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
14920500000103

第103章 十四 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理论发展研究的任务、意义与框架

-李家祥-

(一)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理论发展研究的基本任务

如果对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理论的发展做出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研究,其基本任务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考察这一理论的发展历史,即其产生、推进和形成的历史演变过程,揭示该理论在我国哪些不同历史时期,受什么样的政治经济条件和经济开放实践的影响而产生与发展;在不同社会历史时期占主流地位的理论观点是怎样发展演变的;对这一理论产生与发展发生重要影响的代表性人物提出了哪些重要的见解和观点,如何评价其历史地位;在同一历史时期就一些重要理论问题有哪些重要的不同认识;这一理论的演进过程经历了哪些大的阶段,有着什么样的特点和规律性,等等。

另一个方面是考察这一理论的发展现状,即在概括性介绍现阶段占主流地位的观点和理论界对各个重要问题的探讨的基础上,分析所取得的理论成就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同时,针对学术界就一些主要理论问题产生的不同认识做进一步的分析,结合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做前瞻性研究。

之所以承担两个方面的基本任务,是由中国经济开放理论发展研究的内在需要所决定的。首先,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思想源远流长,并对现代经济理论有重要影响。即使自近20 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对外开放理论也伴随实践的发展而经历了不断演进的过程。对这一理论史的考察是经济对外开放理论发展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理论发展研究不能停留在史的考察上,只有深刻把握经济对外开放理论研究的现状并开展深入和具有前瞻性的探讨,才能使“理论发展研究”臻于全面。而后一种角度恰恰是现今中国经济思想研究领域中较为薄弱的环节,一些论著只停留在思想史的考察之上,过于侧重学术性,影响了经济思想研究服务于指导实践的功能的发挥。经济对外开放理论研究应当对现阶段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理论的研究特点、重点问题、历史任务及发展趋向等做出分析和概括。

(二)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理论发展研究的重要意义

从上述两个方面研究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理论的发展,任务量很大,但在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条件下很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1.有益于促进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理论的深入研究。自20 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学界结合对外开放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了大量研究,但是目前还缺少较为全面总结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理论发展过程的著作,并且在经济学界近些年全面总结理论发展经验时的确存在就此方面注重不够的情况,这显然还不适应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条件下总结理论发展经验,推进理论与时俱进的需要。因此,对经济对外开放理论做出较为系统的考察与分析,从发展历史的角度总结其间的规律性认识,从发展现状的角度概括其特点并找出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无疑会促进此理论在新的形势和条件下更好地发展,使这一关系我国经济发展与改革开放事业全局的理论更加丰富和深入。

2.有益于加强理论经济学的学科建设。一是可以帮助深入进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研究经济对外开放是政治经济学的重要任务,但又是近20多年来随着理论和实践的不断推进才逐步深化和丰富起来的。长时间中,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没有这一块内容。受教科书的性质、篇幅等限制和影响,书中展开的是一般原理,往往概括介绍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原则、形式等。因此,对我国经济开放理论从发展历史到现状进行系统考察与分析,将有利于展开和深入研究对外开放的基本理论,使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这一越来越显示出重要地位的部分得到充实。

二是可以提高中国经济思想史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等学科研究的水平。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在我国学术界本是个较老的学科,自20世纪20年代中期始就已经先后涌现了一批较有影响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建国后,一大批学者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开展了全新的探索,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20 世纪 80年代后期和 90 年代以来,学科的研究领域进一步拓宽,研究程度进一步深化,特别是出现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史的研究和加强了新中国经济思想史的研究。系统研究我国经济开放理论的演进过程,可以对中国经济思想史及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研究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促使这一学科朝着更全面完善的方向发展。

3.有益于推动我国对外开放实践的顺利发展。自20 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扩大,水平不断提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国的开放程度将更大,在获得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将面临严峻挑战,迫切需要新的理论来指导新的实践。基于跨世纪条件下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特点和我国特殊国情,我们肯定不能照搬西方经济学的有关理论,也不能简单依据我国原有的理论认识来办事,而应当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和理论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紧密结合现实,探索有效指导实践的新理论。中国经济开放理论研究的主要目的也正在于此。通过对这一理论进行系统的历史考察,可以帮助我们认清对外开放实践的历史经验,努力揭示这一理论的发展规律;通过剖析这一理论的现状,找出其需要继续深化和发展之处,正可以推动这一理论朝着分析新情况新问题的方向前进,这将为促进我国对外开放实践的顺利进行提供理论工具和有利条件。

(三)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理论发展研究的框架结构

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理论的内容相当丰富,并经历了相当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为了便于逐步展开深入研究需要将其划分为不同阶段。我认为,从广义上把握我国经济开放思想与理论的发展进程,可以大致分为6个阶段,并予以不同程度的考察与分析。

