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
14920500000097

第97章 八 转轨国家产业结构演变的实证分析与政策选择

-臧旭恒 孙文祥-

(一)主要转轨国家产业结构的演变

经济转轨过程中,伴随着经济的增长或衰退,在各国经济政策的引导下,各国的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1990 年以后直到目前前苏联各国和转轨初期大多数东欧国家产业结构的变化是与经济的衰退相联系的,产业结构的调整不是通过产业发展速度的差异进行的,它表现的是由于不同产业衰退速度不同而引起的结构变化。

前苏联国家,特别是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等国在经济衰退过程中,产业结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中国。在经济转轨过程中,第一产业都遭受重创,俄罗斯第一产业所占 GNP比重从1990年的16.6%降低到1994 年的 6.3%,近几年也没能恢复到转轨以前的水平,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仍然没有止住下滑趋势。俄罗斯第二产业比重持续下降,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第二产业基本上经历了下降之后,又反弹的过程,这主要是由于俄罗斯第二产业一直没有走出低谷,其他两国第二产业在经历衰退后,逐渐恢复增长。这几个国家中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都无一例外地大幅度增加,并保持一定的增长势头,不过这一时期它们大多数时间处于经济衰退时期,所占比重增加并不能说明第三产业增长迅速,结合各产业对 GDP增长的贡献率可以看出,不少年份第三产业比重份额增加只是由于第三产业衰退速度低于其他产业,只有少数年份是由于第三产业发展速度高于其他产业。由于资料不全,我们只能从现有资料得出大概的结论:这些国家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重基本稳定,但存在就业人员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转移,结合这些国家的失业状况,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在某些年份也可能绝对下降。

不少经济学家都很重视经济增长中的结业结构研究。其中库兹涅茨、钱纳里、赛尔奎因等人经过理论和实证研究给出了不同发展阶段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产业结构的“标准”模式,与“标准”相比,白俄罗斯产业结构与第三种标准非常吻合,第二产业所占比重高于第二种标准,第三产业比重较低,说明白俄罗斯的产业结构有一定的合理性。俄罗斯第一产业比重严重低于第二和第三种标准,第二产业比重介于第二和第三种标准之间,第三产业比重高于标准,但考虑到俄罗斯转轨过程中整体经济实力,特别是第一和第二产业的严重衰退,第三产业比重高于标准并不能说明俄罗斯的第三产业发展超前。乌克兰第一产业比重严重低于第二和第三种标准,与第一种基本吻合,第二产业比重与第三种标准吻合,但高于第二种标准,第三产业比重稍低于第二种标准,但高于第三种标准,整体上看,乌克兰第一产业发展严重滞后。

当然,所谓“标准”,也只是在对一些某个特定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国家产业结构的总结,只能作为分析问题的参考,并不一定放之四海而皆准。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世界经济格局、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都具有很大程度的差异,以及各国资源禀赋、发展战略的不同都会使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产业结构具有鲜明的特点。各个不同时期标准的变化就说明了这个问题。而转轨国家的很多经济现象,不仅与发展有关,更多的与经济转轨有关,与“标准结构”有偏差是必然的,是转轨时期的特殊现象。但这些标准所体现出的规律性,比如在一定范围内,随着人均 GDP的增加,第一产业所占 GDP和就业人员的比重减少,而第二、三产业所占 GDP和就业人员的比重增加,而且同等收入水平条件下,时间越往后,第一和第二产业所占 GDP和就业人员的比重越高,第三产业所占 GDP和就业人员的比重越低,对于我们分析问题还是有很强的借鉴意义的。

(二)主要转轨国家转轨过程中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贯穿经济发展的全过程,无论经济转轨成功与否,各转轨国家产业结构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制约着经济的顺利转轨和健康发展。

前苏联各国在经济转轨的衰退过程中,第二产业不但在经济总量上大幅下降,而且脱胎于转轨前经互会内部分工造成的不合理产业结构在短时间内难以得到合理调整,由于不少前苏联国家出口结构单一,大多数为能源或初级原料,对外汇的强烈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这些部门的发展,进一步增加了产业结构优化的难度。工业化国家本来就处于劣势地位的第一产业遭受毁灭性的打击,给这些国家的农副产品供给造成极大障碍,而农产品生产和出口大国由于缺少资金和技术,难以在短期内形成大规模的农副产品深加工工业,使这些产品的附加值很低,而且前苏联解体严重破坏了各国原有的经济联系,使客观上增加了产品的对外贸易难度。虽然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迅速提高,但这是以其他产业的大幅衰退为前提的,第三产业并没有得到很快发展,而且现有的第三产业普遍素质不高。

