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
14920500000051

第51章 二十四 论对外开放与居民的收入分配

-刘长庚 范言慧-

对外开放促进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外部资源的引入给我国经济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在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的同时也对国内财富分配、收入分配发生生深刻的影响。我国农村基尼系数已由1978年的0.212扩大到1999年的 0.336,城镇基尼系数由 0.16扩大到1999年的0.295.据世界银行统计1998 年我国全国基尼系数已达到 0.403,而据国家统计,1998 年的全国基尼系数也达到0.386.从国际上的比较来看,我国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也显著大于印度的 0.378(1997)和日本的 0.249(1993)。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还同时在地区、城乡、所有制、行业等等层面上都表现出有较大的拉大。近几年一些国内学者对我国的收入分配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他们主要从国内因素的角度研究,将开放因素仅作为外生既定变量。而本文着重于改革以来的开放因素对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

(一)对外开放对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机制

对外开放与居民的收入分配有着密切的关系。实行对外开放、提高本国的开放度会在客观上造成本国经济与外国经济的关联度或相互依存度提高的结果,使国内经济受国外因素的影响。而且对外开放的影响并非单独起作用,它与国内其他因素的结合和联动会共同促成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在下面我们着重从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对外贸易对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要素禀赋理论被认为能够解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根据其中的贸易的收入分配效应,一个国家的富裕要素所有者将从贸易中获利,而稀缺要素所有者将因贸易而受损。而发展中国家应当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技术、资金密集型产品,这样会提高非技术工人的工资而降低技术工人的工资,缩小收入差距。实际上,要素禀赋理论中的一些假设并不适用于我国的实际,如其中的国内要素自由流动便是一例。因而需加以调整。

我国在地理上是大国,对外贸易多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而中西部的内地则极少。并且地区、行业之间劳动力要素流动不畅,我国劳动力要素的流动性在东部地区较强而中西部地区较弱,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在我国也一直是影响居民收入分配的一个原因。

贸易会增强本国生产者所面临的商品的需求弹性,由于劳动力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因而也会受到贸易的影响。由于低技术劳动力替代弹性较高,当工资稍有降低时,对劳动的需求会降低很多,劳动需求曲线相对平缓,而高技术劳动力则替代弹性较低,劳动需求曲线较陡峭。

2.利用外资对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通过影响就业与产业结构、通过提高全要素增长率和通过对资金的引力效应来影响居民的收入分配。外商对所投资行业类型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就业结构中劳动力要素的边际收益,从而影响着劳动力的收入状况。外商投资企业中间产品的供应结构和最终产品的销售结构变化也会直接影响国内产业结构的变化。外商投资企业通过“技术外溢”与所带来的“学习效应”使我国沿海地区的技术水平、组织效率不断提高,与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形成鲜明的对比。且受开放因素直接和间接的影响,中西部大量资金又通过直接投资、商品购买、银行间流动等渠道大量流向发达地区,更加拉大了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

外商直接投资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可通过模型说明。首先假设经济中存在两个部门,部门1是非外商投资部门,部门2是外商投资部门。后者的效率要大于前者。另外劳动力不能自由流动,因制度性障碍,存在劳动力转换成本。由于劳动力流出造成效率受损如果没有同样技能的劳动力补充,将会使它的整体的工资水平下降。非外资部门和外资部门之间的效率落差是引起收入差距的根本原因,限制劳动力转换并不能从根本上缩小收入差距,关键在于要提高非外商投资部门尤其是国有部门的效率和效益。

(二)对外开放对居民收入分配的实证分析

我们接下来以贸易/GDP和对外直接投资/GDP为变量,对开放因素对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作了一个实证分析。作为前面分析的辅助说明。

可以看出,基尼系数与 FDI/GDP和 FI/GDP的变化几乎具有同样的发展趋势!若以基尼系数为解释变量,TD/GDP、FDI/GDP为被解释变量,我们进行定量分析,得到了方程式:

GN=0.278 0.235TDG 0.886FDIG(15.408)(3.828)(0.657)R2=0.977 F=145.566

可以看出,TD/GDP与 FDI/GDP两个因素同基尼系数之间有很大的相关性,这体现在 FDIG系数的 t检验值很小,而 R2 却很大。然而,我们用 FI/GDP代替 FDI/GDP的时候,所得出的结果还略差于这一结果。我们又分别以 TD/GDP和 FDI/GDP为变量分别与 GN进行回归,发现 FDI/GDP因素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的显著性要远大于 TD/GDP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尽管在系数值和 t值上,TDG远小于FDIG,而且每年外商直接投资的实际发生额也远小于贸易总额。

我们另分别以1985~1999 年的城乡可支配收入比、城市和农村的基尼系数、农村在东部和西部、东部和中部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为被解释变量,进行进一步的检验。

虽然上述结果仍受解释变量相关的影响,但可以看出,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对农村基尼系数和东西部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的显著性要远大于对其他变量的影响,对外商直接投资的检验表明该因素的适用性和效果较好,而贸易因素则无法通过。接下来显著性较差的是城乡平均收入差距。而对城市基尼系数和东中部地区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则很不显著,以上说明开放因素对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主要通过影响极端收入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实现的,就是说,开放地区的居民收入与西部落后地区的居民收入之间有着较大的落差,这也补充并验证了我们前面的分析,即对外开放对各种要素的吸引所造成的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是影响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一个主要原因。

(三)结论

对外开放通过各种渠道对居民的收入分配产生了较大影响,它通过影响产业结构推动了行业或所有制间收入差距的扩大,通过影响劳动者的就业及收入推动了城乡及城、乡内部的收入差距扩大,并在客观上与宏观上造成了地区间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结果。贸易活动分布的区域差异、劳动力流动不畅、劳动力需求弹性差异和外资流入对资金、人才等优势资源的吸引等因素加大了地区间、行业间的收入差距。我们在这里并没有考虑一些不合理及非法因素(如走私、资金外逃等)造成的收入分配差距与对外开放的联系,实际上,考虑到它们的影响力之后,对我国居民收入分配扩大的解释力将会更强一些,因为它们都推动着收入两极差距的拉大。对外开放造成的新旧制度并存(如双重汇率制度)等缺陷,也是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一个原因。虽然对外开放及其造成的外部环境效果并不是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唯一原因,但它却起到了一种重要的推动与加速作用。

(作者单位:湘潭大学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