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发现抗战
14915500000015

第15章 日军战斗力

毛泽东说决定战争胜负的在于人而不是武器,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认为日军高明的战术还是很值得学习的。

日本作为一个小国,能够在与中国、美国等国战争中,在很长时期以少量部队取得很大优势,是因为日军官兵受到“武士道”精神的熏陶和严酷有效的训练,尽管当年侵华日军平均身高不过1.6米左右,但是也能拥有高昂的士气、卓越的作战素养、无畏的牺牲精神。

日军常备兵力21个师团,3个航空司令部,以及炮兵、骑兵、战车、化学兵等特种部队,总兵力38万,但是拥有400万服过兵役的后备部队。当时中国的陆军部队共有183个师,以及炮兵、骑兵等特种部队,总兵力为180万人。当时日军的师团相当于我国的军,最高指挥官是中将;日本的旅团相当我国的师,最高指挥官是少将编阶;日本的联队相当我国的旅,最高指挥官是上校编阶。

日军陆军野战师的有形兵力、火力相当于中国陆军的三倍,相当于中国地方军队的五倍甚至是八倍。如果加上海军、空军、战车与毒气的联合作战,日军更是占到绝对的优势。

日本拥有近乎全民皆兵的总体战争体制,日本全国最为优秀的年轻人,都以参军为荣。而中国动员率5%,远低于日本,因此抓壮丁是士气低落下必须的做法。

张爱萍将军1938年6月写的《动员广大人民到抗日战争的前线去》介绍,针对征兵动员,老百姓都说“还没有打到我家来呢”,“中国人多着呢,难道我一个人不去,中国就会亡了不成?”“为什么隔壁有钱有势的某某的儿子没去,我们就硬要去呢?”“许多作弊的事,到处发生,把当兵的义务落在穷人身上,好像保卫国家只是穷人的事,与有钱人不相干的样子”。

侵占河北易县的日军手书荆轲诗句,表达誓死的决心。

上梁不正下梁歪。国民党“派壮丁”、“抓壮丁”,于是老百姓被迫“逃壮丁”、“买壮丁”和“走壮丁”。国难当头,不是主动请战誓死保卫。统治者与老百姓之间,始终在玩这种“猫抓老鼠”的游戏。结果抓了1400多万,只有400多万入伍,当官的还要“喝兵血”,克扣士兵薪水。士兵长期处于病饿状态之中,甚至被折磨而死,难免不士气低落,与共产党的抗日根据地“送儿送郎打鬼子”,形成鲜明对照。

根据1943年国民党将领何应钦报告,10名新兵只有3个基本符合健康标准。同中国士兵营养不良、面黄肌瘦相比,日本兵虽身材矮小,但营养充足,粗壮结实,肌肉发达。“猛一看像一颗大号的猎枪子弹。”擅长摔跤、柔道。身着大皮鞋、肥大军裤,爬山行军也相当快。日军认为八路军“擅长夜战、山地战、机动战”,“体力和脚力高我一筹”。但是毛泽东说日军比八路军更擅长爬山,要求八路军学习。

武士道讲究效忠、服从、献身、尚武,不畏牺牲,好勇斗狠,鼓吹“花则樱花,人则武士”。思想家新渡户稻造《武士道》分析,对生的蔑视,对死的亲近,使武士养成了视死如归的精神。

《军人敕谕》是明治15年(1882年)明治天皇给军人的诏谕,宣扬忠礼勇信等传统封建武德,强调“朕以汝等为股肱,汝等以朕为首脑”,把军队置于天皇的统帅之下。明文写道,“获得此等荣誉重于泰山,肉身之死则轻于鸿毛”。

日本刀形成独特的耻感文化。日军把中国人未能全力实践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人格理想发挥到极致,耻于战败和被俘,宁死不屈。

许多日军在回忆中国战场的文章都写得很唯美,把死亡都写得很有诗意。日军死亡在即时,力图象鲤鱼一样坦然就死。一旦战败,就剖腹自杀。把剖腹自杀当作最美的人生,死就是生,死是艺术。在切开腹腔时,面部表情是否从容镇定,动作是否规范果断,刀口拉得整齐不整齐,到不到位,都影响武士价值的实现。