目前东欧国家产业结构与前面我们引用的“标准模式”比较吻合,但很难说它们的产业结构就非常合理。事实上许多国家经济转轨初期第一、第二产业的衰退仍没有完全恢复,随着经济政策的调整,第一、第二次产业理应得到较快的恢复和发展,产业内部结构也面临升级和优化。第三产业虽然从总量上看比例较高,但其整体素质并不能很好地推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和整体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作为经济转轨成功代表的波兰近几年经济的高速发展,主要得益于私营部门的成长,国家管理的重工业部门,诸如煤炭、纺织、钢铁等部门仍然存在严重亏损,消耗大量预算资金。如何在尽量不影响经济增长速度的前提下,解决大型国有企业的私有化问题,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之间和各产业内部结构,是维持波兰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问题。

在所有经济转轨国家中,俄罗斯面临的问题最多,其任务也更为艰巨,它从前苏联继承了一个畸形的产业结构,在转轨过程中,一些亟待快速发展的产业,比如农业和轻工业反而遭到最大的打击。第三产业虽然比重上升,但其绝对生产值并没有快速增加,相反它也曾经历了不小的衰退。

转轨之初,本来就处于薄弱地位的农业迅速衰落,并一蹶不振,农业生产连年下滑。目前俄罗斯种植业和畜牧业都面临很大困难,1997年几乎一半粮食和其他食品需要从国外进口,在莫斯科,进口食品最高时几乎占到 90%。在俄罗斯市场上,植物油需求的31%、食糖的69%、牛肉的40%、猪肉的50%、家禽肉的80%都依靠进口。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有三:第一,农产品价格太低,农产品价格与农用工业品价格的差额太大,使农业生产难以为继,农产品产量下降。第二,农业改革政策失误,热衷于土地私有化,而忽视了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市场机制不健全,政府不能及时向农民提供各种技术、信息服务。第三,政府对农业重视不够,对农业的拨款逐年减少,而且难以兑现。

情况最严重时,俄罗斯工业生产下降了50%,轻工食品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从32.1%降到 14.1%,尤其轻工业从16.2%下降到2.0%,几乎惨遭灭顶之灾,采掘工业与加工工业的关系也进一步恶化。从整体上看,俄罗斯工业结构并没有改变重型、低效的缺陷,而是重型更重,轻型更轻,制约俄罗斯工业结构调整的因素很多,第一,工业结构的畸形决定了外贸结构的反工业化趋向,形成以能源换食品和其他消费品的恶性循环。外汇紧张迫使俄罗斯在投资和出口方面向具有比较优势的能源和原材料工业倾斜,造成已经畸形的工业结构进一步恶化;第二,资金严重匮乏,政局动荡又造成吸引外资困难和本国资本外逃和美元化,高通货膨胀下市场机制对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扭曲,导致信贷资源热衷于商业和金融投资,造成生产和科技领域资金匮乏。固定资产投资更是大幅下降,政府投资比重很低,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乏力;第三,片面强调外贸自由化,忽视了对民族产业必要的保护;第四,压缩科研经费,减少科研机构,人才外流,设备老化,高新技术发展缓慢,新技术推广和使用不力。

(三)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思路

产业结构调整策略必须符合各国的经济现实,结合本国产业发展现状,充分利用本国优势资源,发挥市场经济体制的资源配置作用,使经济转轨和产业结构调整相互促进,顺利实现转轨过程中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促进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针对前面对主要转轨国家的分析,产业结构调整首先应恢复经济活力,提高经济效率,尽快脱离经济衰退中的产业结构调整怪圈,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通过市场机制合理引导资金、技术、人力等资源在各产业和各行业优化配置,并通过一定的产业政策引导重点发展滞后产业,如农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等,扶持高新技术产业,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第三产业的整体素质,充分发挥第三产业对其他产业的推动作用。

俄罗斯面临的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尤其艰巨,它应该致力于尽快摆脱旷日持久的危机,使经济恢复增长,并在此基础上合理调整经济结构。首先应该尽快改变落后的农业生产面貌,实现农业的振兴。“把国家扶持和国家调控措施同农业改革和土地所有制改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认真帮助农业部门和农业从业人员,提高农副产品产量,满足国内需求,摆脱对食品进口的严重依赖。这需要政府的高度重视,加大并落实对农业的补贴,切实做好农副产品生产、加工、流通过程中的信息、技术等服务工作,培养农业从业人员的市场意识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发展农业工业品生产,减小农产品与工业品之间的价格差距,提高农业从业人员收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投资不足是制约工业发展和工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因此俄政府决定实行“市场机制与国家刺激相结合的投资政策”,同时努力为外国投资者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同时积极引导资金投向亟待发展的轻工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采取适当措施,保护国内薄弱行业,减少国外产品的冲击。普京政府强调,“政府的工业政策是优先发展在科技进步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部门”,同时考虑现有经济结构和优势产业部门。刺激对先进工艺和科技产品的需求,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扶持以满足国内需求为主的非原料部门的发展;提高燃料动力和原材料部门的出口能力。

为促进高新技术发展,应该增加对教育和研发的投入,培养具有现代科学知识、管理才能和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加强对现代高新技术的研发工作,发现并新成有效的经济增长点,以高技术产品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重点发展军民两用技术,主要包括原子能技术,宇航技术,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飞机制造技术等。扶持高新技术产业,促进高新技术产业成熟和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产业经济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