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名人死亡档案
14924500000109

第109章 特立独行的江南大才子:金圣叹

身份:清代文学评论家

死于:1661年(终年54岁)

死因:被杀

地点:南京三山街

评价:作为文学评论大家,金圣叹品评了《水浒全传》《西厢记》《史记》等“六才子书”,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尤其是腰斩《忠义水浒全传》,使全书内容更加精练,在最精彩的“梁山泊英雄排座次”之处落了幕,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他写的评语蕴含着机智与才情,极富感人的风姿,被称为“金评”。然而,这位大才子一生狂傲不羁,倜傥不群,不屑干谒钻营,竟致被害而亡。

顺治十六年,苏州一带发生大灾荒,收成大减。江苏巡抚朱国治和新任吴县县令任维初,不顾人民死活,依然催粮逼税,拖欠不交的就以“抗粮罪”论处。更令人气愤的是,任维初竟监守自盗,私吞公粮,中饱私囊,数额高达3000多石,其亏空之额当然要由老百姓悉数补偿。百姓对任维初恨之入骨,倪用宾、金圣叹等诸多生员决定等待时机,将这些贪官污吏赶走。

机会不久就来了。顺治十八年二月初一,顺治帝晏驾的哀诏传到苏州,江苏巡抚以下官员各在府堂设立奠幕,并按规定哭灵3天。倪用宾、金圣叹决定利用哭庙之机,控告任维初等人的贪污残暴,激起众怒,达到赶走他们的目的。据《哭庙纪略》记载:初四这天,“诸生百余人至庙,鸣钟击鼓,即并至府堂”,一时从者上千人,号呼奔走,群情激昂,震动了整个苏州城,形成了一场大规模的抗议示威活动。抚臣不但不体恤百姓,反而派兵镇压。示威百姓经不住马踏刀砍,四散逃跑,金圣叹等11人被当场捉住,逮入狱中。

江苏巡抚朱国治怕此事牵扯到自己,并为了给任维初开脱罪行,就在参奏哭庙者的折子上,隐瞒实情,将金圣叹等人定了三大罪状:震惊先帝之灵,罪不容赦;扑打朝廷命官,目无朝廷;书写匿名揭帖,违反大清律令。

三大罪状中任何一条都可置哭庙者死罪。朱国治也恨不得马上将这些人处死。这时,各地的反清斗争此伏彼起,郑成功的抗清军队一度攻克瓜州、镇江等地,引起清廷震动。面对这种严重局势,清廷决定杀一儆百,于是圣旨定谳:金圣叹等8人斩决,家产籍没,妻子充军。后来,金圣叹被斩于南京三山街。他临死前曾赋诗一首:

鼠肝虫臂久萧疏,只惜胸前几本书。

虽喜唐诗略分明,庄骚马杜待何如?

诗中他为自己没能完成批注《庄子》《离骚》《史记》与杜甫诗而遗憾。

人们对金圣叹的死非常惋惜。《菽园赘谈》长叹曰:“所可惜者,以一卓然不群之士,竟死于昏庸冗阘之夫。即谓天不忌才,安可得耶?”金圣叹死后,葬于苏州城外五峰下。因他是被砍头的要犯,无人敢去凭吊,故300多年来,其坟墓一直隐没于荒草野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