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发现抗战
14915500000018

第18章 南京发生几次大屠杀

日本右翼势力否定南京大屠杀。2000年,大阪右翼势力认为南京大屠杀是“谎言”。日本教科书中记载也都含糊其辞。这些都引起中国人的愤怒。

而今,人们恨不得把全体日本人拽到南京去学习历史,但是没有多少人知道南京大屠杀来龙去脉。即便是南京人,1985年以前并不了解南京大屠杀的来龙去脉。

南京是不幸的,1937年30多万人被日军屠杀;南京是幸运的,日本屠杀超过万人的惨案数以十计,唯独南京大屠杀成为关注的焦点。不过,南京苦难的深重和沧桑的浩远,远不仅仅是1937年的这一次大屠杀,这样的南京才成其为南京。

548年梁武帝时,候景叛乱,建康(南京)28万户居民死亡十之八九,至少50万人。

1130年,南宋建炎四年,金军火烧建康,3日屠杀17万居民,仅剩十分之一。

1864年,率湘军攻占天京(南京),3日杀人10多万,“秦淮长河,尸骨如麻”。曾国藩称:“自五代以来,生灵涂炭,殆无愈于今日。”40岁以下妇女全被奸淫。

老弱本地人民,不能挑担,又无窖可挖者,尽遭杀死,沿街死尸十之九皆老者。其幼孩未满二、三岁者亦斫戳以为戏,匍匐道上。妇女四十岁以下者一人俱无,老者无不负伤,或十馀刀,或数十刀,哀号之声,达於四远。其乱如此,可为发指。

上述日屠杀量超过1937年使用机枪、大炮、炸药的日军。在1937年和而今的中国人记忆中已经没有了关于前三次屠杀的印象。出于对生命的尊重,如果仅仅记住日军屠杀,而不在意或忘记前三次屠杀,忽左忽右,反复摇摆,知之不多,就不会得到多少启示。谁都不会认为,前三次屠杀死的就不是人,而是家禽或者牲畜。

是健忘,是侥幸,是懦弱,也是侵略者的残忍,导致了南京大屠杀。

守卫南京的国民党部队

1937年12月初,当日军兵临城下,南京卫戍司令唐生智声称要与首都共存亡,下令封锁南京通往江北的道路,销毁渡船,使得大量平民不能撤离。

由于日军已经攻破了我军多道防线,唐生智一开始还试图组织指挥有序地撤退,但后来局面无法控制,导致秩序雪崩般溃决,军官们各自先行逃生了事,严重缺乏团结协作意识,互不信任,也互不帮助,日军得以将中国军队一支接一支地击败。15万守军仅4天就仓皇撤退,仅安全撤退了47000余人,损失了10万人以上。

在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中,中国士兵的乱象简直无法形容。据悉,在撤军行动中发生的伤亡远比战争开打那一天要多得多。而且,这些伤亡多数是在自相残杀中产生的。例如,有的士兵还在跟日军作战,当看到其它部队在逃跑时,他们便用机枪对友军进行扫射,以阻止他们违反军纪。在这种混乱的冲突中,有一辆坦克从自己士兵的身上碾过,直到有一颗手榴弹炸了它,才停止碾压。为抢夺生路,相互开枪,只恨爹娘少生两条腿,撞死踩死的人有三四层。

在渡江的时候,集中精力挤上渡船。本来,士兵们可以分期分批地渡过江去,但由于人数太多,渡船远远不够用,于是,很多人等不急,争夺一条船而拔刀相向。江中的兵要往船上爬,船上就用枪射击,用刀砍,几千伤兵被惨遭遗弃怒道:“他妈的,早知这样,谁肯打仗?”结果,无数人没有渡过江去,而死于自己同胞之手。

滞留在城内的士兵脱掉军装,冒充平民,甚至闯进民宅、商店,抢走居民的衣服。衣服抢完了,就从老百姓的身上剥,不给就枪杀。以至于赤身裸体的居民、士兵、警察随处可见。

当时驻守南京的国军清一色的德式装备,配属的坦克在质量上远远胜于日本的铁皮坦克。日军将领在最后清点缴获物资时认为,如果中国军队协同良好,完全可以杀出一条血路,日本人很难奈何,但是历史还是留下了血的遗憾。

1937年12月,5万日军兵临南京城下,仅仅伤亡2000多人,就攻克南京,获命“全部杀掉俘虏”,对平民“断然处置”。第6师团首先攻陷南京中华门,师团长谷寿夫立马扬刀,“解除军纪三天”。

