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实用胎教早教百科
14918100000048

第48章 宝宝可以坐起来了——第6月宝宝智能开发课程

1 5~6个月宝宝生理发育状况

身体发育状况

这个阶段的宝宝认人能力更强了,看到妈妈就会很高兴,见到陌生人有的会大哭。身体运动能力也进一步加强了,小手能握住东西了,腿和脚的力量也变大了,很轻易地就能把被子蹬开。发育早的宝宝可以翻身了,不少宝宝靠着的时候能够坐着了,坐着时还能够到自己的脚趾去啃。

对婴幼儿来说,爬是一种极好的全身运动,在爬行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宝宝的胸腰腹背与四肢的肌肉,还可促进骨骼的生长。

2 5~6个月宝宝的喂养方法

怎样喂养本月的宝宝

这个阶段的宝宝应该开始减少哺乳,增加辅食,每天哺乳4~5次,适时添加辅食。但不可以着急给宝宝断奶,只给宝宝喂辅食的话,宝宝的营养会不全面。

母乳喂养时

5~6个月的宝宝白天的睡眠开始减少,而夜晚却有可能一夜不醒,这个时候要注意加强白天喂奶,一天喂5次奶,每隔4小时1次。但是在这个月,妈妈的母乳会突然减少。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每天加1次约180毫升的配方奶。

母乳不足时应该按照宝宝体重的增加来添加奶粉或配方奶。这个阶段,宝宝的体重每周应增加100克以上,如果没达到这个标准,每天应该增加一次配方奶。

在母乳充足的情况下,也应给宝宝吃一些母乳以外的食品,补充宝宝的营养,并自然过渡到辅食。这个阶段宝宝的辅食应以粗颗粒食品为好,因为有的宝宝长出了1~2颗乳牙,可以锻炼宝宝的咀嚼能力。每天也可以给宝宝补一些含铁和蛋白的食品,比如鱼泥等。

人工喂养时

这个时候不能因为宝宝能喝奶就无限量地增加奶量。每天的总量要控制在1000毫升以内,每次约喝200毫升,一天5次。要是宝宝的食量比较大,200毫升的奶量是不够喝的,那就需要在睡觉前喂250毫升的奶。

如果无限制地满足宝宝的食量,很容易就喂出肥胖儿。要隔10天量一次体重,增加150~200克是正常的,超过200克就要注意控制。

这个月是过渡到换乳阶段的关键时期,当宝宝对于200毫升的奶量感到不满足时,可以给宝宝喂一些泥糊状食物,让宝宝的营养均衡全面。

母乳与辅食如何搭配

给宝宝添加辅食要逐步增加,每次都应该从少至多,从稀到稠,从淡到浓。否则会有可能导致宝宝消化不良,一般在添加辅食时最好采用以下步骤:

最初的时候要在上午、下午各添半瓶配方奶,或者只在晚上睡觉之前添半瓶,剩下时间还要喂母乳。

6个月后,在晚上睡觉之前喂小半碗稀的配方奶米粉糊,或者是1/2个蛋黄的米粉糊。这样做的话宝宝就不会饿醒。

到了宝宝8个月大的时候,为了给宝宝充足的维生素。可以给宝宝在喂奶的间隙吃一些菜泥、喝水果汁,并且这些食物有软化大便的功效。

10个月后,妈妈的母乳营养已经开始不足,妈妈们可以放碎肉末、鱼肉末、胡萝卜泥在米粉中,每天给宝宝吃一次,然后在上下午给宝宝各喂1次配方奶,并适量喂一些碎面条。随着宝宝的成长,减少母乳喂养的次数,使宝宝过渡到断奶食品。

3 大动作能力训练

小猫钓鱼

当宝宝躺在自己的宝宝床里时,妈妈用双手紧紧握住宝宝的双手,感受宝宝的力气,然后慢慢地将他拎起,使他从躺的姿势变成坐的姿势,然后变成站姿。建议每天做3~5次。为了保证宝宝的安全,建议使用以下的抓握方式:妈妈的大拇指让宝宝的五个手指握住,妈妈剩余的四个手指抓住宝宝的手腕,以保证宝宝的手腕不受伤。

