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名人死亡档案
14924500000062

第62章 西楚霸王:项羽

身份:秦末农民起义军首领

死于:公元前202年(终年31岁)

死因:自刎

地点: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

评价:项羽是楚将项燕后裔,与叔父项梁起兵反秦,巨鹿一战破釜沉舟,败秦军主力20余万,为最终灭秦起了决定性的作用。项羽用兵果敢,布阵严整,攻城野战,无坚不摧;然只欲以力征天下,少计谋,不善统筹全局,不知政略,最终落得乌江自刎的地步。“不以成败论英雄”,或许在玩弄权术智谋上项羽远不及刘邦,但是千百年来,他始终被认为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霸王别姬”也被千年传颂。

公元前202年12月,刘邦各路大军合力追击楚军,将其团团围困在垓下(今安徽灵璧东南)。项羽站在一个小山头上,望着四面八方多如蚂蚁的汉军,想到自己没在鸿门宴上杀掉刘邦,长叹一口气,悔不当初。天黑后,项羽回到大营,他的爱姬虞氏略备了酒席。在摇曳的灯光下,两人并饮数觥。灯红酒绿,眉黛鬟青,平时对此情景,不知何等惬意,偏这夜项羽心中无限悲愁,越饮越愁,越愁越倦,几杯下去便迷迷糊糊地睡去。

虞姬服侍他安卧榻中,自己守在他的身边,心中忐忑不安,只听得外面凄风飒飒做响,时而似车驰马骤,时而似鬼哭狼嚎。当这一切沉寂下来的时候,隐约传来一阵歌声。歌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时高时低,时长时短,仿佛鹤鸣九皋,田野哀鸣。虞姬听了,不觉悲从心来,泪水止不住地流。其实这是张良的一个计策,他让人编了一首楚地的曲子,让士兵在楚军大营四周合唱。歌声字字哀怨,句句动情,勾起了大批楚军将士的思乡之情,一时间,楚军将士四散而逃,项羽只剩下了800亲信骑兵。

项羽酒醒后,听到楚歌吓了一大跳,心想:“难道汉军已夺取楚地了吗?怎么汉营中有那么多楚人呢?”再一看,将士皆已逃散,只有800骑兵尚在。项羽看到虞姬站在一旁,已哭成个泪人儿,也不由得落了几滴英雄泪。想想自己目前的处境,他情不自禁地边喝酒边唱了起来:“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项羽平生第一爱乌骓马,第二爱虞美人,此番垓下被围,已知死在眼前,心中不忍割舍美人、骏马,因此慷慨悲歌。虞姬在旁听了,已知道项羽歌中的意思,也当即应和了一曲:“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已尽,贱妾何聊生!”唱罢,已是泪水涟涟。项羽心伤不已。左右侍臣,也都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这时,忽然听得营中更鼓已击五下,项羽对虞姬说:“天快亮了,我当冒死突围,你怎么办?”虞姬道:“妾蒙大王厚恩,追随至今,今亦当随去,生死相依,倘得归葬故土,死也甘心!”项羽道:“你这样的柔弱女子,怎能突围?你可自寻生路,我很可能要与你长别了。”虞姬拭泪起立,拉着项羽的手道:“贱妾生随大王,死亦随大王,愿大王前途珍重!”说完,突然从项羽腰间拔出宝剑,向颈中一横,顿时血溅珠喉,一道香魂飘向渺渺天际。项羽眼看着虞姬倒在自己的怀中死去,抚尸痛哭。

项羽骑上乌骓马,乘天色尚黑,率800骑兵突出重围,向南飞驰。天亮以后,汉军发现项羽行踪,刘邦命灌婴带领5000骑兵去追赶。项羽渡过淮河,跟随的骑兵只有100多人了。到达阴陵(今安徽定远西北)时,项羽迷了路,陷进了大沼泽地带,汉军追兵终于追上了他们。项羽又带兵向东前进,到达东城时,手下只有28名骑兵了。这时,汉军几千名骑兵已经围追上来。一番恶战后,跟在项羽后面的只有几个人了。

项羽冲出重围,来到乌江边。乌江亭长正停船靠岸等在那里。他对项羽说:“江东虽小,但土地方圆千里,民众有几十万,也足以称王了,希望大王快快渡江。现在只有我这儿有船,汉军来了,没法渡过去。”

项羽听后,笑着对亭长说:“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江干什么?再说我带江东8000子弟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回来,纵使江东父老垂怜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何面目去见他们呢?”亭长不忍,屡次催促项羽上船。项羽叹道:“我知道您是位忠厚长者,我无以为报,只是座下的乌骓马,跟随我征战5年,日行千里,临阵无数,我不忍让它染血沙场,特地赠公,以为留念。”说完跳下马来,将心爱的马牵于亭长。片刻之后追兵驰至,项羽手提宝剑,冲进敌群,左杀右砍,杀死了许多敌人,他自己也负伤十多处。最后项羽力渐不支,挥剑自刎,终年31岁。乌江镇外,人们在高高的岗丘上建了一座霸王祠,以纪念项羽。该祠汉末始建,后世不断续修,延传至今。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的这首诗是对项羽一生最好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