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中,中国军人的英勇抵抗,加剧了日本侵略军的报复心理,使他们在后来的暴行中表现得更加残忍、疯狂。南京不乏爱国官兵和李秀英等巾帼妇女丝丝缕缕的奋死抵抗。草鞋峡的战俘反抗杀死9个鬼子。巾帼更没让我们绝望,王文英率12个妇女组成复仇队,一个月内杀死14个鬼子。一女教师用枪打死5个鬼子。一个妇女掩护另两个妇女逃脱,自己抢过鬼子的刺刀自杀。一妇女身绑炸药,与日军列车同归于尽。19岁的孕妇李秀英不畏强暴,与三个手持刺刀的鬼子搏斗,脸上挨了十八刀,腿上十八刀,还有一刀戳在肚子上,孩子死了,她侥幸生还。但是更多的不抵抗使得抗争精神极具缩水,8万多军人轻易被杀,8万多妇女被强奸,损伤文物、财产不计其数。30万同胞,或男,或女,或老,或少,一个又一个地走进了血写的历史,走进了屈辱的历史。

经常看到一幅照片和据其做出的一尊塑像:一个浓眉大眼、表情冷漠的男子跪在那里引颈就死,一个鬼子举刀向他劈去。这是南京大屠杀的缩影。

战俘听说“皇军不杀你们”的许诺,举手叩拜,鼓掌喝彩,欣喜若狂。关在大货房有3000多人,仅有3个日本兵看管,叫跪就跪,叫坐就坐。唯一幸存者说:“没有人出头,都胆小,都怕死。”人们手臂扎“太阳旗”避难,一见外国人就下跪,乞求保护。上千妇女跪地求饶。日本军妓参观妇女收容所,撒铜板和糖果,妇女就在地上你争我夺,军妓拍手大笑。外国人脸红了:“你们丢了中国人的面子。”8万多人被俘后被杀。日本报纸称:“彼支那之散漫国民性,诚令皇军为之羞耻。”

大屠杀发生仅一周后的12月20日,中国共产党在法国巴黎出版的《救国时报》上即刊登文章对日军的暴行予以揭露。此后,痛斥日军在南京“烧杀奸淫无所不至”,日寇的兽行“极尽野蛮黑暗,绝灭人性天良”。

1938年1月22日在南京大屠杀尚在进行时,蒋介石就在其日记中写道:“倭寇在京之残杀与奸淫未已,彼固陷入深淖进退维谷,而我同胞之痛苦极矣。”同年3月5日,他又在日记中写到:“敌军残杀我南京附近之壮丁殆尽,痛极。”

陆川导演的《南京!南京!》被评价得好坏参半。由于片中反映日本军人的良心发现,被人认为:“这种扭曲历史的影片简直是我们中国电影界的奇耻大辱,陆川导演是在替日本人向中国人道歉、忏悔吗?”

中国近代以来饱受外敌侵略欺凌,命运可谓坎坷,但是波兰的命运则更为苦难不堪。因此可以说,就苦难命运而言,波兰是欧洲的“中国”,中国是亚洲的“波兰”。

进行杀人比赛的两名日本军官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惨绝人寰,但是和南京大屠杀绝大多数受害者被动就死、鲜有抵抗不同,波兰首都华沙在二战期间的遇难者大都是英勇战斗而死,而不是束手就擒,成为任人宰割的羔羊。无论如何,南京人、中国人有必要记住纳粹德国占领下的波兰首都华沙。

1941年8月1日,50万华沙人民开始63天的起义,用汽油瓶、砖头、石块,同武装到牙齿的法西斯军队英勇作战。老人、妇女负责运输枪支弹药,孩子送报纸等宣传品。恶魔希特勒叫嚣“要把华沙从地球上抹掉!”德军进行疯狂地镇压,杀害伤员和战俘,共有20万人牺牲,雅盖隆大学教师被全体枪杀。整个战争期间,华沙90%建筑成为废墟,死亡80万人,比南京大屠杀多50万人。值得注意的是,华沙80万死者极具含金量,应该称为英烈。弱小的波兰,绝对没有类似于中国的汉奸,死亡率22%,在二战各国中居世界第一,共被纳粹屠杀600万人。

4月10日,波兰总统专机在俄罗斯境内坠毁,包括卡钦斯基总统在内的波兰诸多军政官员全部遇难,波兰举国震惊哀悼。而这只是波兰数百年来诸多苦难的一个,但是任何苦难都没有击垮英雄的波兰人民,国民精神继续发扬,在诸多大国的夹缝中确保自己的一席之地,值得同样经受战争苦难的中国人民借鉴和效仿。正如波兰国歌唱道:“只要我们一息尚存,波兰就不会灭亡。”

二战期间,列宁格勒被围困900天,大部城区被占依然顽强战斗,军民甚至吃光了城里的老鼠,最终将德军赶走。据统计,列宁格勒军民饿死、战死达90余万人,是南京大屠杀的三倍,却消灭了20多万德军。这座最具英雄气概的伟大城市,让俄罗斯民族世代为之骄傲。

§§第五章 几番朝代兴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