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轿车风云1953-2010
14924200000037

第37章 二汽零部件国产化的几个故事

和上汽一起一样,二汽轿车合资项目也面临零部件国产化问题。

汽车工业的发展,离不开零部件产业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看,零部件产业的发展水平决定主机厂的发展。

当时,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大致有三类:

一是大汽车厂自己的零部件厂,相当于汽车厂的车间。中国一汽、二汽建设时都是按照大而全的生产模式设计,都有自己的汽车电器、标准件、专用刀具、活塞、冲压、车厢、车架、模具等专业厂,这些企业的技术水平较高,生产设备先进,产品任务单一,生产资金分配、原材料购进、产品销售都由主机厂统一安排,旱涝保收,吃穿不愁。

二是各省、市、县地方所有的零部件厂,这些企业都是地方经济体系生成的,是“诸侯经济”“小而全”的产物。这些企业多半是20世纪大跃进和七八十年代各地争上汽车的一些汽车、拖拉机配件企业。这些企业大小不一,企业装备水平、生产能力、产品质量都较差,产值、税收、利润均纳入地方经济体系,所在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这些企业的生存状态,企业的发展方向取决于地方政府的意志。这些企业全靠地方经济支持,靠给大主机厂配套生存。

三是千家万户的“乡镇企业”,这些企业是当年“社队企业”的基础,有很多因为发展不下去而转给个人承包经营。这些企业设备简陋,技术水平极低,只能干一些大企业不愿干的傻、粗、笨、脏的简单产品。这些企业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生产资金、原材料、销售渠道都不固定,全靠着千千万万的业务员身背零件,穿行在各个生产企业之间讨生活,要一口,吃一口。虽然生存艰难,但企业机制灵活,不受地方行政干扰,船小好掉头,在水平有限的中国汽车工业庞杂的市场空间里,靠“残羹剩饭”在夹缝中求生存。

综合全国几千家汽车零部件企业看,绝大多数都还处在散、乱、差的水平线上,这种局面不改变,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难以得到健康发展,零部件企业的现状不改变,正在起步的合资轿车也将会难以为继。

和对整车一样,邹家华对零部件国产化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针对中国零部件企业散、乱、差的现状,邹家华在不同的场合多次强调,零部件企业和整车企业一样,要适应现代汽车工业发展,一定要走高水平、专业化、大批量的发展道路。

1990年10月16日,邹家华带领国务院副秘书长王书明、机电部部长何光远、国家计委副主任叶青、国家计委工业综合二司司长徐秉金、中汽公司总经理蔡诗晴等一干人马在湖北省省长郭树言、副省长徐鹏航以及襄樊市领导陪同下,到襄樊视察轿车产业布局,邹家华就轿车工业零部件产业的改造发展作了重要的讲话,摘要如下:

我们国家的汽车工业已经走过了40年,由于国家底子薄,汽车工业发展起点低,和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相比,我们现在还很落后。造成汽车发展落后的问题很多,第一个问题,也是最大的问题就是散、乱、差。全国一百多家汽车制造厂,一千多家零部件厂,一年生产的汽车加起来还不到50万辆,抵不上人家一个厂。批量小、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技术水平低、成本高。汽车工业要发展,必然要走大批量专业化之路,那种小打小闹是维持不了多长时间的。

低水平的零部件生产阻碍了全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直接影响整车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发展品种。我举个例子,汽车上的雨刷子,大车也好,小车也好,每辆车都离不开。一个看起来很不起眼的小东西,它里面的技术含量高着呢。日本生产的雨刷可以使用几十万次,价格也低廉。一个厂的产量就达到几百万,全国两三个厂就占了全世界产量的一大半。而我们中国呢?现在全国有30多个点在生产这种雨刷子,少的每个点生产几千把,多的生产一万多把。生产规模小,技术含量低,质量怎么可能有保证呢?发展汽车工业不是弄几个零件凑合凑合就可以了,轱辘能转,方向能打,后面能装东西,这就叫汽车了?

