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名人死亡档案
14924500000116

第116章 人民艺术家:老舍

身份:中国作家

死于:1966年8月24日(终年67岁)

死因:投湖自尽

地点:北京太平湖

评价:在中国现代作家中,老舍是为数不多的能引起世界级轰动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在海外十分畅销。若不是含冤去世,他很可能会是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老舍作品的“北京味儿”、幽默文风以及以北京话为基础的俗白、凝练、纯净的语言,在现代作家中独树一帜。

1966年8月23日,老舍出院后第一天上班,就遭到了他生命中没有经历过的骇然一击。这天下午,一群红卫兵冲进了市文联,不由分说,对他们看着像“阶级敌人”的干部、作家拳脚相加,老舍的眼镜被他们打落在地。随后,他们又调来汽车,把已被列出来的一些文化界知名人士,点着名押了上去。老舍本不在被点到的人之列,但他觉得他是这些人的主席,也是他们的朋友,所以还是默默地站了出来。红卫兵当然不会拒绝这自己站出来的“敌人”。

老舍等二十几人,被强制押送到坐落在城内东北角的成贤街孔庙。一进门,就见院内烈焰腾空。原来,红卫兵们选准了这样一处典型的“旧文化”基地,放火焚烧从全市各文艺团体查抄来的京剧戏装、道具,还要现场斗争与“旧文化”有关的“牛鬼蛇神”。在浓烟滚滚的孔庙院内,老舍等人被剃成阴阳头,胸前挂着牌子,头上浇了墨汁,然后被按倒跪在火堆周围,要他们接受“革命之火”的洗礼。有人还用道具和带铜头的皮带抽打他们。北京的八月,酷暑难耐,加上火烤,67岁的老人再也难以支持,他扑通一声晕倒在地,头上脸上鲜血直流。但红卫兵们并不认为老舍这是无法忍耐,反而认为他“态度不老实”。结果苏醒后的老舍遭受了更残忍的毒打,他的血染红了白衬衫,渗透了缠在头上的白布。

傍晚,老舍被单独拉回市文联,文联大院早就有几百名红卫兵等待着他的到来了。批斗主持者逼迫他“老实交代反革命罪行”。老舍面带伤痕,浑身血污,冷静作答:“我没有不老实,说话要实事求是,没有的事我不能乱编。”他的话不但没人听,反而引来了对他按头扭臂的“喷气式”惩罚。忍无可忍的老舍,突然用力挣脱,举起他身前的大木牌,用尽力气,向身边殴打他的一个红卫兵摔过去,并发出了“你们叫我说什么!”的怒吼。现场沉静了片刻后,老舍遭到了更加猛烈的毒打。因为,他已不仅是个“黑帮分子”,还是个敢于在大庭广众之下打红卫兵的“现行反革命”!

批斗会后,老舍被作为“现行反革命”扭送到附近的派出所。尾随而至、意犹未尽的红卫兵不顾劝阻,轮番毒打他至深夜。临放他走前,红卫兵勒令他第二天早晨必须带着“现行反革命”的牌子到市文联报到。

非人的侮辱,政治上的无望,使老舍决心一死。在夫人帮他清洗伤口时,他冷静地说:“人民是理解我的!党和毛主席是理解我的!总理是最了解我的!”这一夜他一直没有睡着。

24日一早,老舍固执地催促胡挈青去她的单位上班,因为“不去参加运动要挨整”。夫人走后,他走到年仅3岁的小孙女跟前,俯下身子,轻轻地、慢慢地,对孩子说:“和爷爷说——再见——”然后他像平时一样离开了自己的家,离开了这所度过了十几年晚年生活的“丹柿小院”,再也没有回头。

他没有举着“现行反革命”的牌子去文联,而是向这座城市的西北方向蹒跚而又坚定地走去。他穿过了前几天曾来踏勘过的什刹海,没有停。他再向西北,径直朝着母亲生他养他的老地方走……终于,经过了以新街口小羊圈胡同为中心的他的生命热土,经过了当年曾是“正红旗”和“正黄旗”驻地而后又成了他一生文学创作中写也写不够的都城西北部。他向这片抚育了、成就了自己的热土,依依道别。

最后,老舍来到了新街口豁口西北边的太平湖畔。这儿,距34年前母亲舒马氏去世时居住的西城葡萄院2号故居,只一墙(当时北京还有城墙)之隔。一整天,老舍没说一句话,他只是这么静静地坐着。手里拿着的毛泽东诗词手抄稿也看过了无数遍,但他实在理解不了眼前发生的一切。夜幕垂下来了,他还是没有离开。一位以毕生的精力与忠诚,无条件地关爱着祖国命运、关爱着亿万大众生计和精神的人民艺术家,就这样,悄悄地走了……

25日早晨,在太平湖边晨练的市民发现了漂浮在水面上的老舍的尸体,还在湖岸边发现了他的上衣制服、眼镜和手杖等。由于他口袋里装着工作证,人们很快知道了老舍的死讯。老舍的亲属被通知前来认领尸体,并被要求遗体火化后不得保留骨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