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发现抗战
14915500000038

第38章 韩国有那么反日吗

大韩民族自尊自强,愈挫愈奋,对待日本的态度十分强硬。每当日本否定侵略战争时,韩国总会站出来大声斥责,言论分贝高亢,丝毫不会退却。

1982年,日本教科书把“侵略”改为“进入”时,韩国民众捐款500亿韩元,政府出资300亿韩元,建立了韩国民族独立纪念馆。日本扬言只修改与韩国有关的教科书内容,书面声明上只向韩国“谢罪”,对中国却是另一种态度。

但是韩国爱国主义也时常走向极端偏差,比如以爱国名义冠以各种行为,拆除日本“总督府”,抗议日本剁手指,提倡“身土不二”,自以为世界第一。

1962年,日本外相大平正芳对韩国中央情报局长金钟泌说,如果仅仅对日本抱有憎恨之情,没有任何益处。即使是因为讨厌日本想搬家,也没有地方可以容纳韩国人。两家永远是邻居,不如下定决心,把过去的一切当作灰土扔掉,一切着眼未来。

2002年9月17日,小泉纯一郎和金正日,这两个都是60岁、A型血的领导人面沉似水、横眉立目地握手,显得十分有趣,仿佛不是建交而是断交。这是历史的沉淀,他们都没能忘记。但是无论有多么大的隔阂和仇恨,不妨先把手握在一起。

而今,韩国从尊重韩日关系发展的角度出发,不把历史问题当作外交焦点提出来。2003年3月,卢武铉总统说,“不能被捆住手脚,要面向未来”,未提及“靖国神社问题”。李明博总统强调必须以实用主义为基础,不要求日本道歉,“不能忘记过去的历史,也不能因此阻碍我们面向未来”。

近代以来,韩国命运多桀不亚于中国,而复兴奇迹不亚于日本。韩国举办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推出三星电器、现代汽车,“韩流”在中国大江南北奔涌澎湃。韩国足球同日本拚个你死我活,在东京屡战屡捷,从无败绩,于是有“东京大捷”的赞誉。有人夸韩国是“第二个日本”,韩国人则正色道:“不,是韩国第一!”

出于对自己恨铁不成钢,也出于对日本劣迹斑斑历史错误的义愤,中国人好把韩国人当作自己的榜样,把德国人当作日本人的榜样。

在和日本斗争的策略上,许多中国人选择抵制日货,还经常把韩国人当作抵制日货的榜样,好说韩国人抵制日货、韩国没有日货,街上没有一辆日本车。如果在中国进行哪国不买日货进行问答,稍有点知识的人都会说:“韩国!”

中国人传闻韩国人抵制日货、以色列抵制德国货,甚至说犹太人连有个螺丝钉的德国货都不买,使德国企业破产。有段话据说来自日本松下一位高官:“就算我们不去参拜靖国神社,韩国人都不会买我们的产品,但不管我们怎么参拜靖国神社,中国人都会买我们的产品。”人们抵制日货的动力和决心都来自这段话,这无疑存在一个误区。

以色列普遍使用德国电器,还有奥迪、大众轿车。以色列第二大进口伙伴是德国,购买并使用德国爱国者导弹防御系统、狐式坦克。仅三艘德国潜艇就耗资3.4亿美元。

韩国确实提倡“身土不二”,但是提倡是提倡,韩国仍然是世界上购买日货程度最高的国家。我在韩国观察到,不是像许多人所说韩国街头看不到一辆日本汽车,而是我在日本没有看到一辆韩国汽车。韩国街道上高级的日本雷克萨斯轿车、日产英菲尼迪、本田摩托不时驶过,在洪水般的车流中十分醒目。许多标记都是韩文,显示出所在韩国毋庸置疑。也难怪,韩国的现代汽车最初是采用三菱发动机才发展起来。

日本作为股东和所有者的7-Eleven连锁超市遍布韩国,还有许多佳能、尼康相机专卖店。小店里出售富士胶卷、七星香烟,使用卡西欧计算器、富士通售货机等看似没有多少科技含量的日本商品。连三八线的韩国军营都使用日本液晶电视,我本想拍照,却被韩国士兵制止。