有些人不知道汽车工业的深浅,以为生产简单,产品有利可图,不顾自己条件是否具备,拼命挤着往里跳。有些人一提汽车就要上整车,买点散件来装,弄个装配车间,弄点焊接不难。但要上质量,上规模就抓瞎了。有些改装厂生产批量很小,生产设备就那么一点点,改装的大轿车连钢板也弄不平。弄不平又不好看,怎么办呢?就拼命地蹭腻子,一层又一层,就像老太太脸上的坑,用粉来抹平,跑上一段时间就开始掉皮,一块一块地掉,简直难看死了。这样的车谁愿意要?现代轿车生产没有这样搞的。有的人还为这种车找理由,说是“好用就行”。这是典型的小农经济思想,国家要发展汽车工业,绝不能用“好用就行”这个标准。我特别反对“好用就行”,绝不能用“好用就行”作为我们汽车生产企业的最低标准。我们到商店里去买衣服,还要翻来覆去地挑选,如果用“好用就行”来衡量,这岂不是多余的?用户永远都希望买到最好的产品,谁也不愿意用质量低劣的东西。“好用就行”是不负责任的标准,汽车工业绝不能用这个谬论。有人可能认为,我们汽车工业就这个样子,我要告诉大家,我们一定要下决心把它扭过来,5年不够就8年,8年不够就10年,花再长的时间也一定要把它扭转过来,要让中国的汽车工业走上正常的、健康的发展轨道,我们今天做的就是这个工作。我们要集中财力物力全力扶持几个国家重点企业,使它们走上高水平、大批量、专业化、多品种的道路,真正让这几个厂做到质量好、性能好、价格低。

零部件企业也必须一样,必须走高水平、大批量、专业化的道路。零部件的布局不光地方上要考虑,国家要从全国考虑,通盘布局。全国的汽车发展有先有后,零部件的发展也要有先有后,绝不能自行其是,乱铺摊子。有人可能会认为,我地方上拿钱,与你无关。你地方上的钱也是国家的钱,如果没有全国通盘布局,今天你搞一个,明天他搞一个,产量就那么一点点,钱花了,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谁负责?要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这么干还不得跳楼?

汽车产品的生命在质量,质量是企业最重要的硬指标,这个指标达不到,其他的指标上去了也没用。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不要求大求全,抓住一样做精做好做出水平,在此基础上上批量,这样才符合经济规律,才有最好的效费比。前面讲了雨刮,再以锁为例,一辆汽车上从车门到后备箱有三四把锁,二汽30万辆轿车就需要一百多万把锁,再加上市场配件,再面向全国,这是多大的市场?只要保证质量,将锁做精做好,人家开关一万次,你做到两万次甚至更多,就会有最好的效益。

邹家华的这番讲话,生动活泼,深入浅出,第一次全面系统地强调了汽车零部件产业在配合整车发展时一定要走“高水平、大批量、专业化”的发展道路,一定要把质量作为产品的生命线。

根据邹家华提出的这一思路和要求,全国各地的零部件产业开始了艰难的改造转型道路。

二汽合资轿车项目也遇到了零部件企业改造转型的问题。

为了保证合资轿车产品质量和品牌声誉,在零部件国产化过程中,雪铁龙公司提出,将部分原来为它配套的外国厂商带入中国,让这些企业与中国企业合资合作生产零部件。这种合作方式能够较快地学习和掌握国外厂商先进的生产与管理技术,推动和促进国内零部件企业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法方的提议受到了中方的欢迎。此时的鄂万友已从襄樊市调任湖北省发展轿车领导小组副组长,负责协调二汽轿车零部件国产化的工作。但由于部分零部件企业的地方属性,在合资合作时,出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事。

二汽轿车项目第一个国产化的零部件是汽车空调。二汽原来的空调配套定点厂在湖北沙市,这是一家专门生产空调压缩机的企业。就国内企业而言,这家企业有一定的规模,但与法国雪铁龙公司配套企业瓦里奥公司相比,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落后很多,产品质量与生产能力相差悬殊。鄂万友力推沙市空调压缩机厂与瓦里奥公司合资,法方也愿意促成此事。经过谈判,双方达成协议,沙市空调压缩机厂出土地和设备,法方瓦里奥公司出资出技术。经过资产评估,法方出资超过50%,法方为合资公司大股东。这意味着公司的董事长由法方担任。签约仪式定在法国巴黎。因为是二汽零部件国产化的第一家,湖北省政府很重视,湖北省委书记关广富亲自率领鄂万友、沙市空调器厂原负责人等中方代表赴法国参加签约仪式,中国政府驻法大使也参加了签字仪式。谁知,签约前一天,突然出事了。

