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名人死亡档案
14924500000130

第130章 俄国文坛盟主:果戈理

身份:俄国作家

死于:1852年2月21日(终年43岁)

死因:体虚

地点:莫斯科

评价:果戈理的主要作品有《钦差大臣》《外套》《死魂灵》(第一部)等,他以“极度忠实于生活”的现实主义精神、鲜明生动的典型形象和笑中含泪的讽刺手段,无情地揭露了沙皇专制和农奴制的丑恶与黑暗。他的创作和普希金的创作相配合,奠定了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

1852年1月,《死魂灵》的第二部已用工整的字迹清清楚楚地誊写,就等着通过检查后送去付印。然而此时,果戈理在精神上已完全为向他施加不良影响的马蒂厄神父所控制。马蒂厄神父是他的牧师,他一遍又一遍地以上帝的旨意劝说果戈理放弃文学,献身上帝。在马蒂厄神父的鼓吹和控制下,果戈理的世界观中根深蒂固的宗教赎罪思想、神秘主义和害怕革命变革的情绪迅速膨胀起来。他竟然要回到宗教迷信和宗法制度中去拯救自己的灵魂,并对过去发表的揭露社会矛盾的作品表示了公开的忏悔。更令人吃惊的是,他改变了出书的主意,对自己多年来的成果产生了怀疑和不满。在他看来,他已写完的第二部竟是一部未完成的、相当糟糕的作品。他在给友人的信中说:“我确信,当我尽到自己的职责和完成了我所承担的工作之时,我就会死去的。而如果我让不成熟的作品问世,或者我只能向世人提供一点微小的东西,那么,我就会死在完成我来到人间所承担的责任之前。”这时,他强烈地感觉到他已经完成了自己来到人间所承担的责任。

2月11日夜间,在马蒂厄神父的授意下,果戈理用火点燃了《死魂灵》第二部的手稿,将多年来的劳动,以及为这一劳动所付出的心血和对生活的希望,付之一炬。就这样,一部伟大的作品在火焰的跳动下化为乌有。此后,果戈理便进行守斋,每天只吃几汤匙燕麦糊和一片面包。夜里,为了不让自己做梦,他努力克制自己不睡觉。守斋的恶果接踵而至,他终于大病一场。

生病期间,他非但没有放弃苦修,反而变本加厉。他整天穿着睡袍,既不洗刷也不剃须,拒不饮食也不服药。他脸朝墙壁,躺在床上等待死亡的来临。医生不得已试图对他进行强制性治疗:在他身上喷洒冷水;给他洗温水浴;在他鼻孔里放蚂蟥。他双手被捆绑,嘴里尖声大叫,要别人放开他,让他清静:“看在上帝的分上,请你们别折磨我!”

2月20日夜间11点,果戈理已生命垂危。他从枕头上微微抬起头,清清楚楚地说了句:“梯子,快搬梯子来!”这句没头绪的话很难理解,后来人们在他的一封信里找到了答案——“一架梯子从天而降,已为我们准备就绪,一只手向我们伸来,帮助我们向上攀登。”果戈理浑身冰冷,家人用热的大面包敷在他骨瘦如柴的身体上。他开始低声谵语:“快走,拿走,给磨坊上料。”第二天上午8时,果戈理停止了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