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李嘉诚经商智慧全书
14914900000146

第146章 9、拍卖一定要势在必得

也许是惊叹李嘉诚准确奇妙的预测以及机敏果断的应付能力,在80年代后期的香港商战中,命运已开始笑容满面地善待拼搏中的李嘉诚了。这个顺应潮流的弄潮好手,每一次都能够潇洒自如地游戏于巨浪的巅峰地带。

1987年10月,随着华尔街股市大泻,一场灾难袭击世界资本主义社会,香港股票市场更是有价无市,最后被迫连续4天停止交易。

在这股经济低潮中,李嘉诚仍然满怀希望地在香港进行巨额的长线投资。

1987年11月27日的上午寒流过后,阴冷潮湿的空气仍在港岛中区弥漫着。在香港大会堂的周围,进进出出的人流无心观赏晨雾后的维多利亚海景,三三两两地聚集在速打花园和天台花园的周围,有的在皇后像广场焦急不安地走来走去。而在灯火通明的大会堂二楼的政府官地拍卖场,一场激烈的九龙湾工业用地争夺战正处于白热化的阶段。

在香港,官地拍卖场,实际上就是地产发展商们公开见仁见智、斗财斗势的场所,而且一般均是老板带着有关专家亲自上阵。

当地产发展商们看到拍卖地皮的通告并对发生兴趣时,就会根据有关批地条款,计算地皮最低和最高的发展潜力,然后再计算相应的建筑费和有关地价,仔细衡量得失之后,在拍卖时按照心中的腹稿,决定最多不超过多少价格收买地皮。

官地拍卖出现旺市时,公开竞投会促成地产发展商们热烈而执著的竞争情绪。这时候,买家出于在必得和压倒竞争对手的愿望,必须在瞬息之内作出决定。有的买家为了不让对手轻易得手,也会把地价抬高。拍卖场上竞争激烈,高潮迭起。两年多来,在大会堂拍卖场中没有露过面的李嘉诚,在股灾刚过人们仍惊魂未定的时候,西装革履、气度非凡地亲自出马了。

李嘉诚一改平日沉默冷静的风范,脸上露出志在必得的微笑,成为大会堂拍卖场中人们注视的焦点。

九龙湾,拍卖官开价为2亿港元,每口叫价为500万港元。李嘉诚频频举手,跳价竞投。

“2亿1500万。”一个由利兴发展和美资财团合组的新公司紧跟着承价。

李嘉诚面不改色,“2亿4500万。”

“2亿5000万。”拍卖场的另一角响起一个自信的声音,李嘉诚不禁回首一看,是几度与自己合作的胡应湘,而胡应湘也正面带自信的笑容注视着李嘉诚。

“3亿!”李嘉诚轻轻一笑。

“3亿1500万!”利兴的合作公司毫不示弱,再次加入。

“3亿5500万。”胡应湘加大马力,直追而上。

拍卖场上开始骚动,李嘉诚委派副手到胡应湘的座位密谈,胡应湘于是不再叫价,退出竞争。

同一时间,拍卖场地大乱,和黄董事黄志祥、新世界发展主席郑裕彤相继加入,与李嘉诚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当地价开到4亿港元时,全场哑然,这时叫价已高出底价一倍,各方投资者开价已相当谨慎。

“4亿7500万!”李嘉诚高举右手报价。

这次再也无人敢出面跳价,于是拍卖官把手上的锤子一敲,完成了此次拍卖。

李嘉诚再次与不远处的胡应湘四目相对,彼此会心一笑,李嘉诚当即宣布:

“此地是我和胡应湘先生联手所得。”

这块九龙湾地位于九龙工业区的边沿地带,因其靠近市区,成为发展货品展销市场、兴建大型国际性商品展览馆的理想场地。

1988年初,长江实业、合和实业以及利兴发展与一家在加州拥有商品展览馆的美国公司联手,计划投资5亿港元,兴建九湾商品展览馆。正是运用这样一唱一和的拍卖策略,李嘉诚多年来一直在香港的地产拍卖中独占鳌头,夺得了许多具有重大投资价值的香港地皮,为在房地产投资的高效率、高产出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