6个月以上的宝宝也可以玩这个游戏,这时,你就可将宝宝整个人吊挂起来,轻轻地前后摇晃。注意:游戏时,不要前后、左右地胡乱摇晃,否则很容易让宝宝的关节受伤。

这个游戏可锻炼全身的肌肉、提高肌肉耐力,有助于宝宝日后学习爬行和走路。

翻身匍匐

让宝宝仰卧在大床上,将玩具放在宝宝左侧伸手够不到的地方,宝宝为够取玩具会向左侧翻,伸手使劲还够不着时,全身再使劲就会变成俯卧。然后换个方向,将玩具放到宝宝右侧,让宝宝向右翻滚。这种动作要经常练习,基本上到第7个月才能翻滚。可将玩具放在宝宝的体侧伸手够不到处,经常翻滚有助于肌肉关节和左右脑的统合能力的发展。

翻滚后,如果宝宝的体力还好的话,可再训练匍匐爬行,将宝宝放在床上,爬着,在宝宝前方用玩具引逗,由于这个月的宝宝腹部着床只是在原地打转或后退,父母可把手放在宝宝的脚底,帮助他向前匍行,以后逐渐用手或毛巾提起腹部,使身体重量落在手和膝上,以便向前匍行。

每次练习时间不要过长,以宝宝不累为准。

4 精细动作能力训练

撕纸训练

准备各种质地的纸,如卫生纸、报纸等,让宝宝在床上稳坐,将纸放在宝宝前面,妈妈先撕几张给宝宝看,然后和宝宝一起撕,拉着宝宝的小手捡起大纸片,让宝宝的小手捏着纸片撕扯。

等宝宝会自己撕了后,妈妈在一旁观察,让宝宝尽情地撕扯着玩,每在宝宝撕一块纸后,就要及时鼓励宝宝:“宝宝撕得真好,加油!”

不能有过硬的纸,防止宝宝将小纸片放到嘴里。在撕纸的过程中,锻炼了宝宝手部精细动作能力。

扔掉再拿

准备一些容易抓握的小玩具,如小积木、小塑料玩具等,让宝宝坐着,先给他两个小玩具,一件一件地给,让他两手均拿着玩具。然后再给他其他玩具,宝宝会扔下手中的一个,再拿起另外的一个,犹如“狗熊掰棒子”。反复给他玩具,让他扔掉再拿,两只手循环训练。

在宝宝抓取玩具时,让宝宝练习从满手抓到拇、示指抓取。刚开始父母可拉着宝宝的拇指和示指捏玩具,训练一段时间后宝宝会慢慢自己学着用示指和拇指捏小东西。父母也可给宝宝一些豆子或珠子让宝宝捏,但要注意别让宝宝吞进嘴里。

5 语言能力训练

儿歌认识身体

在宝宝精神状态好时,给宝宝唱一些有关身体部位名称的儿歌,帮助宝宝认识身体,丰富宝宝的语言信息,可边唱边指着相应的部位,如:

《小青蛙》:我是一只小青蛙,我有一张大嘴巴(指嘴),两只眼睛长得大(指眼睛),看见害虫我就一口吃掉它,我是一只小青蛙,前腿短来后腿长(指腿),天里住来水上爬,看见害虫我就一口吃掉它。

《合拢放开》:合拢放开,小手拍拍拍(两手一起拍),合拢放开,小手放腿上(两手放在腿上),爬呀,爬呀,爬呀,爬呀,爬到头顶上(手放头顶上),这是眼睛,这是鼻子(指眼睛、鼻子),这是小嘴巴(指嘴巴)。

认识父母

爸爸、妈妈、奶奶一起和宝宝做游戏,准备一件能发声的玩具,如拨浪鼓。奶奶抱着宝宝玩,爸爸在门边摆弄一下拨浪鼓,让宝宝听见声响,奶奶告诉宝宝:“爸爸回来了”,让宝宝转过头去看爸爸。

