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名人死亡档案
14924500000024

第24章 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

身份:中国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诗人

死于:1976年9月9日(终年83岁)

死因:病逝

地点:北京

评价:毛主席一生中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他最伟大的功绩是把马列主义的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指出了中国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应该说,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或50年代后期以前,他的许多思想给我们带来了胜利,他提出的一些根本的原理是非常正确的。他创造性地把马列主义运用到中国革命的各个方面,包括哲学、政治、军事、文艺和其他领域,都有创造性的见解……我们要对毛主席一生的功过作客观的评价。既要肯定毛主席的功绩是第一位的,也要承认他的错误是第二位的。我们还要继续坚持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不仅过去引导我们取得革命胜利,现在和将来也都是中国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

毛主席一向不服输,就是严重的病痛折磨,他也很少在表情上流露出来,甚至还会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1976年2月至5月,毛泽东仍扶病在书房里勉强会见了几批外国客人。他们中有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老挝总理凯山·丰威汉、埃及副总统穆巴拉克、新西兰总理马尔登、新加坡总理李光耀等。在见到毛泽东的外国政治家眼中,他已是一个不能行走、面容憔悴、说话困难的老人。双方彼此简单地“寒暄几句”,会见就结束了。5月27日,来访的巴基斯坦总理布托和夫人成为毛泽东会见的最后一批外宾。当客人进来时,他已无法站起,只能坐在沙发上表示欢迎。这次会见只进行了10分钟,是他会见外宾时间最短的一次。6月,中共中央宣布毛泽东主席不再会见外国来访人士。

除了少量的外事活动,毛泽东这时能做的工作是批阅一些文件、看书和听读报纸。晚年生活的疲惫、郁闷和孤寂,并没有终止他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爱好和思考。这年2月初,他写信给复旦大学教授刘大杰,答复他去年8月3日的来信:“我同意你对韩愈的意见,一分为二为宜。李义山无题诗现在难下断语,暂时存疑可也。奉复久羁,深以为歉。诗词两首,拜读欣然,不胜感激。”这是他致友人的最后一封信。

从5月起,毛泽东的病情不断加重,身体极度虚弱。6月初,突患心肌梗塞,经过及时抢救,才脱离危险。6月下旬,毛泽东同华国锋谈话时,写下“国内问题要注意”几个字。这是他生前所写的最后一句话。“国内问题”指的是什么呢?他没有具体说明。“四人帮”则抓住这句话大做文章,到处兴风作浪。7月6日,继周恩来之后,毛泽东的又一位老战友、德高望重的朱德在北京逝世。得知这一噩耗,他沉默良久后嘱咐要办好后事。7月10日,新华社播发了由毛泽东、华国锋联名致朝鲜领导人金日成等的电报,祝贺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签订15周年。这是以毛泽东名义发出的最后一份对外电文。

这时,一场人类历史上罕见的特大灾难突然降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河北唐山、丰南一带发生了7.8级强烈地震,随后又出现了多次余震。拥有百万人口的工业城市唐山被夷为废墟,人民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这时的毛泽东,许多时间都处于昏迷半昏迷状态。但一旦清醒就十分关心唐山震情,送来的地震情况汇报,他不顾病重都要亲自过目。当听到地震造成极其严重的损失,死了24万多人时,他哭了。身边的工作人员从未见过主席如此痛哭过。中共中央《关于唐山丰南一带抗震救灾的通报》(8月18日),是毛泽东生前圈阅的最后一份文件。

7—8月,毛泽东健康状况更趋恶化,经常处于昏迷状态。病势沉重的毛泽东这时有个心愿:“叶落归根”,回到故乡湖南韶山休养。鉴于毛泽东的身体现状,任何移动都可能对他的生命造成威胁,中央政治局没有同意他的这一要求。9月初,毛泽东再度病危,医务人员立即实施抢救并加强监护。中央政治局成员们轮流守护在毛泽东的住地。

从9月7日至8日下午,已经垂危的毛泽东仍坚持看文件、看书。9月8日零时起,开始腹部人工辅助呼吸,血压高到180,低压到80.11点左右,心律失常。下午4时,插上鼻咽管。晚上8点半,神志开始模糊。就是在上下肢插着输液管,胸部安有心电监护导线,鼻子插有鼻饲管的情况下,毛泽东这一天还看文件、看书11次,加起来有两小时50分钟,平均每次不到16分钟,文件和书是由别人用手托着看的。同书和文件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毛泽东,最后一次阅读,是9月8日下午4时37分。在心律失齐的情况下,他还看文件长达30分钟。这时离他去世只有7个多小时了。

这天下午六七点钟,毛泽东的血压开始下降,医生采取各种措施维持他的生命。这以后的五六个小时,他已完全不能说话。当晚,他的血压继续下降,心电图显示只有微弱反应,没有明显的心脏跳动。入夜,中央政治局成员分批前来看望处于弥留状态的毛泽东。毛泽东这时还没有完全丧失神志,报告来人姓名时他还能明白。当叶剑英走近床前时,毛泽东动了动手臂,仿佛想同他说话。叶剑英起初没有察觉,缓步走向房门。这时,毛泽东又吃力地以手示意。当叶剑英回到毛泽东身边时,毛泽东用一只手握住他的手,眼睛盯着他,嘴唇微微张合,似乎有话要说,但已说不出来了。

9月9日零时10分,毛泽东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一代伟人生命定格在了这一刻。

1976年9月9日下午4时,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极其沉痛地宣告:我党我军我国各族人民敬爱的伟大领袖、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名誉主席毛泽东同志,于1976年9月9日零时1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毛泽东逝世的消息播出后,全国各族人民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9月9日至18日,全国各地和中国驻外使领馆及其他驻外机构降半旗致哀,并停止一切娱乐活动。9月11日至17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毛泽东主席吊唁仪式,党和国家领导人守灵,在京的社会各界代表和国际友人30多万人参加吊唁,并瞻仰毛泽东遗容,60多个国家和政党团体献了花圈。全国各机关、部队、厂矿、企业、商店、人民公社、学校、街道等基层单位,分别举行各种悼念活动。

9月18日下午,首都各界群众上百万人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以最隆重的仪式举行“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追悼大会”。在悲壮的哀乐声中,全场肃立,向天安门城楼上的毛泽东像默哀。华国锋在大会上致悼词。追悼大会的实况,通过电视和广播电台传遍全国城乡。在工厂矿山,在行进的列车里,在江河海洋的轮船和军舰上,人们都就地肃立默哀。

200多个国家、政党和组织及其领导人发来唁电、唁函,向中国党和政府表示深切的哀悼。9月9日,联合国总部降半旗志哀。21日,在联合国第31届大会开幕式上,与会140多个国家的代表为悼念毛泽东主席肃立默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