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
14913400000017

第17章 国有资本变现的中长期预算

国有资本预算从体系上是变现预算和经营预算的统一,而在编制周期上则应当是中长期预算与年度预算的结合。其中,国有资本变现预算更侧重于中长期预算的编制,通过和年度预算的结合,强化国有资产管理政策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一贯性和连续性,最大限度发挥国有资本预算的宏观调控作用。

一、国有资本变现预算的重点是中长期预算

经济结构调整和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是国有资本中长期预算的宏观目标。国有资本变现预算的中长期规划是对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技术升级政策的具体阐释,它可以避免年度预算的随意性和短期行为,确保国家一些跨年度政策有充足的资金支持,还可以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关于国家经济中长期发展的具体政策信息,有利于促进及引导投资和消费。

1.明确中长期国有资本发挥导向作用的领域和行业

中央多次提出要加快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的步伐,强调国有资本要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领域。但是如何把政策落在实处,如何规划落实政策的具体步骤,还值得进一步探讨。比如,对于关乎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领域究竟如何界定,这些行业和领域界定后在一定时期内是否会发生调整和变化,对此需要国家经济发展规划部门充分论证并提出规划。而在设立国有资本中长期预算后,这些内容将通过中长期国有资本的投向以及投资规模的增减得到更为具体、更为直观的反映。因为,国有资本中长期预算支出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资本的再投入,也就是要列出未来5年度或10年度国有资本投资(标志是产生国有资本增量)的领域和行业,据此投资者和消费者能够较为直观地判断出未来国有资本发挥导向作用的领域和行业。同时,通过国有资本中长期预算对国家经济结构调整政策的放大,增强了政策的透明度,也有助于最大限度地使国家产业政策接受制度内外的监督。

2.明确中长期国有资本退出的领域和行业

国有资本中长期预算在明确未来5年度或10年度国有资本发挥导向的领域和行业的同时,也同样反映中长期国有资本退出的具体领域和行业。国有资本变现预算的中长期目标之一,就是要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实践国有资本有进有退的结构调整方针,同时完成对公共财政预算和社保基金预算缺口的弥补。国有资本的“退”,一条途径是依靠市场的自发力量,使一些竞争能力弱、经营不善、效益不佳的国有资本,通过兼并、拍卖等方式转变形态、优胜劣汰,一般来说这一途径随机性大,收效缓慢,具有较强的不可预见性。另一个途径就是政府有目的、有计划地实现部分经济领域和行业国有资本的退出。这一途径以政策引导为主,带有一定的行政干预色彩,属于国家强制行为。国有资本中长期预算,特别是变现预算,主要规划和反映后一种途径的“退”。如组织一部分国有资本变现,以其收入来实现对公共财政和社保基金缺口的弥补,实现对国有经济的统筹安排;再如,在国有资本中长期预算支出中,有计划缩减或取消一些行业和领域国有资本再投资的数额,也是实现国有资本退出的方式。因此,国有资本变现的中长期预算将充分体现国家经济结构调整方向和产业政策,反映国有资本在未来5年度或10年度重点退出的领域和行业。

3.量化中长期国有资本“进”、“退”的规模

国有资本变现的中长期预算对经济结构调整的贡献还在于,它是一个数值标准,可以量化5年度或10年度国有资本“进”、“退”的数值规模;同时,还可以反映国有资本“进”、“退”的进程表,勾画出现有国有资本存量中长期内在不同领域和行业的增减曲线,坚定民众对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感性认识。一项政策的实施,特别是像国民经济结构调整这样事关国计民生的国家大政方针,能够通过国有资本变现的中长期预算这样一种形式,使之具体化、数字化,应该说既提升了国家政策对民众的亲和力,又方便实现各方面监督从而推进政策的实施。

