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轿车风云1953-2010
14924200000027

第27章 一汽优先

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3万辆轿车似乎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但对于轿车工业而言,3万辆是一个不值一提的数字,从性价比角度而言,批量越大,成本才能降低,一个正规的汽车厂,年产15万辆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起码的产量,只有到了这个门槛,汽车厂才能谈得上盈利。对于一汽而言,眼下的3万辆只是一汽轿车发展的“先导”,下一步的战略目标是建立15万辆轿车生产能力,在当时,这可是全国最大的规模,以后再在此基础上发展,争取在轿车上也成为中国“第一”。

哈恩是国际跨国集团的董事长,他的眼光始终是“世界级”的。在哈恩眼里,一汽3万辆轿车工程只是自己与一汽全方位合作大餐前的“开胃小菜”,他的目的是要在中国建立远东最大的合作伙伴以抗衡日本和新兴的汽车大国韩国。上海大众虽然已经开始起步,但规模太小,一汽现有的基础与条件都可以有更大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中国政府的政策支持使得自己的设想成为可能。

哈恩与耿昭杰的想法不谋而合。1988年8月24日,应哈恩的邀请,耿昭杰飞抵德国,与哈恩就进一步合作展开会谈。两人很快达成共识:一汽与大众公司合资在一汽建设15万辆轿车生产基地,车型为大众刚刚投产的高尔夫(在中国生产的车型改称为“捷达”)。双方组成工作小组进行15万辆轿车项目的前期工作。为了长期稳定发展,一汽与大众决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签署了“双方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备忘录。

国家对国民经济建设的每一个大型投资项目尤其是像一汽二汽这样投资数十亿的大型项目,都有极为严格的审批程序,项目单位首先要制定可行性研究报告上报主管部门审批,国家计委是最高审批主管机关。一汽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要报送中汽联、机电部,这两个部门审批通过后最后报送国家计委终审。由于环节多,这个过程往往耗费时日。自从中央北戴河会议以后,中国的轿车工业处于起步阶段,一汽、二汽、上汽如同短跑线上的三个选手,都在想方设法加快速度,谁也不愿落后,谁能抢先一步,谁就能在以后的竞争中争取主动。

为了加快进度,耿昭杰决定,项目申报和可行性研究报告齐头并进。自己在一汽坐镇,负责项目方案的申报工作;一汽总工程师林敢为率人到德国狼堡大众总部与大众共同编制一汽与德国大众15万辆轿车合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1989年1月,第一轮可行性报告在德国狼堡出炉,经过讨论后提出修改意见;1989年3月,第二轮可行性报告完成,经过再次讨论后进入第三轮修改。1989年4月,修改后的第三轮可行性报告完成。报告主要内容如下:

1.建设规模和生产纲领:年产大众公司高尔夫A系列普通轿车15万辆,EA111型发动机30万台,085型传动器18万台。

2.建设方式:一汽和大众公司合资建厂,共同组成长春大众公司(CVW)。注册资本为总投资的40%。在注册资本中,中方出资60%,德方出资40%。合作期限为25年。

3.厂址和工厂组成:厂址位于一汽二厂区,占地117公顷。工厂组成包括轿车厂、发动机厂、传动器厂、CVW总部,销售服务中心,外协件仓库、公用工程、厂区生活设施等,建筑积376464平方米,其中新建面积292114平方米。