已经到了法国参加签字仪式的沙市空调压缩机厂的厂长突然反悔不干了。这位厂长认为,自己的企业是中国的,是湖北沙市的,是堂堂正正的国有企业,自己这个厂长是沙市市委组织部任命的,是正牌的国家干部。现在双方合资,法方占有大部分股份,法国人任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自己充其量只能任副职。在外国人说了算的合资企业里,自己一夜之间就什么也不是了,弄得不好还会被外国老板炒鱿鱼,这签订合同不就是签订自己的卖身契吗?回去后,怎么对组织上交代?厂子里的群众还不把自己骂死?自己一夜之间就会成为企业的罪人。想到这里,他呆在宾馆里死活不肯参加签字仪式。这样一来,关广富和鄂万友等人都着急了。企业厂长的想法可以理解,这是企业改制时经常遇到的问题,国有制的大锅饭使得很多人对自己的“身份”极为敏感。关广富指示鄂万友,赶紧找到这位厂长做好工作,不要丢人丢到外国去了。

鄂万友赶紧赶到这位厂长住的宾馆。一见到鄂万友,四五十岁的人了竟然像孩子似的,眼泪刷地就落下来了,嗓子哽咽得话都说不出,可见其压力之大。鄂万友对他连哄带劝,要他不要胡思乱想:“你哭什么?企业合资是好事情嘛,你代表企业签字并不是你个人的行为,而是代表湖北沙市,是政府要你签的。省委关书记带你来的,你着什么急呢?即使合资了,沙市市政府也不会对自己的股份甩手不管,在企业里学习法方的先进管理技术和生产技术,你还任重道远,怎么想到炒鱿鱼上去了呢?明天法国工业部长也要来参加签字仪式,你一甩手,是临阵脱逃,不光关书记没法下台,也是给咱们中国政府出难题,这可不是小问题。”

这句话有一定的压力,这位厂长虽然有些想不通,但从大局出发,还是参加了签字仪式。

松滋电光源厂合资也遇到同样的难题。二汽轿车合资项目所需的汽车车灯由湖北松滋电光源厂生产。松滋电光源厂的前身是生产普通白炽灯泡的地方企业,属于湖北荆州地区管辖。得知二汽合资轿车的消息,荷兰飞利浦公司香港分公司希望能为二汽轿车配套电光源。

飞利浦公司成立于1891年,总部设在荷兰的恩德霍芬市。飞利浦公司以照明电灯泡起家,经过百年发展,规模宏大技术先进,在世界十大电器电子工业中排名第五。该公司的经营范围有家用电器、军用雷达、军用民用通信、医疗设备等,美国的航天飞机以及国际空间站上都有飞利浦的产品。

鄂万友与飞利浦香港分公司的林老板见面了。鄂万友向他建议,既然是想给二汽轿车项目配套,你把这个项目放到湖北有地利之便。这位林老板说,上海的黄菊市长多次找我,要我将轿车电光源项目放到上海。黄菊的理由是:上海已经有飞利浦灯泡厂,再放一个汽车灯泡来,可以节省投资。另外,上海桑塔纳轿车也需要灯泡,你还可以参与这个项目,上海是国际化大都市,落户这里符合飞利浦国际大公司的身份。

鄂万友对林老板说:我也有几个理由,第一,我们湖北荆州有一个松滋灯泡厂,这个企业也是从匈牙利引进的设备,条件很好,与他们合资,同样可以节省投资。第二,二汽轿车项目在湖北,你把这个项目放到湖北,与二汽接触也方便得多。

这位林老板也有他的想法,到上海挤进桑塔纳的配套项目当然不错,但上海已经有相应的配套企业,再挤进去,少不得一番争斗。二汽轿车项目刚刚上马,现在争取配套,没有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而且二汽轿车项目起步就是30万辆,比上海桑塔纳大得多,他当然愿意择善而从。但他很精明,在中国内地,要给这样的项目配套,如果没有关系,将会极为困难,现在地方政府希望他加入正是一个机会。他对鄂万友说,与二汽合作是件大事,需要向总部汇报,也要很多投资,如果我们费了很大的劲,到时二汽没有选择我们,岂不是白忙一场。他提出一个条件:“你如果能让二汽给我一个承诺,我就将项目放到湖北。”

鄂万友转身就找到二汽配套处,说明飞利浦的加盟将会给二汽轿车合资项目也会给地方配套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二汽配套处非常支持,立即写了一个承诺意向书,意即只要飞利浦公司在中国的合资企业生产的轿车电光源产品质量合格,价格合适,二汽轿车项目将优先考虑选用其产品。

