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名人死亡档案
14924500000196

第196章 谍海英雄:潘汉年

身份:中国革命家、谍报专家

死于:1977年4月14日(终年71岁)

死因:被迫害致死

地点:湖南省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评价:潘汉年是红色谍报的一面旗帜。在从事特科的18年生涯中,他冒着生命危险,深入魔窟——日本驻上海岩井机关和汪伪“七十六号特工总部”,以“敌中有我,敌为我用”的策略,为中共搜集到大量有价值的情报,因此受到毛泽东的称赞。在搜集情报的同时,他果断清除了叛徒顾顺章,揭发了向忠发的叛变事实。后来他又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先后转移了民主人士350多人到解放区。另外,他还策动国民党高级官员起义,策动航空公司等要害部门起义,为人民保住了巨额财产。解放后他曾任上海市副市长等职。

1934年,潘汉年为了弄清汪伪军是否要大规模“扫荡”新四军根据地的情报,迫于形势,在没来得及向上级请示报告的情况下会见了汪精卫。谈话本身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东西。但重要的无疑是会见和谈话本身的政治性的特点及其影响。回到根据地之后,他面见饶漱石时,并未及时汇报此事,从而酿成了终身遗憾。

1944年,饶漱石以华中局的名义向中央发去了一份状告潘汉年的信,说他在敌占区工作有和李士群等汉奸人物往来密切等“违反纪律”的可疑情况。这一切潘汉年浑然不知。1945年初,中共七大开幕前夕,潘汉年来到延安,准备就这事当面向毛泽东做出检讨。然而面见毛泽东时,他由于是做检讨,显得太紧张,连语言也失去了往日的流畅。毛泽东误以为潘汉年因饶漱石的告状引起了失态,故不等潘汉年说下去,就以他那惯有的领袖气度笑着说:“你不用紧张嘛!你这几年在敌后的工作,中央是了解的,对你是完全信任的,外面有些谣言,我们并不信,你也不用害怕,中央会为你澄清的。”毛泽东的这番亲切热情的话,使潘汉年深为感激和欣慰,检讨的话刚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在潘汉年身上,同样存在着一些知识分子畏首畏尾、患得患失、死要“面子”的缺点,这使得一次绝好的澄清自己的机会浪费了,同时也给自己留下了一块心病。10年后,当潘汉年再次为形势所迫,不得不向中央交代当年隐瞒了的这一历史事实时,震怒的毛泽东立即挥笔写下“此人以后不可信任”的批语,随后潘汉年便以“内奸”罪被逮捕入狱。

在狱中,潘汉年在物质上和精神上过的都是一种真正的苦刑囚犯的生活。在无休止的折磨和不停顿的审讯之下,他的身体完全垮了。身患重病体质衰竭,人也已变得十分苍老。1975年5月29日,在狱中囚禁了20多年的潘汉年终于走出秦城监狱,妻子董慧也随之出狱。他俩被发配到即湖南省公安厅所属的一个茶场“劳改”。在那里,潘汉年夫妇度过了最后岁月。

潘汉年年近七旬,多年的折磨使他患了多种疾病,心肺功能都不正常,基本上失去了劳动能力,生活不能自理。而且南方潮湿的气候,令他很不适应。被送进茶场医院后,又由于缺乏护理,两次摔倒在地上,更加重了病情。为此,潘汉年要求转入条件好的省城大医院去治疗。但是,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要求,经过层层上报、审批,直到公安部,又经过上下研究,直到1977年3月24日才被获准。潘汉年随后进入了湖南省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治疗。

潘汉年住进这所条件较好的医院之后,一经检查,连医生都感到相当吃惊,因为这位瘦弱的老人患有太多的疾病。到这时候,相关人员才采取了一些必要的药物治疗措施。但是,一切都已经太晚了。尽管在他病危时,还进行了输血,并用冻干血浆进行了抢救,也已无济于事。在入院20天之后,1977年4月14日下午7时54分,潘汉年含冤病逝,终年71岁。

医院为了进一步弄清死者的病因,作出准确的死亡论断,经请示湖南省委和公安部并征得董慧的同意后,对潘汉年的尸体进行了解剖,结果是:多囊肝并消化道出血、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部感染、类风湿性关节炎、营养不良、继发性贫血。死亡的直接原因是:全身衰竭、呼吸循环衰竭、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心跳骤停。

在经受了22年冤狱之灾折磨后的潘汉年,就像一盏耗尽了油的灯火,在全身都已衰竭的情况下,渐渐地熄灭了。他是含冤而死的。虽然他的死亡时间是在粉碎“四人帮”之后,但压在他头上的政治帽子一点也没有减轻。一代英才潘汉年,曾经是才华横溢的左翼作家,更是英勇机智的地下工作者。他为党和革命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在蒙受了巨大的冤屈,被逮捕、关押、看管、流放了整整22年之后死去了。这是一种悲剧,还是一种解脱?是一种痛苦,还是一种安息?这只有潘汉年自己的灵魂能够回答了,假如人死了真有灵魂的话。

潘汉年死后,其名字仍被严格保密。董慧为他立的墓碑上也只能写着他曾经用来迷惑敌人的化名“肖淑安”。这位常年隐姓埋名的英雄,直到被埋进黄土中时,英名仍不能见到天日。两年后,1979年2月24日,董慧因高血压、脑溢血病逝。

1982年8月23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知,为潘汉年平反昭雪。1983年4月15日,潘汉年夫妇的骨灰被从湖南长沙移送到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安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