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忠孝礼廉故事
14927800000203

第203章 管宁善化

管宁是三国时期的高士,自幼好学,饱读经书,做事认真专注,一生不为名利而动。东汉光和元年(183年),平原人华歆慕名而来拜访管宁,二人一见如故,成为好朋友。

有一次,管宁和华歆在田园里锄地,华歆突然铲出一块银子。管宁毫无理会地继续铲地,而华歆却把银子拣起来,看了又看,然后才依依不舍地丢掉。

还有一次,他们俩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突然,门外一阵喧哗,原来是大街上有达官贵人经过,乘着华丽的车马,敲锣打鼓,很是热闹。管宁就像没听见一样,继续认真读他的书。而华歆却坐不住了,跑到门口观看,对达官的威仪艳羡不已。车马过去之后,华歆回到屋里,管宁却拿了一把刀子,将两人同坐的席子从中间割开,并说:“你不是我的朋友了。”管宁的行为让华歆感到万分惭愧。

不仅如此,管宁总是身体力行地去影响周围的人。有一次,邻居家的一头牛,在自己家的田里乱跑并踩踏了自家的田稻,管宁就把这头牛牵到清凉的地方放着,并在旁边看着牛。后来,牛主人来找牛的时候,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就像受到了严厉的惩罚一样,非常惭愧。

当时,管宁做官的乡里有一口井。打水的人为了抢先,经常很早起来到井边排队。有时,人们还会为打水发生争斗。管宁看到这个情景,就买了许多打水的器具,并且每天早晨都很早起来,到井边把所有的器具都盛满水,等着打水的人们来取水。时间一长,抢先打水的人都深受感动,感觉很惭愧,慢慢地,打水风气逐渐从争抢变成了谦让。

美德感悟

真正的朋友就是在对方犯错的时候,给对方提出来,并帮助对方改过。管宁对华歆三心二意、爱慕名利的行为感到羞耻,并用行动警戒华歆,使华歆感到惭愧。而且,管宁对待身边不合理的现象,都是用自己的行动去激发对方的惭愧心。当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都感到难为情的时候,“改过”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我们都会结交朋友,当我们看到朋友犯错的时候,是给朋友提出来,是坐视不管,还是受朋友的影响也开始犯同样的错误?真正为朋友考虑的人一定会让朋友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并帮助朋友改过。这样,我们不但不会失去朋友,还会增加彼此的信任和感情。因为,任何一个人都需要他人的点拨,也都会从对方的劝说中感受到真情。而对于不熟悉的人,我们最好是用行为去感化,对方会从榜样中知道自己该如何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