1.古代对外经济贸易思想阶段。据考证,自先秦开始至 1840年之前,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家就对外贸易问题做了一些零散和粗浅的思考与议论。尽管出现过批判闭关锁国的呼声和某些贸易开放思想相对活跃的时期,但从长时间和总体上看,朝贡贸易和闭关锁国的封建正统经济思想占据主流地位。因而这一时期谈不上有经济开放理论,但可以从背景材料和历史前提的角度做出必要的介绍。

2.近代对外经济开放思想阶段。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被迫打开紧闭的国门,卷入世界经济漩涡之中。面对西方经济文化和船坚炮厉殖民扩张的影响,随着代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汽轮、火车、水雷、电线、开矿、炼铁机器与大量新奇又廉价的日用品的涌入,从地主阶级改革派到洋务派,从革命派到改良派的一些代表人物在探索救亡图存、富国强兵的途径之时纷纷对清王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做出了反思和批判,提出了向西方学习,实行开放的主张。其中论及与外国通商,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人才、经营管理方法,学习外国发展经济和振兴实业的经验等。在辛亥革命以后,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还较系统地提出门户开放主义,并从国家存亡的角度论证了在经济开放中保持国家主权独立的重要性,号召打破帝国主义,破除一切不平等条约。中国近代经济思想上出现的一股对外开放思潮,可以被视为最初的经济开放思想,因而有必要就此方面思想做出较为具体的介绍与分析。

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对外经济贸易思想阶段。“五四”运动推动了国人的思想解放,人们对于为什么和怎样发展对外关系给予了更深刻的关注。中国共产党的部分重要领导人就此方面做出的深入思考是该时期经济开放思想的杰出代表。由于这一时期中国饱受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根本没有独立的国家主权,无法开展真正的平等的国际经济往来,因此革命思想家论及经济开放原则与条件方面的内容较多且较为深刻,而在对其他方面的研究则相当薄弱。但值得提出的是,在20世纪20~40年代,我国经济学界的一些有识之士对发展对外经济问题作了较为广泛的思考,如经济学家马寅初、陈岱孙等就利用外资、外汇等问题发表了不少论文,出版过专题著作,在对外经济开放理论发展史中留下了印记。对于这一因种种原因而介绍很少的阶段需要专门做出必要的考察。

4.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对外经济贸易思想阶段。新中国成立之后,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和对外经济往来实践的发展,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如何发展对外贸易、引进技术和资金,在对外经济关系中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等做出了很多论述。但是由于 50、60年代的帝国主义封锁和中苏关系的恶化,我国难以有广泛的、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开放实践,同时国内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经济学的学科建设也提出了许多亟待探讨的问题,因此这一时期不可能有独立的、地位突出的对外经济理论。经济学界也没有就此形成讨论热点,只是在某些内部发行的教科书中有所论及,而且受到了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较大影响。

5.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对外经济贸易思想阶段。这是一个极为特殊的时期。在极左思潮泛滥,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企图篡党夺权的干扰破坏下,正常的对外经济贸易关系被横加指责,扣上卖国主义、洋奴主义、爬行主义等帽子,人们不敢开展对外贸易、引进资金和技术。“四人帮”宣传的谬论甚嚣尘上,在其操纵下编写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之中,这些谬论还被理论化和系统化。以此为背景,中国基本上处于关门搞建设的状态,对外经济思想的发展处于被扭曲的阶段。鉴于其特殊性,我们还应当从总结历史经验与教训的角度做出一定的反思和清理。

6.改革开放时期的对外开放理论阶段。随着 20 世纪 70年代末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以及改革开放重大决策的决定和推行,兴办经济特区,举办“三资”企业,引进外国资金和先进技术、人才等经济开放实践迅速广泛开展起来,真正意义上的对外开放理论被正式提出和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这一时期涌现的理论是研究对外开放理论发展的最重要部分。考虑到研究意义重要,内容很多,可以从两个大的层次来加以考察。一是介绍和研究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及重要文献的有关思想、学术界做出的大量理论研讨,特别要分析这一时期理论的产生背景与小的发展阶段,提示其间的规律。二是概括现阶段这一理论的发展特点,对其中提炼出来的需要进一步研讨并具有某些前瞻性的重要理论问题做出自己的分析,特别要注重从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角度研究进入对外开放新阶段所面临的新的主要课题。

上述发展时段的划分主要遵从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大的阶段。尽管在各个阶段中经济对外开放思想与理论所占的份量很不相同,认识的水平也有很大差距,但是按这种方式安排内容结构还是必要和可行的。按我国大的历史发展时期分别介绍和分析经济开放思想与理论,便于揭示众多认识的特点、产生原因和条件,也便于开展不同时期的理论比较和概括其历史地位。当然,这种框架结构也有局限性,既不能根据我国经济开放理论自身经历的研讨高潮和具体发展线索做出体例安排,也不能完全反映这一理论的发展脉络。我们应在尽可能的条件下使这些缺憾缩减至最小程度。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经济发展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