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孙子兵法》的战略智慧与管理启示
14923900000033

第33章 行军

[原文]

孙子曰: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欲战者,勿附于水而迎客;视生处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绝斥泽,惟亟去无留;若交军于斥泽之中,必依水草而背众树,此处斥泽之军也。平陆易处,而右背高,前死后生,此处平陆之军也。凡此四军之利,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

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邱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上雨,水沫至,欲涉者,待其定也。凡地有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军行有险阻、潢井、葭苇、山林、翳荟者,必谨复索之,此伏奸之所藏处也。

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其所居易者,利也。众树动者,来也;众草多障者,疑也;鸟起者,伏也;兽骇者,覆也。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卑而广者,徒来也;散而条达者,樵采也;少而往来者,营军也。辞卑而益备者,进也;辞诡而强进驱者,退也;轻车先出居其侧者,陈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奔走而陈兵车者,期也;半进半退者,诱也。倚仗而立者,饥也;汲而先饮者,渴也;见利而不进者,劳也。鸟集者,虚也;夜呼者,恐也;军扰者,将不重也;旌旗动者,乱也;吏怒者,倦也;粟马肉食,军无悬罐,不返其舍者,穷寇也。谆谆翕翕,徐与人言者,失众也;数赏者,窘也;数罚者,困也;先暴而后畏其众者,不精之至也;来委谢者,欲休息也。兵怒而相迎,久而不合,又不相去,必谨察之。

兵非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

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不素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令素信著者,与众相得也。

[概要]

“行军”主要论述处军相敌与行军察敌等有关问题,阐明在行军过程中驻扎与作战的处置原则,归纳整理透过现象揭示本质的观察敌情方法,表明自己的治军主张。(1)强调行军作战的基本原则和策略,总结了山地、水上、斥泽、平陆等四种处军相敌时的作战和驻扎经验。(2)要求明确行军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情况,指出了六种地形和五处可能伏奸之地的处置办法。(3)要求加强对敌情的侦察,阐述三十二种察明敌情的方法和诀窍。(4)强调“兵非益多”,主张“并力,料敌,取人”即集中兵力、判明敌情、以智取胜,批评“无虑而易敌者”。在“行军”篇里,孙子揭示了行军作战和驻扎宿营中“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的规律,提出了“令之以文,齐之以武”的治军思想,比较集中地说明了各种处军相敌的办法和察明敌情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