二、国有资本变现预算中长期收支的编制原则

和年度预算一样,国有资本变现的中长期预算包括收入和支出两个部分。对于国有资本变现的中长期预算来说,首先要明确其收支编制的原则,其次要说明收入的主要来源、收入的额度以及支出的方向、规模。

1.坚持三种预算的统一和平衡

国有资本变现的中长期预算收支编制的一个重要原则是要保证国有资本变现预算对三种预算统一和平衡的促进作用。对于公共财政预算和社保基金预算来说,在当期及中长期都面临着缺口补偿问题。考虑到我国经济发展与改革的特点,变现一部分国有资产来弥补公共财政预算缺口和社保基金预算缺口,具有理论和现实的可能性。应该说,国有资本变现不是转型经济国家特有的经济现象,出于更好地整合社会经济资源、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目的,在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史上也有过较大规模的变现。英国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有过大规模的私有化浪潮,德国在20世纪50~60年代和90年代也分别经历了两次国企私有化高峰。在这些国家国有资本变现的目标基本可以归纳为反对国家干预、追求“小政府”模式,拓展资金来源渠道和减轻政府财政负担,避免国有企业比较优势丧失引起的财政困难等。而在转型国家则目标侧重点各异。以俄罗斯为例,其大规模私有化着眼于从根本上颠覆国有经济、打造一个私有者阶层,重要的特点是国有资本的无偿和平均分配,没有带来相应的财政收入。对中国而言,有二十余年改革开放的成果做基础,今天为国有资本变现确定的目标更具体、更明确,那就是为过去三十余年畸形的计划经济体制买单,为正在进行的社会经济体制改革支付成本,当然这从本质上也是一种开辟资金渠道、减轻财政负担的手段。当前我国公共财政预算和社保基金预算存在着现实的资金缺口,虽然可以依靠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增长弥补一部分,但是一些可能会引发大的公共风险的资金问题已经非常紧迫,如解决国企改制的人员分流安置、建立公共卫生防范机制等等,类似问题不仅关系到经济发展的质量,更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从更深层面上,国有资本变现也具有进一步强化市场经济秩序、发挥产权多元化的优势等效应。因此,国有资本变现是一种负有沉重历史使命的变现,不是简单的“化公为私”所能概括的。在一定时期里,为了处理好国有资本预算和相对刚性的公共财政预算和社保基金预算的关系,国有资本变现预算收入应该是一个可调的变量因素,起到促进三种预算统一和平衡的重要作用。

2.确保国有资本“退而有序”

编制国有资本变现的中长期预算收入要确保国有资本的“退而有序”。对国有资本预算、国有资本中长期预算来说,国有资本变现预算都是其主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意义。特别是对于国有资本变现的中长期预算来说,编制的重点之一就是合理确定国有资本在未来5年度或10年度的变现收入和支出。国有资本中长期变现收入意味着较大规模国有资本的退出,如何做到有序是其中的关键。对“有序”的理解应该宽泛化,在大方向上它应该服从和反映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政策,而在具体操作中,要合理选择退出的领域和行业,合理确定退出规模以及退出方式。因此,有关部门必须充分征求各方面意见,拿出切实可行的变现方案,以规范的产权交易市场为依托,稳步推进国有资本变现的进程。对于国有资本变现的中长期预算来说,需要进行大量的调研论证等前期准备工作,收入的编制和执行中反映的必须是“有序”退出的状态和结果。

3.保持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在中长期的连续性和前瞻性

国有资本预算是反映和执行国家政策的手段。其中国有资本变现的中长期预算在反映和执行国家政策方面具有自身的优势,有利于保持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产业政策的连续性和前瞻性。一般来说,国民经济重大发展项目的资金落实和经济发展规划的资金投入,都属于跨年度预算,仅仅依靠年度预算并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出来。因此,中长期预算的支出重点是要配合政府公共财政预算,规划安排重特大投资项目,确保跨年度项目特别是中长期项目的资金落实,使国家经济结构调整政策和经济发展战略的实现始终有充分的资金保证。此外,保持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连续性,还意味着国有资本变现的中长期预算(当然也包括年度预算)支出所反映的政策应当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和国有资产管理政策的统一,在两者出现矛盾时,国有资产管理目标要服从国家宏观调控目标,不能出现政策“两层皮”的现象。最后,中长期预算支出还要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形势的需要,对一些国家在未来的预期政策和规划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保证国家经济政策特别是经济结构调整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前瞻性落在实处。

