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
14920500000005

第5章 五“现代科学劳动" 是发展劳动价值论的重要范畴和核心理论内容

-陈 征-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所谓“新的实际”,我体会,主要是二方面,其一是,马克思创建劳动价值论,是处在工场手工业过渡到机器大工业,即工业化初期的蒸汽机时代,科学技术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体力劳动仍居主要地位。100余年后的今天,科学技术迅速发展,进入信息化阶段,生产劳动已由体力劳动为主逐步改变为以脑力劳动为主,劳动价值论必须面对现实,说明高科技发展的有关问题。其二是,《资本论》是对自由市场经济经验的总结。马克思创建劳动价值论是为剩余价值论奠定理论基础,以便揭示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我们现在面临的任务是,运用劳动价值论来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问题。根据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劳动价值论必须在坚持中运用,在运用中发展。我认为,在这里,关键的问题是,要充分重视现代科学劳动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一)从一般科学劳动到现代科学劳动

科学劳动一词,最早是马克思提出的。他指出,随着大工业的发展,“直接劳动在量的方面降到微不足道的比例,……同一般科学劳动相比,同自然科学在工业上的应用相比,……却变成一种从属的要素。”这就是说,随着大工业的发展,商品价值中来自于直接劳动的部分降低到微不足道,相反,却主要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即来自于一般科学劳动。科学劳动是一种高级的脑力劳动,是掌握了科学技术知识的科学劳动者所进行的脑力劳动。一方面,人们在不断的生产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理论的创造,这是对科学发现、发明、创造的过程,这既包括学习、积累和继承的过程,也包括科学的发展过程,并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积累;另一方面,将科学应用于生产,创造出一系列新的工具、手段、工艺,并培养劳动者使其具有一定水平的科学技术知识并掌握和运用它来进行生产活动,这是由科学到技术,再由技术到生产的应用过程,是从潜在生产力到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过程。总之,科学劳动,既包括大量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对科学发现、发明、创造、发展和学习继承过程的劳动;也包括由科学转化为技术、由技术到生产应用于实践过程的劳动。科学劳动是通过人的脑力劳动而表现出来的。进行科学劳动的人可称为科学劳动者。马克思所说的“一般科学劳动”是指掌握了一般科学技术知识的劳动者。随着100余年来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掌握了现代有关最新科学、多学科的前沿理论和最新先进技术的劳动者进行的是现代科学劳动,是高级或超高级的脑力劳动。现代各国生产力水平都直接取决于科学技术水平的高低和创新能力的大小,而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又直接取决于科学劳动者的科学劳动的质量和水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使第一生产力能够充分实现,由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必须依赖科学劳动者的科学劳动。现代科学劳动不只是当今世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而且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决定性作用。现在,国际间以科技为核心形成的经济力与综合国力的竞争,已成为决定国家、民族生死存亡、兴衰成败的关键。江泽民同志说:“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实力的竞争、高素质人才的竞争。”所谓高素质人才,也就是科学劳动者所进行的科学劳动。

(二)科学劳动力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科学劳动者具有科学劳动力,科学劳动力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科学劳动力的价值包括一般劳动力价值决定的三个要素,即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养活劳动者家属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费用。但为掌握现代大量的科技知识,必须接受高层次教育,支出大量的学习费用和研究费用,因而科学劳动力价值大大高于一般劳动力价值。科学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科学劳动,科学劳动不仅能转移旧价值,而且能创造新价值。由于科学劳动能充分利用自然力并入生产过程,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更多的使用价值,这是高级的复杂劳动,是简单劳动的大量倍加,因而在同一时间内能够创造出更多的新的价值。现代科学劳动由于把现代科学技术运用于生产过程,取得大量而特殊的经济效益,较之一般脑力劳动、一般科学劳动、能创造出更多更大量的新价值,这在高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是必须重视的突出问题。

马克思发现和创造了劳动二重性,成为科学劳动价值论的核心内容。现代科学劳动同样具有二重性,只是在上述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新发展。现代科学劳动同样是抽象劳动的支出,也同样创造大量的商品价值,但由于现代科学劳动者掌握现代科学理论和多学科的前沿知识,掌握现代化的先进技术和生产工艺,是高级复杂劳动,这就出现两方面问题,一方面,就某部门生产某商品而言,该商品新创造的价值量增大了,更由于科技发展使得间接生产过程的科学劳动者增加,也会引起新创造的价值量增大;另一方面,由于科技发展大大提高劳动的生产率,生产出大量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大量的价值量分摊到更大量的使用价值中,使每个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下降。科学技术越发展,现代科学劳动越发展,这两方面的状况都在发展,发展得越快,倍加得越快,就会使价值、价格呈现出多种复杂状况。因此,对现代科学劳动者付与较高的报酬,“使广大科技人员的收入符合其劳动创造的价值和贡献,”是完全合理的,应该的。另一方面,就现代科学劳动的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而言,“生产过程从简单的劳动过程向科学过程的转化,也就是驱使自然力为自己服务并使它为人类的需要服务过程的转化。”生产大量使用价值,大大增加了国民财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由于现代科学劳动对增加国民财富作出很大的贡献,对作出很大贡献的人给予一定的贡献报酬,也是完全合理的,应该的。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说:“从制度上保证各类人才得到与他们的劳动和贡献相适应的报酬”。过去人们往往只注意劳动报酬而不注意贡献报酬,在研究劳动报酬时又不重视高级复杂劳动在创造价值中的倍加作用。江泽民同志上述讲话,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实际运用和新发展,体现了在现代科技高度发展的情况下,对现代科学劳动的作用的深刻分析和正确评价。

