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历代名诗赏读
14924400000364

第364章 新城道中①二首(其一)——苏轼

题解

作者巡视杭州属县,在赴新城途中,饱览了明媚的春光,目睹了繁忙的春耕景象,见景生情写下了这两首诗,抒写自己的途中见闻和愉悦的心情。

原文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②。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③。

注释

①新城:今浙江省富阳县新登镇,在杭州西南,宋时为杭州属县。②絮帽:比喻薄云环绕山岭。铜钲:古代铜制的一种乐器,一种形状像钟有柄;一似锣,圆形。这里比喻初日如圆钲。③西崦:泛指西山。饷:用食物款待人,这里指为春耕的人送饭菜。

赏读

这首诗以写景为主,景中有情。

首联写出了作者出行的天色。人出远门首先要观看天气如何,是为了旅途的顺利。天公作美,把东风派来为诗人送行。正当诗人“欲山行”之际,东风吹来,雨过天晴,诗人心中为之一亮。因为这场春雨下了多日,若不开晴旅途必将难行。首联以“东风”拟人,写天随人愿,十分切情。所以方回说“起句十四字妙”。

次联刻画了山行所见初晴状态。白色的雾笼罩着高高的山峰,仿佛山峰戴了一顶白丝棉制的头巾;一轮朝阳正冉冉升起,远远望去就好像树梢上挂着一面又圆又亮的铜钲。这一景象写的贴切自然,富有情趣。

第三联最有佳意。一路上是春光明媚、春意盎然。鲜艳的桃花,短短的竹篱,轻柔的垂柳,清澈的溪水。有动有静、有红有绿,构成了一幅画面生动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在诗人眼里野桃会“含笑”点头,“溪柳”会摇摆飞舞,好不快活自在!而诗人想象中的“西崦人家”更是其乐无比,日出而作,田间小憩,妇童饷耕。春种秋收,自食其力,末联以此结束。又呼应首联“山行”访农之举,体现为政一方的恤民之心,表达了他热爱自然的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