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名人死亡档案
14924500000177

第177章 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

身份:国民党左派领袖

死于:1925年8月20日(终年48岁)

死因:被暗杀

地点:广州

评价:廖仲恺早年东渡日本留学,1903年在东京聆听了孙中山的革命言论后走上革命道路。后协助孙中山从事反袁、护国斗争,致力于筹措革命经费和组织革命力量的活动,成为孙中山的得力助手。国民党自成立后派别林立,政见分歧,而廖仲恺一直追随着孙中山先生并成为左派领袖,他是孙中山新三民主义政策的坚决拥护者和执行人。

1925年3月孙中山在北京病逝后,国民党内各派系斗争日益激烈。廖仲恺作为最重要的左派领导人,在广州坚持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引起以胡汉民为首的右派和以蒋介石为首的中派的不满。紧接着,这年夏天,广州政坛风浪迭起。廖仲恺支持武力解决了军阀刘震寰、杨希闵,并亲自担任了省港罢工委员会的顾问,有关暗杀的传言便在市面出现。何香凝劝廖仲恺出门多带卫士,他却回答:“增加卫士,只能事后抓凶手。我每天到处活动,要参加许多会议,接触学生、工人和各种人物,他们想行刺是防范不了的。”

8月20日早晨,廖仲恺夫妇和往常一样,在卫士陪同下来到中央党部,路遇的陈秋霖也一同搭车前往。4个人下车后,廖仲恺和陈秋霖走在前面上台阶,卫士跟在后面,何香凝与门口遇到的人谈话。这时,从党部楼下骑墙边突然冲出4人,两人掩护,两人举枪就打。随着一阵枪响,廖仲恺和身边的陈秋霖应声倒地。惊愕之余的何香凝赶紧跑过去将浑身是血的丈夫抱在怀里,但未及送到医院廖仲恺便气绝身亡。

廖案作为重大政治事件震动了广东。国民政府专门成立了委员会追查凶手和指使人。案发时,廖的卫士虽然负伤,仍掏出手枪击倒了前面开枪的两名凶手,致其一死一伤(伤者被捕),后面掩护的两人跑掉了。何香凝同法医发现,廖仲恺身上中的4枪有3枪是大口径手枪的伤口,致命的一枪却是从另外方向射来的小口径左轮枪弹所致,而已知的两名凶手在现场开火的两支手枪都是大口径,显然另外还有人在暗处放冷枪。

这天,国民党内重要的右派、广州大财阀邓泽如一反常态,起早赶到中央党部。何香凝因而怀疑那一枪是邓的卫士在楼内窗口所打。可警察局长吴铁城也是右派,不肯继续追查。被捕的凶手名叫陈顺,是个流氓无赖。因其伤势垂危,廖案委员会边抢救边审问,陈顺临死前供出:“香港有二百万元打共产党,有几十万元打猛人。”粤语“猛人”是指有名望者。追问他“猛人”是谁,回答是“廖仲恺、谭平山”。谭平山是广东国民政府中任要职的唯一一位共产党员。

据后来的消息,胡汉民的弟弟胡毅生曾召集许多要人开会,研究对付廖仲恺,并达成了一致意见。据说胡汉民事先也知道但未表态,等于默许。一项恐怖活动竟成为国民党内重要派别的共识,惨案发生便势不可免了。事后,国民党当局此后多年表面上纪念廖仲恺,定都南京后还将其墓从广州移到中山陵侧,但却不再追查主使人,使得刺杀内幕成了永远的谜。

廖仲恺的遇害,为蒋介石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争夺最高权力的契机,他利用廖案将政治上、军事上的最大敌手胡汉民排挤出局。从此蒋介石一举跃升为广东国民党中央党部中最具权势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