这个意向书给这位林老板吃了颗定心丸,他开始行动了。没多久,鄂万友陪同他到松滋灯泡厂考察。当时没有高速公路,松滋县城地处深山,交通极为不便,路上又是等船渡河,又是汽车抛锚,经历过一系列颠簸,总算结束考察。林老板说:灯泡厂设备还不错,但交通太不方便了。

鄂万友是个有心人,事前已经做了相应的案头工作。他了解到飞利浦公司对外合作的原则是:本地化、离城市化。荷兰的飞利浦公司总部也不建在大城市,而是在荷兰一个偏远的小镇恩德霍芬,这两条对于松滋灯泡厂都是有利条件,鄂万友以此为由,最终说服林老板做出与松滋灯泡厂的合资决定。经过评估,中方以土地、设备、房产入股占45%的股份,飞利浦拿出4000万美元先进和技术,占55%的股份。一切谈妥后,双方决定在北京王府饭店举行签字仪式。

4000千万美元的投资在当时是一件很大的事,湖北省省长贾志杰决定由副省长李大强出席。按照安排,湖北省政府代表团和国家相关部门负责人先到北京,松滋县政府与松滋灯泡厂的负责人乘火车赶来。谁知,与前一次一样,临上阵之前,松滋变卦了。签字仪式的前一天,荆州地区经委主任急匆匆找到鄂万友,告诉他,松滋县委决定不干了。理由是,松滋灯泡厂是我们辛辛苦苦十几年攒下的家业,现在一合资,一眨眼就变成洋人的了,这是卖国行为。4000万美元再好也是人家的,我们拿不到一分钱,灯泡厂哪怕只有100万元也是我们自己的,我们可以说了算。

这一下弄得鄂万友下不来台,省里、部里的领导都请了,飞利浦公司分管电光源的总裁也来了,媒体的消息也发出去了,松滋突然提出这一招,怎么办?关键时刻,鄂万友采取非常手段,找到原松滋县委书记,让他打电话告诉现任松滋县委负责人:“这件事情是省里决定的,松滋地处深山,经济落后,现在有这么好个机会,有这么大一笔投资,可以搭上二汽轿车建设项目,可以大大地带动松滋地方经济发展,彻底改变松滋灯泡厂落后的生产方式,一举赶上国际先进水平。可以改善松滋县的财政状况,这个项目建成以后,光交给地方的利税就会远远超过地方现在的财政收入。这是天上掉下来的好事,人家想都想不到,你们还不干?以前你们天天找我们要项目,现在这么好的项目送到嘴边你们不干了。你们表面上说的好听,到关键时候脱裤子拉稀。你们不干也可以,以后你们再也不要来找我们要项目了。”

经过软硬兼施,松滋县委负责人终于同意了,松滋灯泡厂厂长与县委代表按时赶来参加了合资签字仪式。合资后的灯泡厂改名为“飞利浦汽车照明湖北有限公司”。

正如鄂万友所说,这个项目给松滋县带来了巨大变化。每年上缴巨额税收,解决大批就业人员,1995年12月,松滋撤县改市,飞利浦汽车照明湖北有限公司出钱在县城里修建了一条现代化的“飞利浦大道”,这条漂亮的大道给新的松滋市增光添彩。

2010年7月21日,飞利浦公司宣布,将再追加投资1520万美元,把11条国外生产线转移到松滋,届时松滋将成为飞利浦公司在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之一。

但就是这样一个蓬勃发展的企业,落后的思想观念仍然在作祟。

一个曾在广东中山大学物理系学习的学生来到了松滋飞利浦公司,由于在“六四”风波中有过错误的言论,这名学生受到了学校的处分,肄业回家。这个学生学习成绩好,英语水平高,学的又是物理,在飞利浦松滋公司表现出色,很快成为公司有名的技术骨干。飞利浦松滋公司的业务不断扩大,从汽车电光源发展到摩托车以及其他特种照明,技术人员日渐短缺。根据本土化的原则,飞利浦公司电光源总部要求松滋公司将一批中国员工送到荷兰飞利浦总部进行为时半年的培训,公司提交的名单中就包括这名学生。但由于曾经有那么一段历史,松滋地方政府禁止这名学生出境培训,飞利浦松滋公司与地方政府反复交涉无果,问题反映到鄂万友这里。鄂万友认为,年轻人涉世不深,可塑性强,有错误可以改正,时间过去这么多年了,人家一直勤奋工作,再无任何错误,我们不能将人家一棍子打死,应该让人家在业务上有所发展。他让湖北省经贸委政治处主任找到松滋市做工作,市里不肯表态,又找到松滋的上级荆州市。荆州市为此专门请示湖北省委组织部,省委组织部认为,一个普通工人,你们自己就能决定。转了一圈,仍旧没能让这个学生去。事情反映到飞利浦总部,飞利浦电光源总裁专门给鄂万友写来了一封信,内容是:我以自己的人格担保,这名工人来到荷兰飞利浦培训后,一定按时返回中国。鄂万友将这封信转给荆州市委,但仍然没能解决问题,这名学生最终没能参加培训。

