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40岁男人必读书
14909100000016

第16章 办事有心计

学会办事并不难,难的是是否用心。善于成事也不难,关键在于懂得窍门。具备了办事的智慧和艺术,人生之事就可以办得圆满,做得令人叫绝。

1.调动潜能,想新点子办愁事

真正的办事高手,通常在借鉴、学习并融会贯通各种办事绝活之后,自己再创新出与众不同的“独门绝活”。如此办事,焉会愁乎。

许多人羡慕那些办事高手,因为无论多么发愁的事情,到了他们手里无不迎刃而解。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成为办事高手的机会,只是我们从未察觉自己也具备了这些潜能。

如果你观察一下那些办事高手,就会发现他们几乎都具有几个共同的特征:

不论学历高低与否,通常情况下,他们都有非常丰富的知识。

他们反应灵活,有很强的处理问题的能力,常常能够出奇制胜。

他们具有博爱的精神,经常帮助别人解决烦恼、痛苦,并且替别人制造快乐和喜悦。

而我们一般人是否也具备了这些特征呢?有。只是我们大多数人一直没有好好地去挖掘自己的这些特征,或者根本不知道如何发挥自己的这些潜能。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一个正常人大约拥有一千亿个脑细胞,然而,可惜的是,平常这些脑细胞只有10%在为我们工作,其余的90%都在睡觉。也有的科学家指出,大多数人一生中已经开发的潜能只占了5%左右,还有95%的潜能都未能发挥。想想看,人一辈子都在办事,结果只动用了5%的能量与智慧,这是多么大的浪费。

那么是什么原因阻碍了我们呢?根据行为心理专家们的说法,一般人大都受限于自己的习惯领域,而这些习惯领域往往也就变成了我们的束缚,使我们无法超越自己。

有没有办法打破这些习惯呢?有,而且一点都不难,关键要看你运用得好不好。

一是虚心学习,永远把自己放在更低的位置上,当更多的人成为你的老师时,你的习惯领域自然就会更加宽广。

二是站在更高一层思考,把注意力放在不同的角度,就可以看得更远、更广。

三是改变想法,改变心情,处理事情就会越来越灵活,越来越有适应力。

请看下面一则故事:

有一只大象,力气很大,几个大汉怎么也制服不了它,在他们眼里,制服大象成了犯愁的事。但是有一个小孩子,只用了一根简单的绳子,轻而易举就拴住了这只大象。人们很好奇,就去研究是什么原因。后来人们发现,原来这只大象从小就被人用铁链子拴惯了,当时的小象力气毕竟不如现在这么大,任凭它怎么挣扎也动不了。长大以后,这只大象只要一看到绳子一类的东西就害怕,觉得自己被绑得动弹不得。

你觉得这个故事有趣吗?你可曾想过自己是不是也像那只大象,被一些从前的习惯层层捆绑,对太多的事认为“理所当然地这样去办”,而不认真思考背后的“为什么”。结果,这些反而都成为你挣脱不掉的最大包袱。

不必羡慕那些办事高手,别忘了,其实你和他们一样,都拥有一千亿个脑细胞,只要设法多打开一点,哪怕是多个1%、2%,都会增加更多的能量与智慧。

试试看,说不定下一个“办事高手”就是你!

欲想办成愁人的事,就需要调动自我的智慧潜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调动智慧潜能的前提,就是要有办好愁人之事的信心。

2.以迂为进,绕个圈子好办事

远行之人,前有高山挡路、石头绊脚,自然会想办法绕过去,或动脑筋另辟蹊径。这种做法应用在办事中,便是绕着圈子达到目标。

在办什么的事时候,有些话不能直言,便得拐弯抹角地去讲;有些人不易接近,就少不了逢山开道、遇水搭桥;搞不清对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就要投石问路、摸清底细;有时候为了使对方减轻敌意,放松警惕,便只能绕弯子、兜圈子,用“顾左右而言他”的迂回战术,将其套牢。

