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名人死亡档案
14924500000018

第18章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身份: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死于:1925年3月12日(终年59岁)

死因:肝癌

地点:北京

评价:孙中山是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国家,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他制定了新三民主义纲领,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孙中山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一文中评价说:“他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924年9月15日,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直系将领冯玉祥受革命形势的影响,开始倾向广东革命政府。10月下旬,他率部从前线秘密回到北京,发动政变,囚禁了曹锟,赶跑了吴佩孚,推翻了直系军阀政府,并将废帝溥仪逐出紫禁城。同时,他电邀孙中山北上商讨国事。

11月10日,孙中山发表北上宣言,主张召开国民会议,谋求中国统一和建设。13日,他带病北上,所到之处受到群众空前热烈的欢迎。12月底,孙中山抱病乘专车入京。当时北京寒风凛冽,滴水成冰,而欢迎的群众从车站到东长安街一路挤得水泄不通。其时北京政府已为段祺瑞控制,冯玉祥被排挤出北京。段祺瑞还以召开所谓“善后会议”来反对国民会议。在中国共产党的支持下,孙中山在北京为召开国民会议同段祺瑞政府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入京以后,孙中山的病情日益严重,先在北京饭店延医诊病,请的六七位外国医生都认为是肝病,但服了治肝药多种却均不见效。他不愿去东交民巷的德国医院治疗。而北京又政局动荡,使他无法静心养病。1月20日以后,病势越发沉重,体温高达41℃。26日下午,入北京协和医院做手术。医生发现他的肝部长有恶瘤,肝已坚硬如木,遂确诊为肝癌晚期。

2月18日,孙中山在协和医院接受镭放射治疗无效后,回到铁狮子胡同11号(顾维钧宅),改用中医治疗,仍不见效。孙中山本是学医出身,知道自己已不行了,便立了三份遗嘱,即《国事遗嘱》《家事遗嘱》《致苏联政府遗嘱》。

1925年3月12日上午9时30分,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一代革命导师孙中山先生在北京病逝,离开了他未竟的事业和热爱的祖国人民。享年59岁。临终前,他断断续续呼出:“和平……奋斗……救中国。”

孙中山病逝后,举国悲痛。其遗体经协和医院防腐处理后,入殓于一副楠木玻璃棺中。3月19日移灵于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社稷堂拜殿(今中山堂)公祭。从24日至31日,前来吊唁的民众仅签名者就多达70多万。4月2日,中山先生的灵柩移往西山碧云寺暂厝。北京30多万人步行送至西直门,又有两万多人由西直门送到西山。这天,北京各机关一律降半旗志哀,全国各地都举行了各种悼念活动。

孙中山去世的第二年,即1926年7月1日,广东革命政府开始誓师北伐。在徐州被革命军打败的奉系将领张宗昌逃到北京,在西山碧云寺见到孙中山的灵柩后,破口大骂:“不是你孙中山搞革命,我张宗昌也不会落到今天这个地步!你生前我不曾和你打过仗,你死了,我今日就要毁灭你的尸体,以泄我心头之恨。”他于是强令士兵搬来柴草,要火烧孙中山的灵柩。护灵人员赶紧报告了驻守北京的张学良。张学良立即派骑兵前往制止。此时灵柩周围已堆起90担柴草,准备点火了,所幸被及时制止。但灵柩玻璃棺盖四周已经损坏,空气渗入后,遗容变色,已经无法保存,治丧委员会于是决定改为土葬。为防白蚁侵蚀,他们特意从美国买回了一具紫铜棺,将孙中山先生装殓后,南迁至南京中山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