然后妈妈在门口摆弄拨浪鼓,让声音传到宝宝耳朵里,奶奶告诉宝宝:“妈妈回来了”,让宝宝转头看见妈妈。训练几次后,爸爸在门口弄出响声,奶奶告诉宝宝:“妈妈回来了”,让宝宝回头看,观察宝宝看到爸爸时的表情。

隔一段时间可换人做游戏,如认识奶奶和爸爸等。如果家里还有其他人也可以参与到游戏中来,让宝宝认识更多的人和名称,但每次游戏不要有太多人参与,不要超过三人。

这个游戏让宝宝将不同的人和相应的名称联系起来,知道爸爸和妈妈是什么意思,从而提高了宝宝的语言理解、记忆能力。

6 宝宝的认知能力以及培养

6个月龄的宝宝,能力已相当强,不但头可以竖得很稳,视野也更加广阔,这时宝宝对周围的事物开始感兴趣。因此,爸爸妈妈要利用宝宝对某些事物感兴趣这一特点,首先教会他认识这些事物。

6个月大的宝宝,能觉察到正在玩的玩具被别人拿走,并会以哭表示反抗;而在4个月之前宝宝从不觉察出消失了什么;5个月后,能听到或追随失落之物转头寻找;只有到了6个月才真正觉察别人拿走自己的东西,而且强烈反抗,这是认知能力上的一大进步。

培养宝宝的认知能力,爸爸妈妈平时一定要观察宝宝最爱盯住什么,找出他最爱看的东西让他学习,才能容易学会。

此外,宝宝也害怕去陌生的地方,接触陌生事物。因此要由爸爸妈妈陪同,逐渐熟悉新的环境和新事物。有些宝宝害怕大的形象玩具,此时妈妈要陪他一起玩,熟悉之后才会渐渐消除恐惧。

认识名字

6个月的宝宝能够知道自己的名字了。如果叫他没有反应,爸爸妈妈应该告诉他:“XXX是你的名字,这是在叫你啊!”然后再叫宝宝的名字,如果他有反应了就应该鼓励他,抱抱他或者亲亲他,这样反复几次之后,宝宝再听到叫他的名字之后就会有反应了。

认识身体部位

教宝宝认识身体的各部位,教他指出自己身体上的部位,告诉他:“这是手,这是耳朵……”这样反复教他几次后再问他:“手在哪儿?”,宝宝很聪明,很快就能指出来了。

认知周围环境

培养宝宝的认知能力,爸爸妈妈平时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宝宝边做边说,特别是他日常接触的事物和经常看到的物体都用语言强调,如“奶瓶”“水”“电视机”等。训练宝宝逐渐听并熟悉这些名称,或教他看和指这些东西,通过让宝宝观察周围环境来发展宝宝的认识能力。

7 数学能力训练

小猫咪抓老鼠

准备两对大小差异明显的玩具猫和玩具老鼠。妈妈将两只小老鼠摆在宝宝跟前,引起宝宝的注意,再拿起两个猫玩具,告诉宝宝:“猫咪抓老鼠了”,将大猫放在大老鼠旁边,跟宝宝说:“大”,小猫咪放在小老鼠旁边,跟宝宝说:“小”,告诉宝宝:“大猫咪吃大老鼠,小猫咪吃小老鼠哦。”

反复做几次后拉着宝宝的手“抓老鼠”,看宝宝能否将大小猫鼠放在一块。最后妈妈将大猫咪放在小老鼠旁边,看能否表现出不满意的情绪。

两只猫咪的颜色模样最好是一样的,两只老鼠的颜色模样也最好是一样的,以免让宝宝混淆了颜色、形状和大小。这个游戏可让宝宝对“大”和“小”有一个模糊的理解。

三个小宝宝

在杂志或宝宝画报上剪下三个宝宝图像,贴在硬纸板上,妈妈拉着宝宝的小手指着纸板上的宝宝数:“一个宝宝”“两个宝宝”反复数,宝宝对宝宝画像很感兴趣,会不住地挥着小手。妈妈要借着宝宝的兴致,多给宝宝贯穿数字的概念。