侵华日军东史郎说:“如果我们的生命毫无价值,那么一个敌人的生命必然变得更不重要……这种人生哲学使我们鄙视敌人,并最终导致了大规模的屠杀和虐待俘虏。”简单而言,连自己的生命都不当回事的人,自然就更不会拿别人的生命当回事。正是在“要么杀人、要么被杀”,以为人种上优于中国人的心态下,他们对战俘和平民十分残忍,违背了被日本人认为是“古老优美”的武士道。甚至把中国病人当外科手术的试验品,给那些初来乍到年轻医生练手。

日军以步枪精确射击和拼刺二大技艺作为武士道精神的体现。日本刀在中国展示它所向披靡的血腥。日军劈杀最出色的水准是,刀光月牙型滑过,刹那间,被杀者只留下一层皮连在脖子上,头掉下来垂在前面,随着惯性和坠力,带着躯体倒地。显然这种从容的杀人,和战斗无关,只是针对战俘和平民。而新兵应刺杀一人才有资格成为军人。据不完全统计,侵华日军“试刀”和“冲剌”训练杀死我国军民达200万人。进行“刀劈百人”竞赛的向井敏明少尉砍死106人,野田毅少尉砍死105人。田中军吉大尉手挥军刀,杀死300余人。

日军进行刺杀格斗训练

日军强调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执行钢铁般的纪律,下级绝对服从上级,经常被上级抽耳光、拳打脚踢。上级打下级,被打者只能说是。冬天训练穿夏装,盛夏穿冬装。冬天用冷水洗澡洗脸,吃饭只吃七八分饱,经受血与火的淬沥。

日军为天皇和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前面万丈深渊、刀山火海也一往无前,自杀冲锋更令对手胆寒,正是这样的训练制造出了神风特攻队飞行员和“人体炸弹”。

1905年日俄战争,“军神”乃木希典指挥,两个儿子倒在他的望远镜视野里。日军官身先士卒,冲锋在前,高喊“跟我冲”,而中国军官常在后面督战,喊“给我冲”。昆仑关战役,日军85%排长以上军官阵亡,包括中村正雄旅团长,士兵仅占1/4,中国军官阵亡只是1/5.“神风特攻队”以自杀的方式一去不还地直接撞击美军目标。日本海军瑞鹤号航母被击沉时,全体官兵整齐列队,欣然赴死。欧洲战场美军日裔部队伤亡率三倍,第100营在美军历史上获得勋章最多。蒋介石受日本影响,号召部下“不成功,则成仁”。苏联红军统帅朱可夫称赞日军是“世界上真正的军人”。

有的日军在日本投降后还单枪匹马死守阵地。小野田宽郎在日本陆军中野学校受到严格的丛林战训练,弹无虚发。一个人对着天皇御像宣誓要战斗到底,绝不投降。小野田宽郎在菲律宾坚持了26年,广已田坚持了29年,横井坚持了27年。他们采食野果、鱼为生。小野被发现后,拒不投降,直到当年的长官亲口下令,才走出深山老林,菲律宾马科斯总统特赦了小野,回国时仍身穿旧军衣。2004年,据说还有上千日军在太平洋丛林中坚守,简直可怕。

网上传闻在缅甸远征的孙立人不接受日本俘虏,活埋上千名。事实上只抓到69个俘虏,没有上千名,也没有活埋,而是按照优待俘虏政策夸大处理。

借用电视剧《亮剑》里的对白,很能说明问题。

山本冷冷地笑了:“李先生,从1937年始阁下和日本军队作战也有六年了吧?就总体而言,阁下见过几个主动投降的日本军人?”

据悉,1942年2月前没有一个日军主动向中国投降,后来一个投降者却是间谍,阴谋刺杀。

杨靖宇、阎海文、张自忠、狼牙山五壮士等中国军人牺牲后,日军对其崇高人格和视死如归精神感佩和尊敬,向其遗体敬礼默哀,妥善保管,厚加葬殓。

日军刀杀中国人,尸体倒在坑里。

日军士兵都经专业训练,懂得三点一线,用地图量距离,使用、维修火炮,自我医疗救护,构筑工事。技战术水平和单兵射击技术被英国《韦氏大辞典》评为A级(一类)。日军刺杀技术精湛娴熟,无论是出刺、突刺还是格挡,凶猛有力,一个人可抵至少3人。三个人背靠背,10几人也无法袭入。日军拚刺刀时,还退出子弹,我军仍然开枪不误。

