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名人死亡档案
14924500000212

第212章 民国大汉奸:汪精卫

身份:南京伪国民政府“主席”

死于:1944年11月10日(终年61岁)

死因:枪伤复发

地点:日本名古屋帝国大学医学部

评价:汪精卫曾于1910年因刺杀摄政王载沣而被捕入狱,在狱中写下了“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诗句,名噪一时。辛亥革命后他跟随孙中山做过有益于革命的事情,在孙中山病危时还曾代写了遗嘱。然而在与蒋介石争权失败后,他居然公开投入了日本侵略者的怀抱。汪精卫为了表示自己的“法统”,召开伪国民党六次代表大会,拼凑伪政权班底,导演选举自己当了“主席”。此后又上演了“儿皇帝”“还都”南京的丑剧,派遣陈公博作为专使到日本向“天皇父亲”谢恩。汪伪政府通过了一系列对日卖国条约,还帮助日军对人民进行军事围剿。他们控制的地盘仅限浙、苏、皖三省,但仍造成了赤地千里,民不聊生。汪精卫是个十足的民族败类。

1943年,汪精卫在他的公馆举行家宴,庆贺他的60岁生日。当时的伪警察厅长苏成德亲献汪精卫石膏像一座作为寿礼,不想献媚之心过切,不慎将石膏像跌落于地,摔个粉碎,汪精卫一见大惊失色,连说:“完了!完了!一切都完了!”12月19日,汪精卫的枪伤再度复发,住进了南京的日本陆军医院医治。院长后藤是世界著名外科专家,亲自为汪精卫施行手术,取出了留在汪精卫身上8年的两颗手枪子弹头。

1944年元旦刚过,汪精卫的病情突然恶化,两腿麻木,并伴有高烧,背、胸及两肋间时有阵痛袭来。遇刺后留下的宿疾——压迫性脊髓症发作得异常猛烈,汪精卫自知生命到了危急关头。3月3日,他听从了日本人的劝告,在妻子陈璧君及其子女的陪同下东渡就医,直飞名古屋。日本大本营将此列为最高机密,汪的病房晦名曰“梅号”。4日,名古屋帝国大学附属医院斋藤真教授主刀为他做手术。术后当天,汪精卫的两腿居然恢复了知觉。三四天后,病情又转恶化,至九十月间,已病入膏肓,时发咯疾,极度贫血。

当时日本本土已开始遭到美军飞机的连续轰炸。11月9日,美军空袭名古屋。在情况越来越紧急时,汪精卫被从病床上移到担架上,抬进了黝黑阴森的帝国大学医学部的一所防空洞中。

汪精卫睁着眼睛,见拱圆形的防空洞内只有陈璧君一人,好不凄然。此时汪精卫已经说话困难,他喘息着说:“趁我还在,我……我说……你……你记下来。”

“题目——《最后的心情》。”汪精卫的目光变得有些呆滞,他用微弱的声音挣扎着说下去,“余年甫弱冠,即追随先总理,献身党国,赤忱微劳,国人共见……及和平建设未蒙采纳,乃亡命重庆,寄寓越京,远涉重洋,组府还都,皆不得已之手段而已……我本无爱于日人,而日人援我以手;我更无罪于英美,而英美以我为仇,因是联日而反英美。和战之间,成败利钝,在所不计,无非雪列强百年辱我之仇耳!”“铭盖毁其人格,置40年来为国家奋斗之历史于不顾,亦以此为历史所未有之非常时期,计非出此险局危策,不足以延国脉于一线……”

1944年11月10日夜,汪精卫死在黑暗的地下防空洞里,时年61岁。汪精卫临死前还做过一首名为《自嘲》的诗:“心宇将灭万事休,天涯何处不怨尤。总有先辈当炎凉,谅无后人续春秋。”悲凉凄惶,是民族败类绝望的呓语。

汪精卫死后,日本人主张将其在日本就地火化,但陈璧君坚持要把汪的尸体运回南京入殓。11月12日,汪精卫的尸体运回南京。汪伪政府专门成立了哀典委员会负责丧葬事宜。汪精卫身着伪政府文官大礼服,头戴礼帽,身上还佩戴着日本天皇颁赠给他的绶带。因死于异国,陈璧君还特地用毛笔在一张纸上写了“魂兮归来”四个大字,塞在他的口袋里。汪伪政府花巨款为汪精卫在南京东部梅花山修造了规模宏大的陵墓。这里左临明孝陵,右近中山陵。抗战胜利后,汪精卫之墓于1946年1月21日被国民党政府炸毁。据说,炸汪墓用了150公斤烈性炸药。汪的尸体被取出后,连同他那高级楠木棺材一起被运到清凉山火葬场烧掉了。事后,汪精卫的女儿曾多次找何应钦去要骨灰。

汪精卫墓被炸之后,国民党政府在其旧址建了一座小亭子,名曰“观梅轩”。如今坐在这亭子里观赏梅花的游人,恐难想象这里曾是汪精卫的坟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