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在投资方面有一句名言,那就是“不要在成本高昂的市场中投资”。在李嘉诚的这种思想影响下,和记黄埔不愿在其认为成本高昂的市场中投资。以德国为例,吸收一名德国的3G用户(按其执照费计算)平均成本为1.5万美元。高盛投资公司预计,目前一位欧洲移动用户的资产净值为2500美元。到2003年,平均每个3G用户每月将只花10美元。如果这种估算正确的话,移动电话运营商要用100年时间才能收回执照费。所以李嘉诚麾下靠房地产业起家的霍建宁道:“这就如同建公寓,地皮的成本愈高,你的房子就得盖得愈高,这样才能收回成本。”从这个角度来说,李嘉诚在3G业务方面的投资明显带有短期炒作色彩。
众所周知,李嘉诚在亚洲的3G业务(尤其是在印度和中国)、房地产以及和记黄埔赖以起家的行业——港口上投入了大量资金,但对这些业务他却有着自己的打算。他打算将亚洲的3G业务作短期的股票投资,而这种股票投资所赚取的利润又投入到港口建设中去,因而采取的是:以3G养港口的策略,并企图通过这个策略使公司正在计划的庞大的全球航运业务实现现代化。
谁都知道,建设港口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多数人从一开始就会对这一大笔钱大伤脑筋。但是,李嘉诚认为,只要全球的股票市场保持上升,电信股上市可以如火如荼地展开,又有什么可以担心的呢?只要一次股票上市大获成功,就能收回所有投资,甚至可能会更多。当然,在李嘉诚将股票上市之前,他必须建起价值不菲的实际业务。据高盛投资公司预计,和记黄埔得花费460亿美元修建泛欧3G网络以及相应的商店。其中一半资金需要通过发行债券募集,另一半则要通过发行股票筹措,以及来自和记黄埔在亚洲现有的2G业务的流动现金,两者也各占约一半。听起来非常理想。但是,银行、股票和债券市场的资金从1999年夏天起就已然枯竭,这就要求李嘉诚采取其他的措施。
李嘉诚也许是电信行业中最早预见到这一点的人。2000年,全世界发行与电信有关的股票总值达到1800亿美元(1999年为1000亿美元),在欧盟,大宗的银行贷款中有40%与电信项目有关,因此,大家就会明白银行在给电信公司批准更多的贷款时会十分谨慎。结果,与电信有关的债务成本上升。例如,2000年初德国电信公司的30年期债券的利息从不足7%上升至8%。也就是说,如果你像德国电信一样有530亿美元的债务,利息上升一个百分点,每年还贷额将增加5.5亿美元。蒂姆·达特尔斯(Tim Dattels)是高盛投资公司亚洲业务部位于香港的投资银行业务负责人,他说:“所有的电信巨头都觉得捉襟见肘。”但是,李嘉诚却是例外。
和记黄埔在香港、澳大利亚、以色列以及印度的移动电话运营公司中都持有巨额股份,在中国内地的股份较小。亚洲政府对3G业务的执照费要价不高,因而在亚洲修建电信基础设施的成本也相对低廉。就像移动电话狂潮曾在90年代席卷欧洲市场一样,现在在中国内地和印度的发展如日中天,人们用移动电话交谈的新奇感还没有消失。和记黄埔已在这两个国家做好了准备。中国政府允许李嘉诚买下中国联通2%的股份(中国联通是仅次于中国移动通信公司的第二大移动电话运营商)。在印度,李嘉诚取得孟买、新德里以及加尔各答的非专有移动电话业务的营业执照,但只需为每位用户支付1000美元。高盛投资公司的达特尔斯道:“印度的未来发展潜力极大,有可能产生一家与中国电信相同规模的公司(中国电信的市值近1000亿美元),这就是和记黄埔开拓印度市场的原因。”
在李嘉诚的正确投资指导下,和记黄埔曾经倾注于欧洲电信业的力量与资源中有一部分被分流了。80年代和记黄埔利用港口业务大获其利,从而使李嘉诚具备了向电信业投资的实力;现在李嘉诚又在筹划将他从电信业中所赚取的巨额利润转而投入港口业务。因此,在过去的5年里,和记黄埔至少投资20亿美元,用来购买新的港口资产,将旧的港口整饬一新。也许李嘉诚已经看到新的港口营运业务将会带来更美好的投资前景,在这一轮投资中,他也许会获得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