(三)现代科学劳动的具体表现形式

现代科学劳动是高级脑力劳动,反映着高级脑力劳动的实质性内容。至于它的具体表现形式则多种多样,在创造价值和使用价值过程中不完全相同。因此,研究现代科学劳动的具体表现形式,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以物质生产部门为例:企业科研部门的现代科学劳动,不直接参与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只是着重研究与本企业有关的技术问题,如何开拓新产品实现产品创新,如何采用新技术实现技术改造,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等等。这种劳动是间接为了本企业生产,提高科技水平和产品质量,开拓新市场等服务的。现在发达国家有一定规模的企业,都有自己的专业科研机构,这是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命脉所在。这些劳动者所进行的现代科学劳动,是该企业总体劳动者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抽象劳动创造的价值直接进入该企业的物质产品之中。在现代经济竞争实质上是高科技竞争过程中,他们的作用成为企业兴衰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也是我国不少企业发展科研机构、增设博士后工作站的实际目的所在。

以精神生产部门为例:作家的作品成书出版,在书中,既包含作家科学劳动创造的新价值,也包含从生产资料转移来的旧价值。至于书籍印数作为使用价值的数量,则是作家及有关人员具体劳动创造的使用价值。所不同的只是,物质生产部门生产的是物质产品,精神生产部门生产的是精神产品。至于歌唱家,当他唱歌表演时,给听众以一种音乐享受,这是特殊的使用价值;在这种特殊的音乐享受中,也包括歌唱家科学劳动所创造的价值,这是无形产品,一纵即逝。但他们也是通过交换劳动来体现人和人的关系。只是不通过物和物的交换,而是通过特殊音乐享受这种无形产品所表现出来而已。这种无形产品,正表现出精神劳动生产的特殊性质。

以教育部门为例:教师的劳动主要是授课,通过传播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使这些知识得以保存、继承、整理和发展。教师的劳动对象不是物质产品,而是培养新一代的劳动者。高层次的学校则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即为培养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高素质人才服务。这些未来的科学劳动者,都将成为人才市场的重要对象。教师的科学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作为教育训练费用,构成年轻劳动者劳动力价值的三个要素之一。教师的科学劳动凝结为劳动力价值。只是这种价值不是凝结在物质产品中,而是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商品上。至于教师的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表现为培养出大批人才,这是和物质产品不同的使用价值,但比物质产品的使用价值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为人类造福。

以企业管理为例:在过去没有掌握现代科技的企业管理者只是凭经验和实际情况组织一般分工,谈不上什么科学管理。现代企业的管理者要求进行科学管理,必须是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该行业的专家;必须具备信息时代所必须掌握的信息手段,如熟练掌握外语、高数、计算机手段等;还要精通市场知识、通过深入研究市场情况确定企业经营的战略与策略;还要有较高的政治思想水平、政策水平和外交能力,懂得领导艺术,团结全体员工,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来进行工作;特别是现代企业的领导人更要善于实现科技创新、体制创新和理论创新,通过创新把企业推向前进。这种企业管理者的管理劳动,是现代科学劳动,是高级脑力劳动,其抽象劳动创造价值凝结在该企业的产品中,其具体劳动通过经营管理实现价值,使更多更好的使用价值进入市场以供广大人民日益提高的生活需要。从这两方面看,应该给予劳动报酬和贡献报酬。如果是私营企业主担任管理者,还应根据投入的资本给予利润报酬。虽然这属于剩余价值部分,但对促进现阶段生产力的发展,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支付这些报酬也是完全必要的。

(四)现代科学劳动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

如上所述,科学劳动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如此重要,为什么长期以来对科学劳动范畴未予重视呢?马克思提出科学劳动这个词,但未深入分析,由于当时的科学技术还未高度发展,其作用还未充分显示出来;马克思在重视科学技术的同时,提出科学劳动大大高于生产中的直接劳动的观点,就闪烁着高度智慧的科学预见。我们所说的现代科技,是指20 世纪以来建立在量子论,相对论和生物学基础之上的科学技术。邓小平同志分析了现代科技发展的新情况,及时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面临科学技术一日千里高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又及时提出了“科学技术工作和经营管理作为劳动的重要形式,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是对科学劳动的充分肯定,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发展。在“七一”讲话中又提出要结合新的实际研究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问题,这不仅引导人们对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度重视,也将引导人们对现代科学劳动的高度重视。现代科学劳动应该是劳动价值论中的重要范畴和主要范畴,是社会主义社会劳动的核心理论内容。重视现代科学劳动,必将有利于推动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归根到底,必将有利于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提高。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胡 钧-

在社会发展问题的解释上,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物质生产方式决定一个社会的面貌及其历史运动。物质生产包括两个不可或缺的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如列宁所说的“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水平,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作是自然历史过程”。唯物主义历史观已经在理论上和历史实践上得到证明。列宁说:“自从《资本论》问世以来,唯物主义历史观已经不是假设,而是科学地证明了的原理。”

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相对的,唯心主义历史观一个重要方面是用公平、正义来解释历史的发展和社会运动的动力。依据这类观点,为什么要用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为什么要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呢?因为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更公平、更正义。显然这不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可是当前理论界出现这样一种现象,用关于正义、公平等抽象概念来阐释马克思的基本理论。这种做法值得注意的在于它用唯心主义历史观去解释马克思的基本理论,这会从根本上动摇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并会不知不觉地影响着人们思考问题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是最近时期讨论的热点问题,明显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