日军《皇军步兵操典》规定,新兵入伍后,每人每月平均训练150发子弹以上。每人带500发子弹和五天军粮参战。优秀射手占1/3,1000码内弹无虚发,能迅速从肩上拿下枪抬手击中游动目标。据一些抗战老兵回忆,许多鬼子兵在乘车行进时举枪射击,仍能较准确地打中百米内的人形目标。日军凭借准确的射击,击中我军多名高级将领要害部位导致阵亡,如29军副军长佟麟阁、回民支队政委郭陆顺、129师772团团长叶成焕、抗联一师师长李红光。八路军以准确炮火击毙“名将之花”阿部规秀。3年后,中尉益子重雄率挺进队深入根据地,探查到八路军总部地址,用炮火命中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

甲午海战中的黄海大战:中国军舰共中弹754发,日本军舰共中弹134发,如果算进中国被击沉的5舰的中弹数,估计中日军舰中弹数之比至少为10:1;而卢沟桥事变中,日本军对于宛平城内的第一炮即击中公署,令对手震撼。

日军军官课堂学习3400小时,课外训练2800小时。35%参谋在陆军大学毕业,国民党军官只有15%。李宗仁称:“日本陆军训练之精,和战斗力之强,可说举世罕有其匹。用兵行阵时,上至将官,下至士卒,俱按战术战斗原则作战,一丝不乱,令敌人不易有隙可乘。日本高级将领之中虽乏出色战略家,但是在基本原则上,绝少发生重大错误。日本将官,一般都身材矮小,其貌不扬,但其作事皆能脚踏实地,一丝不苟,令人生敬生畏。这些都是日本军人的长处。”甚至蒋介石这样说,“我们做总司令的只比得上人家一个团长,我们的军长、师长,只当得人家一个营长和连长。”国军高级参谋长“是不是赶得上人家的上尉参谋呢?”

中共建立的抗日军政大学培养优秀干部。冈村宁次曾叫嚣:“消灭了抗大,就是消灭边区的一半”“宁肯牺牲20个日本兵换一个抗大学员,牺牲50个日本兵换一个抗大干部”。

日本师团全部战斗序列由坦克、装甲车、火炮、汽车、摩托车和步兵组成,火力强大,行动神速。作战样式通常是空中支持,炮兵开火,坦克冲锋,步兵跟进。美国记者斯诺《为亚洲而战》称:“日本军队攻击武器的这种绝对优势,使得中国军队在华北平原进行持久战的尝试,变成了自杀性的行为。”日军经常以少胜多,把作战称为“课堂训练”。日军一个联队相当于我军一个团,可打国民党两个军。面对强敌,我军即使损失多于日军也称“胜利”。

日军在杭州湾登陆

中国由于指挥低能、武器落后、训练短暂、仓促应战等原因损失惨重,只能用肉体去填充差距。而阵亡者却被单纯讴歌所谓的牺牲精神,不去反省如何避免偌大的灾难,以最小的代价争取最大的胜利。

淞沪会战期间,一百多里外可以看到火光,听到炮声。国民党每天一个师一个师,两个师两个师,源源不断地投入战场。有的师上去后三个小时死了一半,五个小时死了2/3.“这个战场就像大熔炉一般,填进去就熔化了!”这是第三战区司令官冯玉祥的话。主力各师补充兵源达四、五次之多,原有下级军官和士兵伤亡达三分之二,旅、团长伤亡竟达半数以上。“头一仗我们的旅长就阵亡了,除了师长以外就剩下旅长,一个旅管两个团,师长都要到前面督战,后来他们都牺牲了。”中央军校毕业的25000名军官中,就有10000名牺牲在战争全面爆发的前四个月。

1941年5月,中条山战役,21万国民党军队与9万日军交锋。日军多路围攻,中间突破,穿插包围,占领华北最大前哨阵地,敌我双方损失1:100.蒋介石称为“抗战中最大的耻辱”。

日军空军优势同样明显。1937年8月14日,国民党战斗机在杭州笕桥击落日军轰炸机2架,这天成为国民党空军节。高志航、阎海文们虽敌众我寡,依然奋起抗击,保卫祖国蓝天的纯净和高远,一腔热血祭长空。但是也曾出现误投炸弹,炸死上海数千名百姓的不幸事件,而面对在世界上率先采用杜拉铝材料、火力强、航程远、速度快的日本零式战斗机,中国600多架战机基本拼光,全军覆灭,被迫把制空权交给日军。情急之下,信奉基督教的宋美龄乞求上帝用地震、台风天谴日本。

