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名人死亡档案
14924500000012

第12章 闯王:李自成

身份:明末起义军领袖

死于:1645年(终年39岁)

死因:被杀

地点:湖北通山九宫山

评价:李自成在总结斗争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当时的社会矛盾和农民的迫切要求,提出“均田免赋”的革命口号,从而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最终推翻了腐朽的明朝。但是他被暂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缺乏战略远见,滋生骄傲情绪,产生麻痹思想,对山海关这样的战略要地没有派得力将领去攻占。而且起义军只知流动作战,没有建立较稳定的根据地,撤出北京后,无立足之地,最终导致失败。

明朝被推翻的同时,关外的清军大举南下。驻守山海关的明朝总兵吴三桂勾结满族贵族,联合向农民军进攻,李自成仓促应战,结果大败。撤回北京后,李自成即在明皇宫大殿里举行即位典礼,接受文武官员的朝拜。第二天一大早就率军离开北京,向陕西方向撤退。吴三桂和清军将领阿洛格联合率军追击,起义军遭受巨大损失。

李自成退出西安,率领一群残兵败将,来到了湖北通山县境内的九宫山下。此时已人困马乏、疲惫不堪了。于是,李自成便决定在山下扎下营盘,进行休整。

扎下营盘后,李自成带领着28名护卫人员到山上察看地形。可是,当行至半山腰的时候,却突然听见四处响起喊杀声,此起彼伏,紧接着,从山上不断滚下一块又一块的石头。原来,他们遭遇了当地地主武装。李自成势单力孤,28名亲兵先后被杀害后,他也死在了一个叫程九伯的暴民手中。

不过,坊间曾盛传李自成其实没死,而是出家做了和尚。

清人何璘的《书李自成传后》说:“余以澧志不备,周咨遗事。有孙教授为余言:‘李自成实窜澧州。’因旁询故老,闻自成由公安奔澧,其下多叛亡。至清化驿,随十余骑,走牯牛坝,在今安福县境,复弃骑去,独窜石门之夹山寺为僧。”何璘还说,李自成削发为僧后,取法号“奉天玉”,人称“奉天玉大和尚”。据说,何璘在实地考察时,曾遇到过一位服侍奉天玉和尚、口音似陕西人的老和尚,他曾出示奉天玉和尚的遗像,看上去很像史书中所记李自成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