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历代名诗赏读
14924400000286

第286章 雁门太守行①——李贺

题解

这首诗沿用乐府旧题的《雁门太守行》就是颂扬平叛战斗中英勇杀敌的将士。

原文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②。

角色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③。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④。

辗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⑤。

注释

①雁门大守行:乐府旧题。古词述洛阳令王涣德政事,至齐、梁时多用作表现征战略边塞之事,本篇即本此意。原注说,李贺以诗去谒见韩愈,韩愈正送客归,很困乏,边解衣带边读,首篇即此,韩愈立即束好衣带接见李贺。诗中写平定藩镇之乱的战争中壮士们雄姿英发为国损躯的壮烈精神,也表现出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②黑云句:喻敌人来势汹汹。甲光句:写守城壮士气势雄壮,严阵以待。③角声二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方面铺写阴寒惨烈的战地气氛。胭脂,喻鲜红的血色。④半卷红旗:写援军急行军红旗也来不及展开。易水:即今河北易县易水河。这里有“风萧萧兮易水寒”之意,增强惨烈气氛。霜重鼓寒:指鼓湿。⑤玉龙:指剑。

赏读

诗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首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紧形势。“黑云压城城欲摧”劈头一句便把来势凶猛的黑压压的敌人比作天际突起的乌云,它漫空而来,大有压城摧城之势。二句写风去变幻,一缕日光从云层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只见金光闪闪,耀人眼目。三、四句分别从听觉、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砌的战地气氛。“角声满地”勾画出战争的规模。守军士气高昂,奋力反击。诗人对双方收兵后战场上的景象作了极富表现力的点染。

后四句写驰援部队的活动。黑夜行军,偃旗息鼓,无奈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面对重重困难,战士们毫不气馁。另外引用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李贺写诗大都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新奇浓丽的色彩,这篇写悲壮惨烈战斗的诗也不例外,他把金色、胭脂色和紫红色与黑色、秋色和玉白色交织在一起,使意境更加鲜明,同时把互相矛盾的事物揉和在一起,使之形成强烈对比,更突出诗人所要表现的主体和艺术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