2002年,日本商品在韩国进口市场占有率,摄像机86%,录像机69%,大型彩电49%,以前很少见到的日本汽车也占24%。SONY游戏机PS2销售60万台。韩国人最喜欢的数码相机品牌是日本佳能,占有率接近30%。2004年,韩国从日本进口的汽车比2003年猛增了84.8%。2006年,日本豪华车雷克萨斯销售6581辆,成为最受欢迎的进口品牌。

在北京采访的韩国记者都使用日本摄像机和照相机。三星手机不使用自己的电容,反倒用日本村田的,铃声软件是日本雅马哈。韩国在中国禁售日本SK-II化妆品后也一度停售,不久后重新销售。

1969年,韩国从日本进口商品的额度是出口的6倍,此后每年对日本贸易都是逆差,2007年高达298亿美元。而韩国对中国则是顺差,还大力利用日圆贷款和政府援助。近些年来,韩国对中国顺差仍然无法弥补韩国对日本的逆差。当平均每个韩国人购买日货980美元,占当年韩国人均收入的10%时,而中国从日本进口额人均仅57美元,仅占人均收入的5%略强。韩国人把自己的东西卖给中国人,然后拿从中国人手中赚走的钱,去购买日货。

有韩国记者说,少数韩国人抵制日货被中国人为放大成全体韩国人的行为十分无聊和愚昧。我倒觉得不是无聊,只是不了解而已。

韩国的“身土不二”在国际化浪潮席卷之下,早都形同虚设,就像韩国足球为提高水平,还需要引进荷兰教练希丁克才能创造奇迹。韩国的市场绝对不是2002年韩国足球队的球门,能够面对意大利和西班牙的狂攻刀枪不入。

有人分析,中国人如果抵制日货,韩国人大概会喜欢。因为,中国人越积极地抵制日货,就越有可能购买其它国家货品,包括韩国货,而这也就意味着韩国人又会有更多的钱去购买日货。

有一个故事在韩国广为流传,1978年,邓小平希望日本援建一个像韩国浦项那样的世界级钢铁厂,日本人于是问中国有无像韩国朴泰俊那样的企业家。朴泰俊创立的韩国浦项钢铁公司和中国的宝钢一样,都是学习日本新日铁公司发展起来的。1998年,浦项一举取代新日铁独占全球粗钢产量第一长达30年的宝座。

1967年,现代公司要在稻田地上建设工厂生产汽车,美国人嘲笑“韩国如果能造出汽车,我能用手指把蜡烛点着”。61位不懂日文的韩国技术人员到日本学习,几个月时间就把日文资料背得滚瓜烂熟。回国前,连点菜付帐这几句简单的日语也说不出来,韩国终于成为汽车强国。

即使现在,韩国人总是关注日本如何应对各种问题。三星公司两万多员工前往日本学习丰田汽车,甚至在宾馆大厅里研究磋商,中国人却好高谈阔论。

由此可见,韩国成功绝对离不开日本。2008年9月,韩国《中央日报》调查显示,日本既是韩国民众最厌恶的国家,同样也是他们认为最需要学习的榜样。韩国利用日本,学习日本,超过日本,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汉江奇迹”。有人夸韩国是“第二个日本”,韩国人则正色道:“不,是韩国第一!”

显然,在世界上最有名的韩国人当属于出身韩国的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潘基文在美国哈佛大学获硕士学位,于20世纪70年代投身外交事业。他精通英语、法语,并且熟悉德语和日语,言谈温和、举止谦逊。2004年,出任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2007年,任联合国第八任秘书长一职,直至2011年12月31日任期期满。

1998年亚洲发生金融风暴时,韩国遭遇经济危机。为了换外汇还清外债,“献金爱国运动”轰轰烈烈地展开,妇女们排着队,争先把戒指、项琏等首饰捐出,男人和军人也捐献珍藏的金龟,连两岁儿童都踊跃献金。虽然难能,但相当可贵。据统计,共有1000万韩国人签名献金,这意味着每5个韩国人就有1人挺身而出,慷慨捐献。从2008年开始的新一轮金融危机席卷全球,韩国国民再一次众志成城,同心协力,共度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