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名人死亡档案
14924500000011

第11章 明朝末代皇帝:崇祯

身份:明朝最后一位皇帝

死于:1644年(终年35岁)

死因:自缢

地点:煤山(今北京景山)寿皇亭

评价:崇祯在位17年,国家动荡,没有一天能够安枕高眠,没有一天不想着剿匪安邦。然而他至死也无法想通,为什么自己自登基以来,不误早朝、不贪声色、不拒直谏、励精图治、呕心沥血,却保不住大明江山?

1644年,李自成亲率40万步兵、60万骑兵,渡黄河,下太原,兵分两路,有如黄河奔流之势直抵北京城下。

惶惶不安的崇祯急忙召集重臣,询问对付李自成义军的计策。但大臣们只是低头不语。崇祯见此情景,像是发泄胸中激愤似的说道:“朕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随后便返回内宫。

4月23日,李自成的义军在隆隆的炮声中攻城更急。傍晚时分,守城总管、宦官曹化淳打开彰义门(今广安门)献城投降,义军攻进外城。崇祯大惊,急命太监王承恩宣召阁臣。王承恩刚出宫,一太监便来报道:“内城已被攻陷,请皇上速行!”崇祯惊问道:“大营兵何在?李国桢何往?”太监答道:“营兵已散,李国祯不知去向。”王承恩回来也报称阁臣都已逃散。

夜色已深,崇祯与王承恩徒步至南宫,登上煤山,只见火光照天,喊杀声震天。崇祯不禁流下泪来,叹息道:“真是苦了百姓!”他又返回乾清宫,提笔写道:“成国公朱纯臣,提督内外诸军事,夹辅东宫。”写完,即命内侍送往内阁。然内阁早已空无一人,内侍只得将朱谕放在桌子上。

24日,看到大势已去的崇祯,让永王和定王两个皇子化装成平民逃出了紫禁城,然后又命周皇后、袁贵妃自杀。接着他又召长公主,公主年仅15岁,哭得跟泪人似的。崇祯流着眼泪对她说:“你何故降生我家?”说完,用左手掩面,右手拔刀出鞘,砍伤公主左臂,公主晕厥在地上。袁贵妃自缢复苏,又被崇祯刃伤左肩。他还砍死了妃嫔数人。然后崇祯命王承恩取些酒来,坐下与他对饮,连喝了几杯后,带着十几个太监,前往成国公朱纯臣家。然而大门紧闭,拒不让他进入。崇祯长叹数声,转至朝阳门、安定门……在城内兜了一圈,都被他的臣僚挡了回来,只得重返宫中。

25日凌晨,崇祯帝登上钟楼,鸣钟召集百官,但无一人前来。众叛亲离的崇祯咬断手指,用血写就遗诏,藏入衣内,然后与王承恩再上煤山,至寿皇亭在一棵树上自缢而死,年仅35岁。王承恩也随之自缢。时为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

次日,人们在寿皇亭发现了崇祯的尸体,只见他披发覆面,身着蓝袍,一只脚光着。衣内的遗诏上,指血模糊,约略可辨:

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致逆贼直逼京师,此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毋伤百姓一人。

有人不忍目睹此惨状,遂将他埋葬在3个月前死去的田贵妃墓中——即现在的恩陵。就这样,明朝的统治覆灭了。

后人论明之亡,认为咎在熹宗不在思宗,这话有一定的道理。熹宗昏庸无能,宠幸太监魏忠贤,朝中正直有才能的大臣都被杀害了,以致崇祯无人可用。然而崇祯生性多疑,误杀了唯一能擎举明朝江山的大将袁崇焕,而且继续宠用太监,各镇将帅必令阉人监军,以致众军不愿尽力。臣误君,君误臣,崇祯至死都没有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