生活中不少男人是“直肠子”,“一根筋”,为人处世“不撞南墙不回头”,十头公牛也拉不回来。这种男人办事时时时处处受阻,自己却不明白到底是为什么办事这样难。这样的男人最该学点迂回术,在遇到不如意的事时,不妨让自己的大脑多几个沟回,肠子多几个弯弯绕,神经多长些末梢。

一言以蔽之:绕几个圈子能保证你在人情关系中把想办的事办好。

明代嘉庆年间,“给事官”李乐清正廉洁。有一次他发现科考舞弊,立即写奏章给皇帝,皇帝对此事不予理睬。他又面奏,结果把皇帝惹火了,以故意揭短罪,传旨把李乐的嘴巴贴上封条,并规定谁也不准去揭。封了嘴巴,不能进食,就等于给他定了死罪。这时,旁边站出一个官员,走到李乐面前,不分青红皂白,大声责骂:“君前多言,罪有应得!”一边大骂,一边打了李乐两记耳光,当即把封条打破了。由于他是帮助皇帝责骂李乐,皇帝当然不好怪罪。其实此人是李乐的学生,在这关键时刻,他“曲”意逢迎,巧妙地救下了自己的老师。如果他不顾情势,犯颜“直”谏,非但救不了老师,自己怕也难脱连累。

这个方法的使用真是巧妙至极。李乐不懂得人际之间“圆滑当先”的道理,离自己的学生还差了一大截。要知道我国传统文化,是很讲究绕圈子的。

著名幽默大师林语堂总结中国人求人办事,像写八股文一样。遇到非常难办的事,要像做八股文那样讲究起、承、转、合。大概可分为四段:

(1)谈寒暄,评气候

诸如“尊姓”,“大名”,“久仰”,“夙违”及“今日天气如何”皆属于此类。林语堂称之为气象学的内容,其要在起“来则安之位安而后情定”的作用,即联络感情。这些内容在人们的生命空间中确实也有很大的共同性,不至于遭到抗拒。

(2)叙往事,追旧谊

要从大众皆有的生命空间过渡到彼此较为特殊的那一块,是深入的过程。林语堂戏称之为“史学”。“也许有你的令侄与某君同学,也许你住过南小街,而他住过无量大人胡同,于是感情便融洽了。如果,大家都是北大中人,认识志摩、适之,甚至辜鸿铭、林琴南……那便更加亲挚而话长了。”这一段做得好,双方感情可能会有真正的融洽。

(3)谈时事,发感慨

“感情既洽、声势斯壮”,于是便可联手出击,可进入侃的境界。纵横的范围甚广,“包括有:救国策,对于古代三王草将诸政治领袖之品评等等。连带的还有追随孙总理几年到几年之统计。比如你光绪三年听过一次孙总理演讲,而今年是民国二十九年,合计应得三十三年,这便叫做追随总理三十三年。”这一段做得好,感情更为融洽,声势又壮,甚而至于相见恨晚,到了两肋插刀的程度。至此,可认为到了陡然下笔,相机言事之际。

(4)告来意,求办事

可客气地起立,拿起帽子,然后兀而转来道:现在有一小事相求。先生不是认识某某吗?可否请写一封介绍信云云。这一段要自然随意,不给对方造成很大的压力或使对方觉得自己该欠他多大人情。而是要利用前叙铺垫,陡然收笔,总结全文。

摸清对方底细,才能采取合适的求助方法,这也是办成不如意的事的诀窍之一。

40多岁的男人办事情就怕硬来直去,这样做根本无法把事办成。先把铺垫做好了,事情就能圆满解决了。

3.借助靠山,壮大自己的办事实力

对于一个40多岁的男人来说,办任何事光靠个人的努力未免显得势单力薄,如果能够为自己找到一棵可以遮风避雨的大树,办事便易如反掌了。

烈日当头,为自己找到一棵乘凉之“树”,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挫折与烦恼。当然,如果你本身天资过人,勤奋有加,那你可以说,“我不必依靠他人,我要靠自己的努力来把事办成功”。这当然是最好的了,但这种做法在生活中是不现实的,也是难以实现的。倘若你本身就能力有限,为在办事中减少挫折,那不妨找棵大树靠靠,自然把事办成。

