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名人死亡档案
14924500000179

第179章 爱国民主人士:杨杏佛

身份:民国政治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

死于:1933年6月18日(终年40岁)

死因:被暗杀

地点:上海

评价:杨杏佛是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国民党左派,早年留美,北伐战争前曾任孙中山秘书,后任国民党调查部门要员。1932年,他与宋庆龄、鲁迅等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对蒋介石的法西斯统治,杨杏佛任“同盟”执行委员兼总干事。蒋介石一直把这个组织当作共产党的外围,对其恨之入骨,必欲铲除而后快。

蒋介石做梦都想铲除在他鼻子底下四处活动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但又不敢造次,因为有宋庆龄在那里。虽然蒋介石也曾几次想对她下毒手,但由于宋庆龄的历史关系和社会影响太大,故迟疑不敢执行,只好每天派大批特务在宋庆龄上海住宅附近进行监视,有时还指使特务写恐吓信或打电话去捣乱、侮辱,极尽无赖流氓之能事。但宋庆龄不为此所吓倒,反而更积极投身于民权保障活动中。1933年春,杨杏佛到华北各地宣扬民权保障,并积极主张停止内战,一致团结抗日。蒋介石决定暗杀杨杏佛,企图借此恫吓宋庆龄等人。随后特务头子戴笠亲自从南京赶赴上海,指挥这次暗杀行动。

杨杏佛住在上海中央研究院楼上,他嗜好骑马,每天早晨有空便到大西路、中山路一带骑马驰骋一段时间。特务们认为这是很好的刺杀机会,戴笠也同意这个刺杀计划,但被蒋介石否决了。他认为把杨暗杀于租界以外,一来达不到恐吓宋庆龄的目的,因她的住宅在法租界法国公园附近;二是暗杀地区选在蒋政府警察管辖范围内,怕引起各方面指责后,不破案有失面子,要破案又不能自己破自己的案。蒋介石坚持要在宋庆龄住宅附近进行这次暗杀。

1933年6月18日,特务头目赵理君带领凶手李阿大、过得诚、施芸之等5人埋伏在中央研究院附近,将汽车停在亚尔培路向马斯南路转角处。上午8点多钟,杨杏佛带儿子杨小佛走到院中准备登车,此时凶手们走近门前。但杨氏父子上车之后又走下车来,特务们以为杨已发觉,正想冲进去,但见杨氏父子又登上了另一部车,车子遂徐徐驶出大院。当汽车驶到亚尔培路中央研究院国际出版品交换处时,特务们同时朝着车内射击。杨杏佛听到枪声,已知道敌人要杀害他。因为早在一个月前,他就接到过特务们的恐吓信和子弹,但他置之不理,反而活动得比过去更加积极。在这生死关头,爱子心切的杨杏佛立即伏下身来保护儿子。特务们打了十多枪后,见目的已经达到,便朝自己的汽车奔去。杨杏佛和司机被当场打死,儿子杨小佛由于受到父亲的保护,只在腿部中了一弹。

在车上等着的赵理君一听到枪声,早已指示司机将汽车发动,准备逃离。这时候,凶手过得诚因在慌乱中跑错了方向,等到折转过来,再去追汽车时,汽车已驶出很远,他拼命地追赶,并高喊:“等一等,等一等!”赵理君一看,过得诚还落得很远,而附近已是警笛狂鸣。为了尽快脱身,他哪里顾得上过得诚,但又怕他被捕后泄露消息,就从车上向他打了一枪,希望了结他的性命,以绝后患。但仓皇中发射,虽然击中,却未击中要害。结果赵理君等人逃脱了,过得诚中弹倒地,被巡捕房的人捉住。巡捕立刻把他和杨氏父子一同送往金神父路广慈医院,进行抢救。

过得诚经过抢救后,下午就能说话。巡捕房派人审问,他谎称名叫高德臣,山东人,来沪投亲……凑了一番假话,不敢吐实。戴笠听说过得诚被捕,并说出了自己的化名,非常气愤,怕他再胡言乱语,于是指示原先打入法租界的特务范广珍,当晚即用毒药将过得诚毒死。

杨杏佛惨遭杀害的消息传开,举世震惊,人们纷纷谴责蒋介石的罪恶行径,并为杨杏佛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宋庆龄在追悼会上语气激昂地对记者们表示,杨杏佛的被害,是一个有计划、有组织的政治性暗杀,她决不会为这种卑鄙手段所吓倒。鲁迅不惧恐吓,参加了杨杏佛的葬礼,去时不带家中钥匙,做了有去无回的准备,誓与反动势力斗争到底。鲁迅还赋诗一首以示悼念: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蔡元培在事发当天中午,即请著名律师吴凯声赶赴枪杀现场,通过关系及时取回了杨杏佛的全部遗物。蒋介石的暗杀,并没有吓倒“同盟”同志,反而激起了他们更大的愤怒,斗争比从前更坚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