4.建设投资:项目总投资为348472万元,其中工程建筑43222万元,设备为213308万元,其他费用91942万元。总投资中含外汇45233万元。

5.建设进度:CVW于1990年成立,1991年开工建设,1995年建成投产,1997年达产,当年产量15万辆,国产化率达到97%。

报告立即送往中汽联、机电部、国家计委审批。

就在一汽项目稳步推进的时候,1989年6月4日,中国发生了“六四”风波。对此,中央采取果断措施,迅速平息了风波,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社会以此为借口,粗暴地干涉中国的内政,并纠集了一些国家对中国发动了所谓的“经济制裁”,几乎所有西方国家与中国的合作项目都停止了,其中就包括二汽与法国雪铁龙合资项目。但德国大众公司并没有跟着美国指挥的调子合唱,而是特立独行,做出了与全西方大公司完全不同的决定。6月5日,德国大众公司紧急召开董事会,会议决定,不论中国发生什么情况,大众公司将坚持与一汽合作完成15万辆轿车项目。6月9日,哈恩博士委托耿昭杰给中国国务院领导带去了他的一封信,哈恩在信中表示,德国大众公司坚定地站在中国一边,支持中国政府采取的果断行动,德国大众绝不理会西方国家所谓的“制裁”,不管发生什么情况,大众公司与一汽的合作都不会停止,大众公司将按照原定计划,继续推进在中国的发展战略。

哈恩的做法得到中央领导的高度赞赏。1989年11月6日,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中南海专门接见了哈恩与耿昭杰。江泽民称赞哈恩具有战略眼光,是中国人民的朋友,并表示对一汽与大众公司的合作充满信心。

1989年7月5日,耿昭杰、韩玉麟、吕福源到北京向国家计委汇报15万辆轿车项目进展情况。7月8日,时任副总理邹家华听取了一汽的详细汇报,邹家华要求一汽要排除干扰,继续推进15万辆轿车项目,国家各有关部门也要拿出实际行动支持一汽与德国大众的合资项目,以打破西方国家的制裁,发展中国的轿车工业。

特殊环境下,国内各部门对一汽项目也给予了最快捷的审批。7月26日至8月5日,中汽咨询公司组织了16位专家对一汽与大众公司合资建设15万辆普及型轿车项目进行可行性评估,并于9月23日以中汽联的名义正式向国家计委报送评估意见:

1.CVW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的基本内容符合国家对一汽轿车项目规定的发展原则和要求,项目的依据是充分的。“报告”具有一定深度,对今后项目工程设计和建设工作将起到较好的指导作用。

2.CVW项目是一个很迫切、很成熟、很有效益的项目。

3.CVW项目由一汽负责承办是必要的,也是有利的。

西方国家联手“制裁”的确给中国国内经济建设带来很大困难,其中轿车工业最为典型。中国轿车工业是以合资方式开展的,合作伙伴都是西方的大汽车公司,虽然大众公司旗帜鲜明,立场坚定,一汽与上海的合作项目没有停顿,但别的公司就没有这个政治远见了。二汽与雪铁龙公司的轿车合资项目主要依靠法国政府贷款,在“六四”风波中,法国政府赤膊上阵,表现极为恶劣,在对中国进行所谓“制裁”中,也是一马当先,冲在最前面。在这种情况下,二汽与雪铁龙的合作项目停滞不前。但二汽仍然希望推进项目进展,二汽领导人陈清泰多次致函国家计委以及负责国家计委的国务委员邹家华,要求二汽项目继续进行。国家也尽力支持二汽项目,在西方国家“制裁”甚嚣尘上时,1989年7月,国务院还是批准了二汽与法国雪铁龙的合资报告,但法国方面并未对此作出正面回应。

在严峻的国际政治形势外加不容乐观的国内经济形势下,刚刚起步的中国轿车工业面临两难的抉择,一汽、二汽两大厂家的轿车合资项目只能二选一。国家财力有限,不可能同时支持两家都上。

一汽、二汽轿车项目上马时间均在1985年以后,此时国家“七五”计划早已制定且已经实行过半,虽然国家计委多次想办法调配计划,但由于国家经济发展计划的大笼子早在“八五”之前就已制定,再做大的调整实在困难。