不过,要找到一棵可以依靠的大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虽然你看上了某个靠山,但对方可能却不一定愿意提拔你、照顾你。你必须在和他往来之间,让他了解你的能力、上进心、人格、家世和忠诚,也就是说,让他能够信赖你。这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一过程可能需要半年、一年,也有可能更漫长,而你不仅要好好表现,还要在难熬的岁月中等待机会,经受“靠山”对你的考验。

另外,如果有一日你和你的靠山分开了,这时你要和他保持联系,如果他一时境遇不佳,你也应及时关心、帮助他,否则你和他的关系就会中断。如果你对他漠不关心,那他一定会感慨当时错看了你。当他“复出”时,有好的机会也不一定会想到你。

不过,你在选定靠山之前,要考虑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人才是你的靠山,这可是最重要的问题。以下几个方面可供参考:

(1)功成名就的人

功成名就的人也许离你很远,除非你有特别的表现,或者你的某些长处正好被人看中,否则你再怎么“跟随”他,他还是看不见你!

(2)有能力、有潜力的人

有能力、有潜力的人可能是最好跟随的人,他们是“潜力股”,一时看不出效益,如果长期做下去必有收获。但有能力、有潜力的人也不一定时刻飞黄腾达,人的机遇是很难说的,所以你要无怨无悔地跟!

为了把人生中的各种事办成,从现在开始,好好寻找一位靠山,找到一棵树乘乘凉。不过你们之间最好能从利益相关的层次逐步提升到情感和道义的层次,这样你们的关系才能长久。

需要提醒的是,当你找到自己的“靠山”后,不能事无巨细完全倚仗他人,你还须自己努力,只可偶尔利用一下他人提供的条件。

4.办事留有余地,避免陷入尴尬

40岁的男人办事太实不免流于机械呆板。其实,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完全可以做到可进可退,游刃有余;如果板着面孔,凡事都一本正经,不仅容易误事,而且还可能会让人陷入尴尬的境地。

很多事情在求人帮忙时,并不一定采用郑重其事的方式。因为这种方式显得过分重视,容易在彼此间造成心理压力,一旦被否定,自己会感到下不了台,而出现尴尬的局面。而如果在办事过程中,利用适当时机,伺机提出自己的问题,给人的印象是并未把此事看得很重,即使不满足也没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

一位40多岁的推销员在与某厂长谈判。谈判告一段落时,推销员向对方提出:“顺便问一句,你们厂要不要人?我有个同事想到你们这里来工作。”厂长说:“我们厂的效益不错,想来的人很多。可是目前我们一个人也没有进。”“噢,是这样。”在对方的否定答复面前,他一点也没有感到尴尬,但是已达到了试探的目的。

试想,如果一开始就以郑重其事的态度向对方提出这个问题,但却遭到对方的拒绝,那现场的气氛就可想而知了。

赵军随同厂长去拜访一位有名望的书法家,在谈完正事之后,赵军乘机说:“万老,我很喜欢您的字,如果您在百忙中能给我写一幅,那就太好了。”万老说:“近来我身体不太好,以后再说吧!”很显然这是在拒绝,但是,由于是顺便提出的要求,小赵并不感到尴尬。

很多情况下,蜻蜓点水式地提出某个问题或某种要求往往是自己隐藏在心中的真正意图,但是,由于使用这种轻描淡写方式顺便一说,就使自己变得更主动一些,有退路可走,可以有效地防止因对方拒绝而造成的心理失衡。

轻松幽默的话题,往往能引起人感情上的愉悦;庄重严肃的话题会使人紧张慎重。要有可能,最好能把庄重严肃的话题用轻松幽默的方式说出来,这样对方可能更容易接受。

在当今,谁都希望自己高工资、高职务,可如果向老板公开提出加薪或升职要求,是不是有点太尴尬?而老杨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老杨下岗之后,在一家外资企业打工,在较短的时间内,连续两次提出合理化建议,使生产成本分别下降30%和20%。洋老板非常高兴,对他说:“老杨,好好干,我不会亏待你的。”老杨当然知道这句话可能意义很大,也可能不值一文,他想要点实在的,便轻松一笑,说:“我想您会把这句话放到我的薪水袋里。”洋老板会心一笑,爽快应道:“会的,一定会的。”不久他就获得了一个大红包和加薪奖励。

