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个商人,借给别人一文钱,那人很久都没来还,他决定前去讨要。路上有一条大河,雇船过河花了两文钱。到了借他钱的人家,没见到人。回来过河,又花了两文钱。为了讨回一文钱的债而花掉了四文钱,而且来回路上疲劳困乏。借给别人的很少,但损失的却很多,结果招来众人的嘲笑。
世上也有人这样,为了蝇头小利,而毁坏了最重要的品德和声誉。
因小失大,以偏概全的事情,在我们的周围经常发生着。所谓“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炉香”,只为一个争字,那个商人争的并不在于半文钱,争的只是个“说法”。在生活中,持这种看法的人,为数不少。殊不知,争一步“山穷水尽”,退一步“地广天高”。
在生活里,“争”这个字,用的最多。名也争,利也争,人与人也要争个高低,这是时代的“病”。我们遗失了一种人本来应该具有的美德,就是“让”,就是“做”。把“争”的心胸换作实实在在的“做”、“干”,放下心来做自己本该做的事,干出一些于己于人都有益的事来。“让”就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去伸手,自己应得到的东西,如果别人要争,能让的就让。
得让人处且让人,佛家的“让”有“忍辱”的含义;而儒家的“小不忍则乱大谋”,更有现实意义。在当今商品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里,同样也要能顾大体,不争小利,这样才能广开门户、兴旺发达。
快乐感悟
争一步“山穷水尽”,退一步“地广天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