听完这个故事,让人唏嘘不已。当年我军俘虏蒋军百万人,经过短暂的教育,这些蒋军士兵掉转枪口就成了英勇的解放军战士。难道这名曾经有过错误言行的学生比战场上的蒋军士兵还难教育吗?这几位当地官员是坚持原则还是思想僵化?还是为保自身怕承担责任?还是对自己没有信心?

几年后,由于工作出色,这名学生被调到飞利浦上海公司担任销售经理。

汽车座椅是轿车零部件国产化中一个重要部件。法国雪铁龙轿车座椅上调整座椅角度的“调角器”加工精度很高,一般企业拿不下来。襄樊有一个航天部的弹射救生座椅生产企业,对外称610所,这是全中国唯一为飞机生产弹射座椅的高科技生产企业,为了解决座椅“调角器”问题,鄂万友专程到这家企业去考察。他发现这家企业的“精密冲压”能力非常强,鄂万友与他们商量,问他们愿不愿意承接二汽轿车项目中的座椅“调角器”。他们很高兴,拿到产品图纸和样品后,很快就拿出样品,经过检验,质量完全合乎要求。样品没问题,但能大批量生产吗?批量生产需要投入模具、采购精密冲床,这需要专门投资。610所是军工单位,没有这笔的投资渠道。鄂万友表示,湖北省坚决支持你们干。最后通过襄樊市拿出几百万给他们解决了冲压设备,很快达到年产5万套的能力,基本满足了二汽合资轿车的需求。

为了尽快实现轿车零部件国产化,国家经委提出“双加计划”,即加快发展速度,加大发展力度。“双加计划”是有资金支持的,鄂万友立即让610所申请加入“双加计划”,但610所的上级单位不同意。他们认为轿车座椅是个“小玩意”,610所搞这个“小玩意”会浪费精力,担心他们影响国家科研任务。鄂万友找到国家经委副主任徐鹏航(原湖北省副省长),请老领导帮着做工作,将610所列入了“双加计划”,为610所争取到了一笔资金,解决了610所大批量上“调角器”的资金。由于技术力量雄厚,这个企业在汽车座椅调节装置、精冲件及精冲模具的研究与制造上一发不可收拾,2000年12月成立了“湖北中航救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后改制为“湖北中航精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年产座椅“调角器”400万套,产量稳居全国第一把交椅。生意做到印度、墨西哥,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分厂。

这几个故事说明,解放思想,破除陈旧观念的重要性。鄂万友将这几件事报告了时任湖北省委书记关广富,关广富专程到沙市,与沙市市委市政府领导以及沙市空调器厂的那位厂长一起交谈。关广富说:“现在企业改制搞得轰轰烈烈,我们有很多企业干了几十年,到现在连工资也发不出。二汽轿车合资项目给我们发展提供了机会,我们要解放思想,就是要将这些经营好的企业推到改革开放的前线,让他们争取到发展机会。地方领导不要像乡里的土老财,把企业紧紧地捂在怀里,舍不得拿到市场上去考验,这样搞,企业永远发展不了,最后市场也会丢掉,到头来吃亏的还是自己。”

二汽轿车合资发展回顾:

1988年1月16日,国务院批准《关于第二汽车制造厂年产30万辆普通型轿车项目建议书》。

1991年12月19日,第二汽车制造厂厂长陈清泰、法国雪铁龙汽车公司董事长卡尔维在法国巴黎签订二汽雪铁龙轿车项目合资合同。12月,国务院批准第二汽车制造厂30万辆轿车合资项目。

1992年5月18日,第二汽车制造厂与法国雪铁龙公司合资成立神龙汽车有限公司。

1993年元月、3月,神龙汽车公司武汉工厂襄樊工厂分别奠基开工。

1995年9月,神龙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的第一辆富康轿车下线。

2000年11月,二汽雪铁龙30万辆轿车合资项目一期工程通过国家竣工验收,形成15万辆整车、20万台发动机的年生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