日军飞机空袭成都太平坝机场,坂井三郎驾机当着中国军队的面,用机翅削折了悬挂有中国国旗的旗杆,而后他从容地降落在跑道上,拾起中国国旗,当作战利品,登上战机扬长而去,扬长而去,轰动日本,连天皇都为之授勋。

徒手日军在九江悠闲地观看墙上蒋介石的抗战宣言,无疑是种强烈的讽刺。

1941年1月10号,成都,中国空军34架飞机左转回避,摆脱尾追,再伺机反咬机尾的拿手好戏失效,被日军12架零式战机击落13架,击伤11架,日机无一损伤。1架零式机还创下击落美机64架的纪录。直到美国开发出P-40等新型战机,才确立了空中优势。

我军优势的取得与日军素质的下降密不可分。1934年,日本兵身高至少1.55米,1940年下降到1.45米。1937年,侵华士兵平均身高166厘米,1943年146厘米;体重由56公斤下降到47公斤。1943年日军调华北一线6个精锐师团,占总数近一半,开赴太平洋与美军作战。在中国的日本军的战斗能力下降、兵力不足,依靠在日本内地和中国现地召集征兵,好不容易才弥补。许多留守日军10-15岁,冈村宁次叹道:“良将无兵,就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更严重的问题是中国的制空权被援华美国空军掌握着,日军的补给经常受到攻击,粮食甚至武器、弹药、被服等都不足,常常被迫夜行军。1944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逐渐胜利,日本军战斗能力大幅度下降,但4月到12月仍然取得豫湘桂作战、打通大陆交通线战役的胜利,国民政府军兵力的损失达到六七十万人,失地20多万平方公里和46座城市,新沦为日本统治地区的民众有6000多万人。

1944年12月2号日本军攻陷独山,重庆震动。2000多日军作战保障完全没有,却敢孤军深入296公里,如入无人之境。

蒋介石哀叹:“我常以数倍乃至几十倍于敌之兵力,不仅未能歼灭敌人,反常受丧师失地之耻辱,能勿遗臭万年乎?”日本侵略的扩大和国民政府的战败,给中国民众带来了极大的灾难,使得美国国务院开始考虑与在延安的中共接触。

中国飞机被击落

当时中国的外界通道全被截断,驼峰航线杯水车薪,滇缅公路是中国抗战唯一一条能接受外援物资的路径,但离国境线只有一百多公里云南龙陵县松山正好在滇缅公路周围,日军扔个手榴弹都能截断这条公路。松山打不下来,公路就不通,中国的抗战就进行不下去。

余戈《松山战役笔记》中记载了松山日军核心碉堡顶层的构造:原木——钢板——三层汽油桶——六七层原木和钢板交错覆盖,然后再在上面盖一米五厚的泥土。经过反复测试,即使连续数枚五百公斤的炸弹直接命中,也无法对工事造成损害。中国军队尽管有美军的强大空中优势、炮兵支援,也在如此坚固的工事面前无能为力。

松山战役,日军以1200多人的步炮混合部队,抵挡了二十倍于己的中国军队达三个多月,并杀死我方七千余人。敌我兵力1:50,伤亡1:15.蒋介石高度评价我军官兵爱国热忱和战斗精神,也称:“我军官兵须以日本军的松山守备队或密支那守备队孤军奋战,而最后一兵一卒完成任务为榜样。”

与日军作战,只能智取,不可强攻。面对日军的优势,部分中国军队表现出宁死不屈的精神和英勇顽强的战斗力,持久消耗,节节抵抗。战略相持阶段积蓄力量,争取国际援助,“苦撑待变”。

美国记者史沫特莱的《中国战歌》里写道,她刚到重庆的时候,“有多达二十四架的中国战斗机升空拦截那些轰炸机,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中国战斗机的数目越来越少。有一次,我看见单独一架中国战斗机追逐一群溯江而上的轰炸机。在那样一种时刻,我曾希望有能力为那一架小小的飞机写一首不朽的诗。”

日本军队被称为现代最后一个远古意义上的斯巴达克式战团。到了二战最后那场灾难性的格斗,迷信化血性为忠勇的日本将军们不顾对方绝对技术优势,仍强调战斗精神和为天皇献身,他们就这样输掉了一场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