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卫星是指通过星上发射无线电信号,为地面、海洋、空中和空间用户提供导航定位服务的人造地球卫星。利用卫星来导航或定位,可克服传统的天文导航对气象条件的依赖和无线电导航在中远距离误差较大的缺点,具有全球覆盖、全天时、全天候、高精度的特点。
导航卫星系统由导航卫星、地面台站和用户定位设备三部分组成。导航卫星是卫星导航系统的空间部分。地面台站通常包括跟踪站、遥测站、计算中心、注入站和实时系统等部分,用于跟踪、测量、计算及预报卫星轨道并对星上设备的工作进行控制管理。用户定位设备包括接收机、定时器、数据预处理机、计算机和显示器等。它接收卫星发来的微弱信号,从中解调并译出卫星轨道参数和定时信息,同时测出导航参数(距离、距离差和距离变化率等),再由计算机算出用户的位置坐标和速度矢量分量。
1960年4月13日美国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导航卫星“子午仪”,1964年7月组成导航卫星网正式投入使用。“子午仪”是美国的第一代导航卫星系统,由6颗卫星组成星座,具有全天候、全球导航和利用单颗卫星定位的优点,能进行二维定位,定位精度为20~400米。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开始研制第二代导航卫星系统“导航星”全球定位系统。1994年3月全面建成了由24颗卫星(其中21颗工作星,3颗备用星)组成的星座系统,可为用户提供全天候、连续、实时、高精度的三维位置、三维速度和精确时间,军用精密P码定位精度可达15米,民用粗测C/A码的定位精度约100米,测速精度0.1米/秒,授时精度100纳秒。1997年美国发射新一代GPS卫星GPS Block-2R代替GPS Block-2后,P码定位精度提高到6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