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
14920500000081

第81章 三十 中国“入世”后农业产业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何维达 何 昌-

为简便起见,我们假设一国的一个产业是由完全相同的数量众多的生产单位所组成,因而产业的安全可以由产业内的一个生产单位来模拟。假设其利润函数为:π=P· F(K,L)-rK-wL。令π=0,可得:P·F(K,L)=rK-wL。式中 r和 w分别为该生产单位可支付的最高资本收益率和最高劳动力工资。又假设资本市场收益率和劳动力市场工资分别为 R和 W。假如生产单位按 R和 W支付资本和劳动力的报酬,则产业安全的必要条件为:P· F(K,L)ǘRK-WL。

(一)初始状态的设定

我们将中国农业产业安全的初始状态设定为具有最基本安全,即 P· F(K,L)=RK-WL,r=R,w=W。将中国入世前农业的销售额作为产业的初始销售额,将其他国家农业的较佳资本量作为产业的初始资本量,将具有与其他国家的较佳素质的适当劳动力数量作为初始劳动力数量。下面以中国入世后农业产业安全各影响因素对初始状态的偏离来分析其影响。

(二)产业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1.产业销售额变动与产业安全。

(1)关税与产业销售额变动。根据中美 WTO双边协议,中国入世后农产品的平均进口关税将由 21.2%降至 2004 年 1 月前的17%,降幅为19.81%。而据 Hertel 估计,1995 年中国在农产品出口上面临的平均关税率为32%,根据1994 年乌拉圭回合谈判达成的《农产品协议》,发达国家执行期开始后 6年内(1995~2000年)关税平均降低36%,发展中国家在10年内(1995~2004 年)关税平均降低24%。按简单平均法计算中国入世后农产品出口面临的平均关税率将下降 30%,从 1995 年的 32%降为 2004 年的22.4%。出口关税降幅大于进口关税降幅10.19个百分点。假如中国农业产业结构合理,中国入世后农产品出口的增长将会快于农产品进口的增长,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有望改善。因此,中国入世后关税的变动将会使产业销售额稍有增长。

(2)资助、补贴与产业销售额变动。WTO成员国一般都对农产品进行资助与补贴。根据 1994 年达成的《农产品协议》,要求成员国逐年削减“黄箱”政策,降低对农产品的资助量,其中发达成员国须在6年内削减资助总量的20%,而发展中成员国则在10年内削减13.33%。对出口补贴的削减,《协议》要求发达国家在实施期开始后 6 年内削减补贴款项的 36%,补贴产品数量的21%;而发展中国家则在10年内分别削减21%和14%。而中国近年来对农产品的资助总量为负数。不管中国对农产品的资助是保持不变还是增加(负数变小或由负数转变为正数),WTO其他成员国资助和补贴的削减都将有利于改善目前中国农产品的价格劣势。因此,WTO成员国资助与补贴的削减也会使中国农产品销售额有所增长。

(3)反倾销与产业销售额变动。中国入世后 WTO将给针对中国农产品的反倾销案件提供争端解决机制,因而可以缓解反倾销对中国农产品出口造成的不利影响。但是,《农产品协定》中关于特殊保障条款和中美 WTO双边协议中美国仍将中国作为一个非市场国家的做法,在中国入世后农产品出口增长时可能引发新的反倾销案件,所幸中国农业的对外出口依存度不高。因此,在中国入世后反倾销问题对中国农业销售额有或正或负的影响,但影响不大。总的来看,中国农业产业销售额变化不大或略有上升,对中国农业产业安全不会构成威胁。

2.农业资本收益率和资本量变动与产业安全。

(1)资本收益率变动。农业的资本收益率为负数,远低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水平。农业资本收益率向下调整的幅度较大,较大地影响中国农业的产业安全。

(2)农业资本量的变动。中国农业每台拖拉机和每台收割机负担的土地面积明显地高于世界其他农产品生产大国,说明中国的农业生产还未达到最佳规模,还处于边际成本递减阶段。因此,农业资本量的变动对中国农业的产业安全影响较大。

3.劳动力工资、劳动力数量和素质变动与产业安全。

(1)劳动力工资变动。1999 年中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2210.34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 854.02 元,后者为前者的2.6倍。200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2 253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6 280元,收入差距倍数扩大到2.8倍。另据李善同等人 的研究,中国入世后城镇居民的收入将提高 4.6%,而农村居民收入将下降2.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将进一步扩大到3.0倍。较大的差距表明中国入世后农业劳动力工资向下调整幅度较大。因此,农业劳动力工资变动将对中国农业产业安全形成较大威胁。

(2)劳动力数量和素质变动。首先来看劳动力素质的变动。利用农业劳动生产率来比较中国与世界主要农产品生产大国劳动力素质状况可以看出,中国的劳动力素质较低。从中国农业劳动力的文化程度也可以看出这一点。为创造相同数量产值,较高素质和较少劳动力组合必然为较低素质和较多劳动力组合所代替,中国农业产业安全受到较大威胁。

再来看劳动力数量的变动。虽然中国农业在经过劳动力不同素质和数量组合之间的替代之后仍然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但由于土地等资源条件的约束他们并不能创造任何更多的农业产值。相反,通过他们的生活消费支出将挤占农业资本的收益,从而对农业产业安全造成威胁。

(三)结论

中国农业产业安全的影响不在于外因,而在于内因。中国入世后带来的关税调整、资助和补贴的削减以及反倾销问题,不会影响中国农业产业的安全,或许还有积极作用。中国农业的资本收益率低、资本量偏低、劳动力工资低、劳动力素质低以及存在大量的过剩的农业劳动力,这些内部因素才是影响中国农业产业安全的关键因素。维护中国农业产业安全也应该针对这些因素来制定相应的对策。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