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别辜负生活的美意
14932300000057

第57章 喝喜酒

结婚办喜酒是乡村最隆重的习俗,喝喜酒有很多的讲究和约束。

小时候,在乡村,除了过年的热闹喜庆莫过于喝喜酒了。

结婚办喜酒是乡村最隆重的习俗,哪怕家境不富有,也要倾尽财力把喜酒办得体面、风光。尤其是男方娶媳妇,喝喜酒要花三天时间。第一天是迎客酒,第二天是婚庆酒,第三天是送客酒。

结婚前一天,一大早,主人家杀猪宰羊,拜祭天地,图个吉利。各地的亲戚吃过中饭,携老带幼全家出动,还带着铺盖,欢天喜地地来了,奉上贺礼,相聚在一起聊聊家常,悠闲地等待着喝喜酒。下午,比较亲近的左邻右舍都来帮忙,男人忙着在庭院里搭帐篷,摆桌凳;妇女洗碗碟,洗菜肴,忙得不亦乐乎。

结婚的这一天,男方要到女方家抬嫁妆,接新娘,是最开心最隆重的一天。一般来说,结婚的晚宴是重头戏,很盛大也很讲规矩,要晚一点。因为迎娶新娘过程繁杂,每个环节都有很多的礼节,马虎不得。

太阳偏西,鞭炮噼噼啪啪震天响,亲朋好友纷纷走出家门,来到了村口,驻足张望,高声喝彩,迎接新娘。

新娘到了婆家,喝一点桂圆荔枝汤,稍作休息,夜幕降下来了,就举行简单的结婚仪式。那时,村里没有通电,照明用的是借来的汽油灯。点燃汽油灯,挂在庭院里,照得庭院如同白昼。

结婚仪式放在堂前举行。一切准备就绪,在伴郎和伴娘的引导下,新娘穿着大红衣服,新郎穿着蓝色中山装,胸佩大红花,站在堂前的正上方,宾客和邻居挤满了庭院,眉开眼笑地看热闹,互相诉说新娘是否美貌。新郎和新娘都是由媒人撮合而成,平时交往很少,显得害羞,不敢靠得太近。在主持人的主持下,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一套程序下来,结婚仪式就结束了。

接下来就是婚宴了,大家找个位置坐下来。找座位也是一个学问,不能随便乱坐,按辈分论资排辈入座。否则就会被人说没有家教。一般的小辈亲戚或者自家人,总会自觉地坐在下席,有时候还会把拘礼的客人按在上席,客客气气的。

等到大家都一一落座,就可以开吃了。菜肴是九大碗,鸡鸭鱼肉等,是最高级别了。对于当今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不算什么。那时,大家生活都很窘困,九大碗算是美味佳肴,饕餮大餐了。上菜也有顺序,先上什么菜,后上什么菜,每道菜如何摆,都很有讲究,不能乱套。摆菜的人都是村里德高望重,颇有经验的人。首先是新郎、新娘敬酒,然后是宾客互敬。敬酒先从首席开始,按长幼高低的辈分一个一个来。敬酒的人必须先喝完碗里的酒,然后把碗底朝上,给被敬酒的人看,以示“先干为敬”。

吃菜也有规矩,不是你想吃就随便吃,有些菜就不能吃,据我记忆,有三碗菜就不能吃。我记得母亲曾经叮嘱我,吃菜要跟着大人走,大人吃了的菜你才可以吃。大人没动过筷子的菜,你千万不能吃。夹菜每次只能夹一小筷子,夹得太多太频繁有人会笑你没吃相。喜宴间,大家互相招呼着吃菜,吃菜,说的多,动筷子的少,喝一口酒,夹一点菜,便把筷子放下来,个个显得文质彬彬、客套礼让。即使自已喜欢吃的菜,也不能一扫而光,要剩下一点,意味着菜吃不了,主人热情好客,招待丰盛。

有些小孩不懂事,嚷嚷着要吃这个吃那个,大人心里不痛快但不好发作,拿一口小碗,夹起可以吃的菜肴,哄着小孩从位置上挪下来,站在旁边吃。对小孩来说,喝喜酒有一个诱惑,就是能吃上喜糖和喜蛋。

虽然乡村喝喜酒有很多约束,但是那份亲情,那份乡情,让我念念不忘,觉得怪有意思的。

乐观是一首激昂优美的进行曲,时刻鼓舞着你向事业的大路勇猛前进。

——大仲马