面对老板的鼓励,老杨如果不是这样轻松回答,而是坐下来认真严肃地提出加薪要求,并摆出理由若干条,岂不太煞风景,甚至适得其反。

办事过程中的尴尬与否,有时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同一句话,用不同的方式说出来会产生不同的心境和不同的氛围。

王某准备借助于好友赵某的路子做笔生意,可就在他将一笔巨款交给赵某的第二天,赵某暴病身亡。王某立刻陷入了两难境地:若开口追款,太刺激赵某的未亡人;若不提此事,自己的局面又难以支撑。

帮忙料理完后事,王某是这样对赵夫人说的:“真没想到赵哥走得这么早,我们的合作才开始呢。这样吧,嫂子,赵哥的那些关系户你也认识,你就出面把这笔生意继续做下去吧!需要我跑腿的时候尽管说,吃苦花力气的事情我不怕。你看困难大吗?要干的话,早一天是一天。”

看他,丝毫没有追款的意思,却还豪气冲天,义气感人,其实他明知赵妻没有能力也没有心思干下去。话中又加上巧妙的提醒:我只能跑腿花力气,却不熟悉那些门路;困难不小还又时不我待。

结果呢?赵妻反过来安慰他道:“这次出事让你生意上受损失了,我也没法干下去,你还是把钱拿回去再找机会吧。”

瞧,一个难题解决了,目的达到了,却没有造成任何不快。这其中的奥妙就在于说话人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技巧,既道出了隐衷,又表现出了对对方的尊重与信赖。

有时还可以把本来应郑重其事提出的问题用开玩笑的口气说出来,如果对方给以否定,便可把这个问题归结为开玩笑,这样既可达到试探的目的,又可在一笑之中化解尴尬,维护自己的尊严。

有一位同事到一个经理家做客,看到经理家有一台彩色电视机,因当时的彩电很紧俏,便想请他帮忙,但又怕人家不给面子,于是就用打哈哈的方式说:“好啊,你们都看上彩色的了,我还在黑白时代呢,能不能帮忙也弄一台,大经理?”经理为难地说:“哎呀,你还不了解行情,现在是一台彩电,要搭十台黑白的呢!……”他见此情形,马上说:“瞧把你吓的,我不过和你开个玩笑,你就是给我买,我也没那么多的钱!”就这样,他适时转弯,避免了遭到拒绝时的尴尬。这种打哈哈的办事方式,真真假假,可进可退,在熟人之间较为多用。

为了给自己留有余地,也为了给别人留有余地,有意避免正面冲突,也是一种灵活的办事方法。

最后需要提出的是,避免出现尴尬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它不过是为了达到办事目的所采取的一种策略性手段。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此,应更多地研究一些在被对方否定情况下,如何运用虚实技巧,争取最后的办事成功。

5.以幽默风趣应对办事过程中的难堪

幽默是一种高超的智慧,幽默需要超人的机智,它是才华学识的爆发,更是平日口语训练的结晶。幽默办事,首先应该有随机应变的灵性,有应对自如的从容。

无论是在针锋相对的谈判桌上,还是在日常交际场合,随机应变的诙谐幽默的语言都可以令对手大为叹服,从而打破令人难堪的冷场和僵局。

乔冠华是一位才华横溢、辩才惊人、幽默风趣、风度翩翩的杰出外交家。

1972年,中美恢复外交关系谈判时,乔冠华与基辛格是双方主要的谈判代表,两人在一些敏感问题上产生了分歧,谈判气氛紧张异常,几乎陷入僵局。一向挥洒自如的乔冠华为了缓和一下气氛,他说:“博士,你是出生于德国,我是在德国获得的学位。从这点上讲,我们应该有共同的地方。可是,在哲学上,我喜欢黑格尔,你喜欢康德。这也许是我们不能取得一致的原因吧?”刹那间,紧张气氛为之一扫,基辛格听后哈哈大笑起来。

在这之后,基辛格对国务院一位工作人员说:“乔冠华这个人很有才华,不好对付。”