还可以剪下一些鸭子或者小猫咪等图像来数,但每次最好不要超过三个,而且最好是同类的,以免宝宝将数字与动物种类混淆。

宝宝这时候还不知道一二三是什么意思,但经常给他做数数游戏,就会在他记忆中留下数字的概念,增加了宝宝对数字的敏感度。

8 思维能力训练

找玩具

用一根40~50厘米长的绳子将一个小玩具系住,让宝宝坐在床上。妈妈一手拉着绳子的一端,一手将玩具扔出去,告诉宝宝:“玩具跑了,妈妈给宝宝拉回来哦”,在宝宝的注视下将绳子轻轻一拉,玩具就会回到宝宝身边。

演练几次后,将绳子给宝宝,将玩具放到宝宝伸手够不到的地方,鼓励宝宝去拿玩具“宝宝看,那是宝宝的玩具,去拿呀!”观察宝宝的反应,宝宝可能会爬着去拿,这时妈妈可给予指导,握着宝宝的小手拉一下绳子,让玩具回来。慢慢地宝宝会发现绳子和玩具的关系,会自己拉着绳子将玩具拖回来。一定要有耐心,慢慢让宝宝认识发现,不能急于求成。这个小游戏可提高宝宝的认知能力和简单的逻辑思维能力。

宝宝的脸庞

让宝宝坐在小椅子里面,或坐在妈妈的腿上,妈妈拿着准备好的宝宝画报,指着画中可爱的宝宝让宝宝观察,并边指边告诉宝宝:“宝宝看,这个是哥哥,这是头,这是大眼睛,圆圆的,这是小鼻子,尖尖的,”,妈妈还可以边指着画册,边摸摸宝宝的相应部位。如,妈妈指着画册中宝宝的鼻子跟宝宝说“尖尖的小鼻子”时,可摸摸宝宝的小鼻子。

父母可经常给宝宝看一些宝宝相片,包括宝宝自己的相片,让宝宝认识同龄人的外形,同时也认识自己身体的各部位。反复做游戏,慢慢地宝宝的大脑里会留下宝宝的形象,对促进宝宝形象思维能力发展有益。

9 知觉能力训练

左边爸爸、右边妈妈

让宝宝坐在小椅子里面,爸爸坐在宝宝的左边,妈妈坐在宝宝的右边;准备一个发音小玩具,如可捏响的鸭子。

妈妈拿着鸭子捏响,吸引宝宝转头看妈妈和鸭子,妈妈告诉宝宝:“妈妈和小鸭子在这儿呢,在宝宝的右边”,爸爸躲过宝宝的视线将玩具拿过来,捏鸭子叫响,等宝宝转头向左边看时爸爸好奇地告诉宝宝:“鸭子在这儿呢,在宝宝的左边”,如果宝宝分不清声音的发出方向,仍然将头转向妈妈,妈妈就指着爸爸,告诉宝宝:“鸭子在那儿呢,在宝宝的左边哦”,爸爸也跟宝宝说:“宝宝看左边,鸭子在宝宝的右边”。

游戏中要不断向宝宝灌输方位知识,让宝宝在游戏中对空间概念有个初步的认识与感知,促进宝宝的空间知觉能力的发展。

捉迷藏

妈妈躲到屋子的一角,或到另一个房间里,让爸爸陪着宝宝。妈妈从远处呼唤宝宝的名字,并模仿各种动物叫声,如猫咪或鸭子声,吸引宝宝的注意,宝宝可能会转动着脖子寻找,妈妈可继续问宝宝:“妈妈在哪里呢?小猫咪在哪里呢”。

若宝宝分辨不出声音的方向,爸爸可给予帮助,如:“听,猫咪在那儿”并用手指着妈妈的方向,帮助宝宝寻找声源。妈妈可不断变换地方,从不同方向发出声音让宝宝寻找。

这时宝宝已能听到远处的声音,因此要适量拉远声源,训练宝宝听远处声音的能力。妈妈可以改变方向和距离,让宝宝从不同方向循声找妈妈,距离可逐渐增大,声音高低也可以变换,从而锻炼宝宝的听觉分辨能力和方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