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历代名文赏读
14924600000085

第85章 为兄超求代疏——班昭

题解

东汉初年,西域为匈奴控制。汉明帝派名将班超率三十六人赴西域,终于打通了“丝绸之路”,巩固了汉朝对西域的统治。班超在西域共达三十一年,六十八岁时年老思乡,上疏请归。班昭也为兄写了这封求代的奏疏,请求他人替代班超镇守西域。汉章帝看后,终于诏班超归还。

原文

妾同产兄西域都护定远侯超,幸得以微功特蒙重赏,爵列通侯,位于千石。天恩殊绝,诚非小臣所当被蒙。超之始出,志捐躯命,冀立微功,以自陈效。会陈睦之变,道路隔绝,超以一身转侧绝域,晓譬诸国,因其兵众,每有攻战,辄为先登,身被金夷,不避死亡。赖蒙陛下神灵,且得延命沙漠,至今积三十年。骨肉生离,不复相识。所与相随时人士众,皆已物故。超年最长,今且七十。衰老被病,头发无黑,两手不仁,耳目不聪明,扶杖乃能行。虽欲竭尽其力,以报塞天恩,迫于岁暮,犬马齿索。蛮夷之性,悖逆侮老,而超旦暮入地,久不见代,恐开奸宄之源,生逆乱之心。而卿大夫咸怀一切,莫肯远虑。如有卒暴,超之气力不能从心,便为上损国家累世之功,下弃忠臣竭力之用,诚可痛也。故超万里归诚,自陈苦急,延颈逾望,三年于今,未蒙省录。

妾窃闻古者十五受兵,六十还之,亦有休息不任职也。缘陛下以至孝理治天下,得万国之欢心,不遗小国之臣,况超得备侯伯之位,故敢触死为超求哀,丐超余年。一得生还,复见阙庭,使国永无劳远之虑,西域无仓卒之忧,超得长蒙文王葬骨之恩,子方哀老之惠。《诗》云:“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超有书与妾生诀,恐不复相见。妾诚伤超以壮年竭忠孝于沙漠,疲老则便捐死于旷野,诚可哀怜。如不蒙救护,超后有一旦之变,冀幸超家得蒙赵母、卫姬先请之贷。妾愚戆不知大义,触犯忌讳。

译文

我的同母兄西域都护定远侯班超,侥幸以微薄之功特别受到重赏,爵位列侯,官位二千石。皇帝的恩赐非常浩荡,确实不是小臣所能蒙受的。班超开始出使西域时,誓将牺牲一切,希望建立微薄之功,以效愚忠。刚好遇到陈睦被攻没之事,道路隔绝,班超一身转徙于西域,晓谕诸国,因西域国家的人多,每有攻战之事,他总是冲在前面,身受刀枪之伤也不后退,根本不怕死亡。靠皇帝神灵,使班超能够在沙漠地带延长生命,至今已经三十年。骨肉兄妹活着时分离,已经互相不认识了。和班超一起去西域的人都已经死亡。班超年龄最大,现已快七十岁了。衰老有病,头发花白,两手不听使唤,耳不灵,眼不明,扶着拐杖才能行走。即使想竭尽全力报答皇帝恩情,可迫于年老,牙齿落掉,而且蛮夷的习性是抗命叛逆、欺侮老人,班超已是早晚要入土之人,很久不见朝廷派人替代他。我担心这样下去,给那些坏人开了一个路子,产生叛乱的思想。朝廷大夫们都考虑各种事情,但没有人从远处着想。如果有突然不测之事,班超力不从心,这样,对上来说,就会损失国家多年来的功劳,对下来说,也会丢掉臣竭力为国的作用,确实是痛心的事啊。所以,班超在万里之外上疏请归。自陈缘由,伸长脖子遥望归国,至今三年,未被朝廷理解和采纳。

我听说古代十五从军,六十岁归家,即使在军中,也有年老休息不任职之事。因为皇帝以孝治天下,所以得到万国的欢心,不遗漏小国的臣子,何况班超充数于侯伯之位呢,因此,我敢冒死为班超请求,希望给他以余年。如果活着回来,复睹天颜,骨肉重逢,并以重臣代替镇守西域,那么,国家就没有劳远忧边之虑,西域可避免突发事件,而班超也蒙受皇帝的重恩。《诗经》上说:“民众劳苦实不堪,要求稍稍得安闲。爱护这些京师人,四方诸侯得抚安。”班超曾写信给我,与我活着的时候永别,担心不能再见面。我确实为班超伤心,他壮年时出使西域,在沙漠地带尽自己对国家的忠孝,到了年老时还要死在野外异域,确实值得哀怜。如果得不到皇帝批准,不救护班超,以后发生意外之变,希望班超的家族得到像赵母、卫姬那样的请罪,宽恕他们。我愚昧不知大义,触犯皇帝忌讳(谨请恕罪)。

赏读

此乃小妹为兄长求情之疏。先叙班超受恩之隆,次叙班超立功之实,再叙年老多病,留边无益,再叙西域之地非年老多病之人所可留,层层推进,直到朝廷无人远虑、无人替代班超归还。处处从国家边境安危着想,暗隐为兄求情,词意极为委婉。从“故超万里归诚”一转,转到上疏缘由。因朝廷无人理会,故班超自己上疏请归,但仍不被理解和采纳,只好由我为兄求情了,此为一层。“古者十五受兵”几句又借古证今,为二层。“缘陛下”几句又从皇帝着笔,为三层。水到渠成,逼出“故敢触死为兄求哀”一句。然后论及替他之好处:国家平安,个人受恩。意犹未足,又引《诗》作证,引兄与我书信为例,愈见哀怜之迫切。最后又从反面入手,如不蒙见察,班超但有意外之变,乞请宽恕其家族。全文语气恳切,措辞委婉,既晓之以理,又动之以情,才女之笔诚属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