在唇枪舌剑、危机四伏、惊心动魄的竞选场上,应对自如的幽默也会帮助竞选者摆脱困境,赢得选民。

1800年,约翰·亚当斯竞选美国总统。共和党人指控约翰·亚当斯曾派其竞选伙伴平克尼将军到英国去挑选四个美女做情妇,两个给平克尼,两个留给自己。约翰·亚当斯听后哈哈大笑,说道:“假若这是真的,那平克尼将军肯定是瞒过了我,他把四个美女全都独吞了!”约翰·亚当斯利用幽默的语言既嘲弄了诽谤者,又使自己得以清白,还让选民弄清了真相,打消了人们对他品质的怀疑,终于当选为美国历史上第二任总统。

在事情面临尴尬时,幽默是一份上好的礼品,能弹去不快,增添人们的欢乐,还能巧妙地摆脱自己或他人面临的窘境。

一次,某君陪妻子到商场买衣服。当挑选到第四件时,营业员已面色不悦。某君心平气和地说:“不是说‘百问不烦,百拿不厌’吗?我们才拿了四次,离一百次还差九十六次,远没达到规定的指标。”营业员道:“你要挑一百次,我们还做不做生意?”某君笑道:“哪能呢?挑一百次我们自己先就累死了。哎,建议你们把服务公约改为十次,我们顾客没有精力完成一百次。”营业员忍俊不禁,终于露出了笑容,从而避免了一场争吵。

总之,幽默常常能变尴尬为轻松,为你融洽气氛、协调关系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在一次中外记者招待会上,一位西方新闻记者问陈毅:“请问,中国最近是用什么武器打下美制U-2型高空侦察机的?是导弹吗?”

对于这个涉及国家重要军事机密的问题,完全可以用“无可奉告”来回答,但陈毅并没有这样说,而是幽默风趣地举起双手在空中做了一个动作,然后带着几分俏皮说:“记者先生,我们是用竹竿把它捅下来的呀!”一句话引得大家哄堂大笑。

用“竹竿捅下飞机”绝对是天方夜谭,是荒诞的,但在当时特定的环境下却不失为一种精彩的回答,既避免了用“无可奉告”而使气氛变得紧张,又产生了强烈的幽默感。

有一年在“香港小姐”半决赛中,主持人问:“请问杨小姐,假若你要在下面的两个人中选一个做你的终生伴侣,你会选择谁呢?这两个人一个是肖邦、一个是希特勒!”这个问题令人两难。选择前者或后者,均有缺憾,明显是一个陷阱。但见杨小姐毫不犹豫地说:“我会选择希特勒。”杨小姐的回答引起了听众和记者的骚动,有人问:“你为什么选择希特勒呢?”杨小姐从容地回答:“我希望能感化希特勒。如果我嫁给希特勒,第二次世界大战肯定不会发生,也不会死那么多人了。”

肖邦是著名的音乐大师,而希特勒则是一个惨无人道的战争贩子。“嫁给希特勒”,谁也没有想到她有如此令人惊异的回答。正当听众极为不解的时候,杨小姐却来了一个90度大转折,使听众不禁对她机警的回答,敏捷的思维,产生由衷的佩服。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哲学家,有一次他和一位批评家相遇。这位批评家是个秃子。秃子一见面除批评苏格拉底外,还对苏格拉底进行谩骂,可是苏格拉底一声不吭。批评家余怒未消地说:“你还有什么话要说吗?”气势咄咄逼人。苏格拉底只是淡淡地说:“没有,没有,我只是羡慕你。”批评家奇怪地问:“你羡慕我什么?”苏格拉底回答:“我羡慕你的头发,它真聪明,早早就离开你的脑袋了。”批评家哑口无言。

苏格拉底用风趣的言语把头发拟人化,并以其聪明,自动离开,来表示对批评家的厌恶。既然他的头发都厌恶他,别人就不用提了。苏格拉底运用幽默的方法让批评家自讨没趣,从而避免了自己在批评家面前的难堪。

在办事过程中,运用幽默应变术定能使你身处困境从容应对,安然渡过难堪和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