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名人死亡档案
14924500000071

第71章 再造共和的护国将军:蔡锷

身份:中国近代革命家、军事家

死于:1916年11月8日(终年34岁)

死因:喉疾

地点:日本福冈医院

评价:蔡锷是辛亥革命时广受称颂的风云人物。他短暂的一生主要做了两件事,即参加领导辛亥云南重九起义和领导反袁护国战争,尤其是后者,对粉碎袁世凯复辟帝制起了决定性作用,其历史功绩是巨大的。蔡锷为官清廉,生活简朴,拒绝贿赂,不徇私情。他的一生为中国人民的进步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1916年11月11日,护国战争的硝烟刚刚散尽,人们正期盼着共和体制能带中国走上繁荣富强之路时,“中华民国大总统”黎元洪突然向全国发出唁电:护国军总司令、四川省长兼督军蔡锷不幸因病不治,在日本福冈医院去世,享年34岁。消息传来,人们在惊愕之余,陷入无尽的悲痛之中,本希望着这位再造共和的佩剑将军在创造丰功伟业之后,能继续发挥他的才能来维持共和,发展共和,他却向他深深眷恋着的中华民族挥手告别,驾鹤西去了。

早在入京见袁世凯时,蔡锷的喉疾已非常严重。护国战争一起,日夜繁忙的工作使他的病情愈加严重。勉强支撑到战争结束,他再也支持不住,病倒了。当6月7日黎元洪任命他为四川都督兼民政部长时,他已是勉力扶病承担,旋即告假治病。

其实,从医学上看,蔡锷的喉疾来自先天性的禀赋不足,极难治愈,但只要妥善治疗,配合休养,原本不会致命。但是深受资产阶级思想影响的蔡锷,不信中医,偏信西医,这次治疗亦不例外。甫料,所请的德国庸医阿密斯诊断错误,用606进行驱梅治疗,结果不仅于病无补,反而大大加重了病情,导致蔡锷连续高烧不退。转而又请了一名法国医生,但这位医生更浑,竟然说是声带已破,需彻底治疗,这极大地影响了蔡锷的心情。无奈之下,他只得赴日治病。

在日本福冈医院,依然采用西医之法治疗。西医对炎症较为有效,但始终无法控制他的病情。恰在这时,又传来了好友黄兴病逝的消息,这使蔡锷心情极为沉痛。他深感黄兴与自己的不幸将会给共和的发展带来极大的不利。忧虑、悲痛、焦躁一齐袭来,病体终告不治,于1916年11月8日凌晨逝世,年仅34岁。共和再造,正需要治世之才与领袖之才,然而在几天的时间内竟先折黄兴与蔡锷两大柱石,真是天妒英才。

孙中山对蔡锷作了极高的评价,书写了“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的挽联,把蔡锷比作古代名将班超、马援。蔡锷的遗体运回国内,国葬于风景名胜地长沙岳麓山,与他生前的好友、“中华民国陆军总长”黄兴将军同眠在这青山绿水之中,为美丽的岳麓山增添了一道最美的风景。

蔡锷死后,不出他的所料,西南地区的军事力量土崩瓦解,军阀又处于混战之中,百姓流离失所,饱受兵燹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