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制定是一项极为严肃科学的工作,国民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能源、物资等资源的配置需要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综合协调,统筹考虑,还需要建立数学模型来推断,在反复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最后经过全国人大会议讨论通过。全国人大通过后,计划的执行便具有刚性,特殊情况下,微调尚可,如要做大的改动就会影响国家经济全局。眼下,轿车工业发展成为国家重大决策,但国家计委所掌握的资源尤其是资金又无法同时满足两家汽车厂发展所需。一个面包两人吃谁也吃不饱,只能在两人中分出先后。如果两家汽车厂同时上,会出现因资金不足谁也上不去的局面,两难情况下,谁先谁后,国家计委必须在一汽、二汽两个企业中做出选择。那段时间里,国家计委各个部门围绕着这个问题做了细致的工作。

负责国家机械电子工业发展的国家计委副主任郝建秀带领相关司局负责人分别到一汽和二汽,对两家汽车厂的合作对象、谈判进度、资金状况、轿车生产环境和基础条件等进行了认真深入的调研,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一汽轿车项目优先。

现将调查报告内容摘要如下:

维中、子玉、光建、树人同志:

按照最近中央有关轿车国产化的指示,9月4日至9日,我与工业二司张仁琪等同志到长春一汽实地了解和研究了3万辆奥迪轿车先导工程的进展和国产化的情况,现场考察了15万辆轿车合资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和建厂条件。

通过考察……综合各方面客观条件,我认为:发展轿车的优势在一汽。特别是在调整期间,从国家财力、物力出发,国务院决定的“三大、三小”轿车厂点不可能同时上,我们应该选择建厂条件最好的给以重点支持。

……

1988年5月16日,国家计委批准一汽3万辆奥迪轿车先导工程,1989年7月24日,国务院专项特批开工。目前,工程进展很快。引进克莱斯勒发动机正在安装设备,为发动机提供毛坯的第二铸造厂开始调试生产线,安装大众威斯莫兰二手设备的冲压厂厂房已经建成,焊装、油漆、总装的厂房已部分改造完工,相应的配套工程正在进行。按国产化率计算,1989年底可达7.7%,1990年底可达38.9%,1991年底可达73%。如果这个国产化计划得以实现,这在国内算得上是最快的了。

一汽对轿车先导工程抓得很紧,特别是中央最近决定严格限制轿车进口,更增强了一汽加快轿车建设的信心。对先导工程所遇到的困难,也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凡是厂里能克服困难解决的绝不向外伸手,实在解决不了的再向上反映。对一汽遇到的问题,我们有责任帮助解决。

1.对轿车先导工程需要国家支持的六方面问题,今年3月已经李鹏、依林和家华同志批准,原则上得到解决……

2.……考察期间,我向一汽提出,当前要把3万辆奥迪轿车项目作为全厂工作的重点,特别是要抓紧国产化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落实中央关于限制轿车进口、领导干部带头乘坐国产车的指示,才能为15万辆轿车合资项目创造有利条件……

通过这次考察,我认为,一汽是有优越条件上这个项目的。除了已有近30年红旗轿车生产的历史,有较雄厚的轿车开发技术力量和生产经验外,还具有以下特殊条件:

1.已于3年前完成了15万辆轿车293万平方米的二厂区征地工作,场地已经平整,动力管网和道路已经疏通,完成了“五通一平”。

2.在二厂区内与15万辆轿车项目相关的第二铸造厂、冲压厂厂房已经完工,具备了安装设备的条件,模具中心已经开始试生产。

3.不失时机地采取技贸结合方式购买了德国大众威斯莫兰厂与15万辆轿车生产相关的具有30万辆能力的焊接、油漆、总装生产线的二手设备,这就减少了建设投资和生产准备的工作量。

4.141型卡车的换型改造成功和3万辆奥迪轿车先导工程的顺利进行,增强了15万辆轿车所需建设资金的自筹能力,可以做到“以卡养轿”、“以轿养轿”。

5.德国大众公司态度积极,在北京发生反革命暴乱期间,大众公司6月5日召开董事会,决定不论发生什么情况,一定要坚持与一汽合作,完成15万辆轿车项目。

最近,国务院领导同志已经几次开会研究并同意一汽上15万辆轿车项目,所需的国内贷款要纳入“八五”国家信贷总规模,列入年度计划,同时要求我委抓紧审查可行性研究报告。

根据一汽的实际情况和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我认为,一汽15万辆轿车合资项目的前期工作是扎实的,是做得好的,建厂条件是优越的,我们应该优先考虑。对15万辆轿车合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委里应该尽早提出审查意见报国务院审批。