三、国有资本变现预算中长期收支规模的确定

实施国有资本变现的中长期预算的另一个重点是收入和支出规模的确定,即在5年度或10年度内国有资本变现所获得的变现收入和相应支出的具体数额。

1.以支定收确定国有资本变现的中长期预算收入

国有资本变现预算在促进国有资本预算、公共财政预算和社保基金预算三种预算的统一和平衡上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国有资本变现预算的支持,在资金的来源上,国有资本预算相对于其他两种预算,收入的刚性较小(在一定范围内),在促进三种预算的统一和平衡方面,国有资本变现预算收入将发挥主要的调剂作用。对于国有资本变现的中长期预算收入的规模,应该采取以支定收,以国有资本变现的中长期预算支出为导向确定实现变现的规模。这主要是因为国有资本变现是一种国家干预行为,其预算收入的规模可以有一定弹性,但是,又不可能无限度地变现国有资本。国有资本变现收入的收缴必须有理有据,因此选择以支定收为国有资本变现的中长期预算的编制导向,即应当根据国有资本变现的中长期预算支出的规模来确定同期国有资本应该变现多少。

2.国有资本变现的中长期预算的收入规模是动态的滚动变化的综观国有资本变现的中长期预算收入的来源,在预算执行中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为:①国有资本评估价格与售价之间的差价。以股权形式变现的国有资本的价值比较容易核算,但是其他形态的国有资本的评估和最后变现价值之间很可能存在较大差距。②国有资本价值不同时点间的变化。在5年度或10年度内,预算编制年的国有资本评估值在执行年很可能发生变化。③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有所调整等等。为把这些不确定性减少到最小,应该参考国外一些国家编制财政中长期预算的经验,对国有资本变现的中长期预算收入规模采取动态的滚动变化的方式,每年的中长期预算收入都应该根据上年的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年度预算收入进行微调。

3.国有资本变现的中长期支出规模以公共财政预算、社保基金预算缺口数额为参考国有资本变现的中长期预算支出应当规划未来5年度或10年度国有资本预算收入中可以用于弥补公共财政预算和社保基金预算缺口的数额。鉴于国有资本变现收入是一种国家干预行为,因此国有资本变现收入具有一定弹性。为了保证变现的有序和目的性,国有资本变现预算是一种以支出为导向的预算。这样国有资本变现的中长期预算支出规模就成为一个关键指标。按照中长期预算支出的编制原则,支出的规模应当以国企改革成本为导向来测定。之所以选择这一导向,首先是公共财政预算和社保基金预算潜在和现实的一部分缺口,都与国企改革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如国企改制重组向地方政府卸交所承担的社会职能从而给地方财政增加的支出;国企破产、改制和主辅分离等将一部分失业职工推向社会带来的社会保障压力等。因此,由国有资本变现收入进行弥补具有合理性。其次,理论上至少有一部分国企改革成本是可以量化的,比如社保基金缺口是多少完全可以计算出来,然后比照现期财政预算支出划拨比例,规划国家对社会保障的债务额度。另外,从中央到地方,公共财政在接受企业办社会方面,在负担办学、医院等方面的支出都是现实的可以计算的数据。在操作上,应当注意循序渐进,避免一次性估算所有改革成本(这也不现实)并且把这个压力转给国有资本变现预算,可以选择那些最迫切、最容易引发社会动荡的,同时又相对容易量化的资金缺口为切入点,来确定国有资本中长期预算支出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