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文人信佛,使得佛教在中国宏扬光大,同时佛教文化的传播也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因此产生了一些反映佛家生活的作品,这首诗就是写作者对禅学的领悟。
原文
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②。
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③。
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④。
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⑤。
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
日出雾露余,青松如膏沐⑥。
澹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⑦。
注释
①诣:到。超师:名超的僧人。禅经:佛经。②汲井:汲水于井。③贝叶书:佛经。④真源:真理的本源。了:全然。意思是佛学与儒学中有许多道理是相通的。妄迹:虚妄的事情。⑤遗言:儒释两道先哲们的遗言。冥:暗合。缮性:修身养性。熟:成熟、精进。意思是以儒释相合的遗言来修身养性,使自己能找到一条成熟之路。⑥道人:超师。上四句写庭院的幽静。⑦澹然:宁静的样子。离言说:心领神会,非语言可表达。悟悦:悟出真谛,感到快乐。
赏读
前四句写诗人读佛经之前的行动。“漱”、“拂”是佛家读经前表示的动作,写出诗人的笃诚,中四句为诗人感悟之语。最后六句写禅院景色及此时诗人的心情。
文人信佛往往发生在遭受大的挫折以后。他们虽然口诵佛号以消烦恼,但是他们往往放不下从前的理想和观点,于是就拿佛理与儒家哲学作比较,柳宗元也是这样。
“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就可说明这点,佛经里说人的希望佛是知道的,可是为什么诗人的良苦用心佛怎么不理会,以致于“世所逐”的到此地来“忘迹”,什么原因让诗人到这里来修身养性呢?由此可见他是忘不了“经国济世”的平生愿望。
这首诗读来有些像讲佛论法的佛法诗,柳宗元则是以静悟佛,以佛比儒,想以此暂忘尘世的繁扰与苦闷,然而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是难忘俗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