郝建秀

1989年9月29日

郝建秀的意见得到国家计委各司局的赞同,在国家计委审批一汽大众合资轿车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会议上,国家计委各司局的意见认为:“中国轿车发展决策的时候到了,“三大三小”一起往上拱不行,“八五”期间不能都上,集中力量上一个风险较小……只能上一个。

……根据国家现有财力,要避开投资高峰。因为法国制裁,二汽的前期工作要好几年,客观上已经错开了高峰。

1990年初,国家计委开始编制国民经济发展“八五计划”(1991~1995)大纲。1月10日,国家计委常务副主任甘子玉主持召开主任办公会议,专题研究“八五”期间中国轿车工业发展的调整方案。会议上讨论非常激烈,有干部指出:“谁上谁不上,牵涉到多方利益,二汽的能量很大,要是决定一汽先上,二汽后上,委内应该统一意见并向上反映,明确二汽轿车项目到‘九五’再考虑。”

一位领导提出:“我与工业二司多次研究,国家笼子就这么大,大家都要急着上,最终是谁也上不去。要依照条件来,谁的条件具备谁先上。我亲自去做了调查研究,一汽的条件最好。当然一汽先上。定了一汽。其他几家不服,我们都要顶住。要把有限的资金用到一汽。”

经过反复比对条件,最后的意见很集中:一汽先上,二汽后上。会议纪要摘要如下:

根据当前治理整顿的要求和“八五”期间国家的财力及市场需求预测,有必要对1987年确定的轿车工业发展“三大三小”的方案进行适当调整。“八五”期间“三大”只能建成一个。综合各方面条件,建设一汽轿车合资项目可以做到投资省、速度快、国产化率高、效益好,拟安排建成轿车先导工程和15万辆轿车合资项目。二汽轿车合资项目,“八五”期间可以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后期开工建设。上海大众形成3万辆整车和10万辆发动机的能力,抓好国产化,不考虑上新厂。“三小”项目,可以考虑北京吉普完成2万辆生产纲领。广州标致完成已开工的轿车改造工程,天津夏利建成3万辆的能力。

根据主任办公会的意见,1990年1月12日,国家计委以计工二[1990]30号文件《关于第一汽车制造厂与西德大众汽车公司合资建设年产15万辆轿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意见的请示》上报国务院。报告明确:

1.一汽具有较好的建设轿车合资项目的客观条件。

2.相对错开投资高峰,合理安排一汽、二汽轿车合资项目建设,挡住进口,扩大出口。

3.请中国银行出面为一汽轿车合资项目外汇贷款担保是必要和适宜的。

1月16日,邹家华在这份报告上批示:

已经和各方面都协调好,拟同意。

1月18日,李鹏批示:

办公会要议一次。请计委准备三个汽车厂的规模和进度,以便有一个总的平衡。

2月5日,邹家华再次批示:

2月4日,我向李鹏同志汇报了最近一汽工作进展的情况和几个轿车厂今后需要的初步预测。李鹏同志同意批准此可行性研究报告,并要求注意其他两个厂的规模和进度。办公会目前不开了。故拟同意批准此报告。

2月9日,国务院正式批准一汽大众合资轿车项目。

1990年11月20日,一汽与德国大众公司15万辆轿车合资项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签字仪式。这是当时中国机电行业最大的合资项目。国务委员邹家华、国家计委副主任郝建秀、机电部部长何光远、吉林省省长王忠禹出席签字仪式。耿昭杰和哈恩分别代表一汽和大众公司在合同上签字。该项目总投资为42亿元人民币,一汽注册资本占60%,大众公司占40%,合资期限为25年。

哈恩终于如愿以偿,在中国这个大池塘里钓到了第二条大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