宁静。他们会在放下的同时,尽心尽力地入世做事。

至于做事的方式,每个人都可能有所不同。有的人会选择物质,有的人会选择精神,我觉得都很好。我自己,也会随缘地选择任何一种。身边有些向上、向善的孩子需要物质帮助时,我就尽力帮他们一把;有些人希望我解答一些心灵层面的问题时,我也会随缘告诉他们一些东西。我只管提供助缘,不计回报,也不计结果,因此总是快乐无忧。如果你们也能做到这一点,就会像我一样,活得逍遥、自在、明白、快乐,同时也能实现你们活着的意义,创造一种能留下去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