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名人死亡档案
14924500000069

第69章 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郑成功

身份:抗清名将、民族英雄

死于:1662年6月23日(终年38岁)

死因:病逝(一说被毒死)

地点:中国台湾

评价:郑成功自幼习文练武,研读兵法,在清兵南侵时,起兵抗清,多次击败清军主力。清廷许以高官引诱,又以杀父杀族相威胁,均不为所动。后被南明永历帝封为延平王。郑成功胸有韬略、智勇双全、忠烈刚毅,誓做大明子民,坚持抗清到底,受到后世的尊敬。他赶走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使其回到祖国的怀抱,功绩更是彪炳千秋。

1661年3月,郑成功率领25000名将士,大小战船数百艘,从福建金门料罗湾出发,经澎湖,在台湾赤嵌(今台南)附近的禾寮港登陆,对荷兰总督所在的赤嵌城进行了围攻。经过8个月的激烈战斗后,荷兰总督投降,台湾回归祖国的怀抱。之后,郑成功重建了行政机构,推行屯田,发展贸易,极大地促进了台湾社会经济的发展。然而就在郑成功收复台湾仅仅5个月之后,正当他想要进一步有所作为的时候,却突然去世,年仅38岁,留给后人无限的遗憾。关于他的死因,后人的笔记中记载极为简单,又颇多可疑之处,因而引起了种种猜测。

有些史籍记载郑成功是病死的,如李光地的《榕树语录续集》、林时对的《荷锸丛谈》、夏琳的《闽海纪要》等都说他“偶伤寒”“感冒风寒”,还有人说他得的是结核病、肝病、恶性疟疾、流感等。外国学者乔治·菲利浦在《国姓爷的一生》中,甚至认为郑成功是得了“骤发癫狂”的疯病而死。

也有人从心理上和精神上寻找郑成功死亡的原因。台湾省学者李腾岳在《郑成功死因考》中指出,当时郑成功之子郑经与其乳母通奸生子,使性格刚强且崇尚礼教的郑成功震怒不已,下令将郑经处死,而郑经惊恐之下竟欲与清军妥协,断送大业,这使郑成功在精神上受到极大刺激。除此之外,由于清政府的海禁给粮食接济造成了极大困难,加上永历皇帝蒙难,祖坟被掘,其父和弟辈十余人被处死于北京等等,凡此种种,令郑成功心力交瘁,极度虚弱,而偶感风寒作为一个“导火索”,使他终于不堪一击,猝然而逝。

诸多说法中,最骇人听闻但是也最广为流传的说法是郑成功乃是被人毒死。从郑成功临死前的状况看,有人推断他是中毒而死。汪日升的《台湾外纪》说他“以两手攀面而逝”,吴伟业《鹿樵纪闻》说他死时“面目皆抓破”,沈云《台湾郑氏始末》说他“啮指而卒”等。这些记载使人感到,他临终前的行为异常,绝非一般病死之状。特别是夏琳在《闽海纪要》中记述,郑成功临终前,都督洪秉诚调药以进,被郑成功投之于地,然后“顿足抚膺,大呼而殂”。似乎说明当时郑成功已发觉有人要毒害他,只是为时已晚。

奇怪的是,郑成功死后仅仅两天,他的亲信马信便神秘死亡。马信是清降将。郑成功去世当天,马信曾经“荐一医生以为中暑,投以凉剂”,当天晚上郑成功就死了。人们分析认为,马信很可能直接参与了谋杀郑成功的行动,其神秘死亡是主使者要杀他灭口。

而从郑氏集团内部的矛盾,也可以推测岛内一直有人企图谋害他。郑成功平时纪律严明,赏罚分明,性情又十分暴烈,包括他的长辈亲族在内的很多人都被他处以极刑。他身边的一些郑姓高官对他极为不满,心怀鬼胎,如郑泰即是。郑泰长期掌管郑军的财政大权,拥资数百万,曾极力反对郑成功收复台湾,一直和郑成功貌合神离。在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初,财政极为困难的时候,他却把大量银款暗中存在日本以备他用。郑成功去世后,他伙同郑袭、郑鸣骏等人伪造遗命诛讨郑经,并把傀儡郑袭抬出来继承郑成功之位。后来阴谋失败,郑泰入狱而死,郑鸣骏等则率众投清,并卷走大量公帑。由此推断,郑成功之死,很可能是郑泰等人谋杀所致。

夏琳《闽海纪要》中还说,郑成功当时的病并不严重,病中“尚坐胡床谈论,人莫知其病”。汪日升《台湾外纪》也有类似记载,说在死的当天,他还“登台观望”,然后回书室,请《太祖祖训》出,边阅看边饮酒。郑泰等人可能是在酒中下了毒,几天后郑成功毒性发作,他们又在那帖凉剂里再次下毒,终于得逞。

郑成功的死在当时就引起了人们的怀疑,大家都认为这是一起谋杀,主谋就是郑泰。可惜郑成功的继承人郑经在逮捕郑泰后,发现郑泰有大量银款放在日本,于是就将注意力集中到了银款上,而郑经本人因奸情险些被其父处死,暗中也在庆幸其父之死,所以没有积极地进一步追查。这是郑成功死因在当时未能认真追究的背景和原因。

客观地说,郑成功去世这年,无论对台湾,还是对他本人,都是危机四伏的多事之秋。他的死,种种说法不能不信,也不能全信,成为难解之谜也不足为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